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字逸少,后来改成袭美。约公元838年出生于湖北天门。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同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农学家陆龟蒙交好,世称“皮陆”。皮日休曾经在鹿门山住过,于是自号鹿门子。在《唐才子传·皮日休》中指出:“(皮日休)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也是一位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所以从小就立志于功名,并四处游历。公元866年,入京考进士,但是很可惜的没有成功。于是他就离开京城,去了寿州。待在寿州的这一年,皮日休还将自己所作的诗编成了一本诗文集,名字叫做《皮子文薮》。
公元867年,皮日休再次进京应考进士,终于及第。在及第后,他曾在苏州刺史从事,后来又入京担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公元875年,又为毗陵副使。之后,黄巢起义军下江浙,皮日休加入了起义军,在军中担任翰林学士。黄巢起义军失败以后,皮日休也就不知所终了。
关于皮日休的死,也有许多种说法。在《全唐诗小说》中,说是黄巢怀疑皮日休所作的诗有讽刺他的意味,于是就将皮日休杀害了;还有的说是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兵败后,被唐朝军队所杀;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则说皮日休是死在了吴越之地,而且他根本就没有参加黄巢起义军。这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种说法,至于皮日休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到现在为止也无法证实。
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所有的诗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首皮日休的诗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主要讲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在天竺寺所发生、所看到的事。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整首诗描写了中秋节当天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站在大殿前,看见院子里有许多的桂花树,风轻轻吹过,零落的桂花像一颗一颗的玉珠从月亮上慢慢的散落下来。于是上前,将它们一一地捡起来后,惊奇地发现桂花上竟然还残留着刚刚凝结成的露水。
这样一首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场景的一首诗竟然是出自一个诗人皮日休的笔下,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皮日休早些年所作的诗一般都是现实主义,注重描写百姓疾苦,很少有这样一篇让人读完神清气爽的诗。但是,我们只要稍稍联系一下当时皮日休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是皮日休考上进士后的第二年,而此时也正在东游之中,所以整个人理所当然的放松,全身心的融入到了风景中,这样才会做出一首如此有意境的诗。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随风飘落下来的风景诗,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诗名中的“桂子”指的不是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桂子。他们认为如果是桂花,那么诗中的最后一句中嫦娥并不需要用“掷”这个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也无法得知。
皮日休 牡丹
每一位诗人总有自己最偏爱的一种花,犹如陶渊明偏爱菊,林逋深爱梅,而皮日休则是牡丹的超级粉丝。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被人喜欢也是应该的。在中国那么多年的历史中,喜欢牡丹的诗人不在少数,尤以唐代居多。
皮日休牡丹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