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晚年潜心之作《五行记》赏析(6)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

墨子还提倡修身,修身是墨家思想有机组成部分。在《墨子·修身》中,曾提出“志不强者智慧不达”,意思就是志向不坚定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的得到发挥。墨子认为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也提出了实践,反省等修身的方法。

“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特别强调环境的重要,目的和儒家相似。墨子认为君子的标准,是“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而这也是墨子的目的。他认为,君子应该勤奋于事,那么他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抱负会日益远大,庄敬的品行也会日益的完善。强调吃苦耐劳,艰苦卓绝的身体力行。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诸多名言不仅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教育意义,很多名言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之所以能到现在都能被人记住,就是因为他超越时代的思想

墨子亲士

墨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宋国人,曾在宋国担任过大夫一官,名翟,后创建墨家学派,被称之为墨家巨子。其主张兼爱平生,非攻墨门。以仁爱治天下。

墨子像

墨子像

而《亲士》则是其《墨子》中的一篇,也是最首要的一篇文。以晋文公,齐桓公,还有越王勾践的事例进行阐述,从而对比突出了“用贤亲士”这一主题“三子之能大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兼王之道,必要是有仁爱之心,广招贤才,亲近贤士,善于使用贤士。

《亲士》主要主张的是君道,与人道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后期揣摩时争议也是颇多。比如文中突然提起的吴起裂,西施沉的典故。于君道之间对比的话就显得有些突兀。而文中的“今有五锥”到“非此禄之主也”这两句明显有点脱离了主题。

《亲士》中最后得出的结论“太盛难守”不像墨家的风格,到有些道家的韵味。如是,便有人猜测说这是墨子早期的作品,应创作于青年时期,还有人猜测说是后期的传抄有误。当然其中道理如何,还有待考证,当我们抱着存疑之心再揣摩细读之时,自是会发现其中收益良多。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此句便教导了我们要善于用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胜在得人,而败却在失人。“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亲近贤士,广听众议。告诉我们要多听别人的意见从而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