苏轼的田园诗
在中国古代,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部分以景物和农民、渔父等人的劳动话题为主要题材。但自从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田园诗就变成多数由文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主要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那么苏轼的田园诗如何呢?
苏轼赏竹图
在苏轼的诗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这样的题材,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等等,这些诗均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追求高雅乐趣的情操。例如在苏轼的《卜算子》中,他就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卷,抒发感情。根据资料记载,此词为1083年的时候苏轼写于黄州定慧院。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仕途不顺,远离亲朋好友,生活上也不尽如人意。但是苏轼仍然保持着一份乐观旷达的心态。但不管怎么说,他的内心充满了郁闷与寂寞,这是他的家人们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苏轼借月夜孤鸿这一幽冷的意象借物抒情,表达了清高,不世俗的心境。
黄庭坚曾经这样评价苏轼的这首诗——“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的确,苏轼的这种潇洒豁达的至高境界,得益于他高妙的艺术技艺。这首诗词也是苏轼田园诗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在苏轼的诗词中,不难看出,他将陶渊明的诗风很好的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并赋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一番焕然一新的审美意境。
南堂苏轼
《南堂》是由宋代大文豪苏轼创作的,那时是在元丰六年,苏轼刚到黄州暂住,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在临皋亭南的房间里完成了此组诗,并命名为《南堂》。
苏轼画像
苏轼的《南堂》围绕着其在南堂的经历与感受而写,立意各有不同,五首诗单独来看,是独立成篇,但又相互承接,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苏轼南堂第一首描绘了临皋亭靠着西山,俯临长江的地势。接着又用特写镜头描绘了南堂放眼大江的美丽景色。
第二首是由景及人的,描绘出了苏轼在南堂的生活状态,写他在干净明亮的窗下伏案书写,既表现了他闲居的生活状态,又透漏着内心惆怅的自我排遣。
第三首写苏轼南堂幽居的心境。苏轼屋瓦上淅淅沥沥的雨声,不禁就会想到池塘中缓缓而悠扬绽放的莲和那清油的香气。
第四首写的是苏轼的清贫生活。透漏出困难的家境稍微有了些变化。结尾用陈平的故事看出作者可用南堂接待客人,不必在为朋友频频到来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