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是东晋王羲之所作,唐代临摹的行草作品,文中行草书笔画体态雍容,给人美的感受,现在作品的墨迹被收藏在日本前田育德会。
王羲之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六行字主要是行书,其中的有的字像楷书,有的字像草书,但是在王羲之笔下,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就仿佛是特意这样安排来为作品增色的。从“九月”开始扩大,到“十七日”的笔风收敛,两字相互映衬的和谐给人一种舒心的感受。
一个“报”字虽然用笔较重,但是左右收放有序,仿佛能让人看到作者在提笔前的深思熟虑,看到作者在书写时候的笔姿。第二行最后二字的距离看似过大,但是整体看来确并非如此,因该是作者为了照应第一行末尾的“固”字做的小细节。第三行一个“领”字第一撇写的很长令人瞩目,其他笔画都依附在另一侧,凭借突出这一笔的的写法,让观赏者精神振奋。第四行的“不”字中间的一竖看似已经偏向左边,为了保证美观,王羲之干脆将收笔的一点平放出去。而“忘心”二字的神态和笔态几乎达到同步,恰到好处。
两个“心”字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是笔顺大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旨遣”二字紧密相联,“遣”字之一捺仅蜷缩稍微一露。
“取”字的又旁写法特殊又带动全字精神的效果,最后的“报”字三笔连城一笔,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细锋轨迹上看,都是为全字增色的变现。
王羲之 柳公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还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种字体,他拜托了汉魏的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隶书
王羲之小时候就喜欢书法,受到父亲王旷的启蒙,七岁的时候就擅长写书法,早年王羲之拜卫夫人为师她对王羲之的引导,在王羲之早年的书法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她通过结合自然的方式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小王羲之,让他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羲之志存高远,善于创造,善于学习,他妙用秦汉的小篆、隶书,集万家所长,并且将他们与自己的草书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那个时代只属于自己的一派风格。开辟了书法的新天地。
柳公权是楷体的总结者和创新者,他在研究王羲之的基础上学习颜真卿自己独创了“柳体”楷书,被后人当作楷书的模板,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匀衡瘦硬,笔画爽劲挺秀,骨力遒劲,和颜体相必,清瘦的字体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唐代元和年间后,柳公权的名声越来越大,唐宣宗更是公开表示自己喜欢柳公权的书法,曾经召见柳公权,让他在大殿面前为自己写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