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从他年幼的时候就是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令他成为后人所仰慕的“书圣”。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
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更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练字到忘我的境界时,经常会忘记吃饭一事。后来家人送来饭菜,王羲之会很自然的将馒头蘸上墨水往嘴里送,还觉得味道不错,浑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经全黑了。
据说,王羲之这么忘我的钻研书法,还让他成了旁人羡煞的“东床快婿”。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与同朝的太傅稀鉴是好友,稀鉴就打算从王家弟子中挑选出一位作为自己那才貌双全女儿的女婿。当稀鉴的管家来到王家看看王家弟子时,因为都想成为稀家女婿,所以他们个个显得都有点紧张,只有东边厢房的王羲之仍旧泰然自若地躺在床上,忘我地思索着书法的事情。稀家管家将这事告诉了稀鉴,稀鉴认为这人就是那含而不露书法极好的王羲之,所以就将爱女嫁给了他。
王羲之字体
王羲之是一位有着“书圣”之称的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那么王羲之字体有哪一些呢?
临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出生于魏晋的名门,在七岁的时候便已经非常擅长书法写作了,有传说当时的晋帝去祭祀的时候,便是要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然后再由木匠将王羲之的字体雕刻出来,可见当时的王羲之书法就连皇帝都想要。
而王羲之的书法更是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字体,他兼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字体,在反复的精研琢磨之后,将各种字体的长处留为己用,最终形成了兼具各家所长的而又自成一家的王羲之字体。
在王羲之字体中,丝毫看不出有汉魏的笔风。他的书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而最为明显的特征则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就王羲之的行书来说,他的行书学习的是钟繇的,但是钟繇在《四大书势》之中却被归类在隶书一门,可见钟繇的行书在当时还只是创新阶段,他更为在行的还是隶书。而王羲之在钟繇的行书的基础上,将行书的体态笔画都加以改造,将那些钟繇的行书中所带有的“隶味”去除,使得全新的行书显得清新又华美。而在行书的基础上,王羲之有加入了一些草书的特点,形成了王羲之字体中的行书。
他的行书字体形体简略。他多用侧锋,笔势连贯流利,人们便用“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来形容王羲之的行书。
王羲之诗词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王羲之以擅长行书闻名,他的书法笔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王羲之在诗词上也有不少让后人拜读的作品。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被后人广为传唱,东晋年间,王羲之和好友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兰亭内举行了一场集会,诗人们在山水环绕的兰亭,创作灵感大增。
约定将装着酒的杯子从上游往下飘,流到谁的面前,就畅饮杯中美酒,然后作诗一首,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出自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