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背景如何

负荆请罪的背景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战国七雄当中,以秦国和齐国最强,而赵国的实力在剩下的五国中也算是中流。但是就地理位置而言,赵国是军家必争之地,东西南北分别是齐、秦、魏国和匈奴。

赵国地图

赵国地图

齐国之前实力不强,但是赵武灵王在位时实行“胡服骑射”政策,士兵从穿战服改为了胡服,军队的主力也从步兵改为了骑兵,因此实力大增。到了公元前284年,齐国因为吞并宋国而实力大增,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反对。于是,秦、燕、赵、魏、韩这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拜乐毅为将,统一率军指挥,最后大破齐国。齐国至此遭到沉重打击,开始衰败。而赵国至此一跃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的国家。廉颇也正是因为在伐齐战争中履立战功而被封为上卿。

虽然赵国和秦国本来是同一祖先,但赵国挡在了秦国向东扩张的路线上,是它最大的阻碍。赵国实力一步步强大,越来越威胁秦国的地位,成为它未来争霸的潜在对手之一。因此,秦国开始寻找机会攻打赵国来削弱它的国力。但是当时赵国名将辈出,有赵奢、廉颇、李牧等,所以秦国的几次攻打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明面上的军事行动,秦国对赵国也不断实行着外交攻势,靠阴谋来打击对方。蔺相如在场的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就都是秦国对赵国的外交阴谋。因为蔺相如成功破坏了秦国的阴谋,保全了赵国和大王的颜面,因此后来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

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历史故事,除了这两个主人公,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他俩效命的君王赵惠文王。他出生于公元前308年,年仅十岁就继位称帝,前266年驾崩。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

当时已经是战国的末期,秦国早已强大,具备攻打其他六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和实力。他的父亲是上一任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他也是一位明君,实行“胡服骑射”硬生生把弱小的赵国的军事力量提升了不止一个水平。而等到赵惠文王继位,赵国已经实力不弱,加上有赵奢、廉颇、蔺相如、李牧等著名的文臣武将的辅佐,所以他在位时,联合他国讨伐齐国,使赵国国力大增,阻止了秦国向西的扩张,秦国有差不多十年不敢对赵国动武。

而在负荆请罪的故事,或者说是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虽然描写不多,但也有几处可以看出他一代明君的形象特点。

比如,赏罚分明。无论是廉颇还是蔺相如,一旦立下功劳赵惠文王就为进行相应的赏赐。廉颇大破齐国,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就封他为上大夫,之后完成渑池之会,就升为上卿。赵惠文王也知道惩罚有错之人,这从推荐蔺相如的宦者令缪贤说的话里可知,他曾经想要背赵投燕,后来听从蔺相如的劝阻,向赵王“肉袒负斧质请罪”,而赵王也赦免了他。

比如,知人善用。廉颇是一代名将,于是就由他率领赵国的军队。蔺相如虽然只是一个官员的家臣,但智勇双全,口才也佳,所以就命他出使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