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统一了整个古波斯部落,建立了阿奇美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并于前550年彻底击败统治波斯的米底王国。此后的波斯帝国迅速扩张,逐渐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逐步与古典希腊城邦接壤。双方在前499年开始爆发了前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史称希波战争。
此时的希腊早已渡过黑暗时代,步入了向外殖民的兴盛时期,自然不会对波斯的威胁束手就擒。然而当两个文明进行了漫长的激烈碰撞之后,最终的胜者却是常年被主流希腊人排斥圈外的希腊城邦马其顿。那么马其顿究竟是如何崛起的?为何会有人说希波战争为马其顿崛起和亚历山大东征创造了良好条件呢?
希波战争对希腊城邦的影响
众所周知,希波战争以波斯战败而希腊城邦获胜而结束。但希波战争只是古典希腊与波斯帝国所接触的第一阶段,在之后很长时间内,波斯都对希腊城邦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温泉关三百勇士的声威刚刚消逝不就,被斯巴达派去统领希腊盟军的统帅普萨尼亚斯就受到波斯影响,他并不满足现有的权势,而期翼能得到波斯方面扶持其上位成为整个希腊的国王。以斯巴达邦为代表的多利亚人后裔更青睐军国主义模式,因此天然容易被波斯帝国的君主制吸引,普萨尼亚斯后来当然被斯巴达召回清算,但后来整个斯巴达都为了得到波斯的支持而出卖了希腊在小亚细亚的利益。
相对斯巴达,雅典的平民主义思潮显然占据上风,然而为雅典的海权霸业奠定基础的地米斯托利却因平民派而得罪了希腊盟邦的许多势力,最终雅典也没能保护住自己的政客,而通过陶片放逐法将其驱逐,最终辗转来到波斯。当时整个希腊都存在首鼠两端的政客和神职人员,许多神庙祭祀甚至多次发出抗战无望的神谕。到了后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古典希腊文明早已不复当年的威望,不仅对东地中海的威慑大减,而且因为波斯的影响而更加热衷于个人权势和自身邦国霸权的争夺。
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的影响
波斯的崛起本就是踩踏着米底、埃兰、新巴比伦和亚述等不同文明的基础上前行的,内部纷杂不断之下,又吞并了古埃及和小亚细亚地区。当大流士远征爱琴海地区的时候,帝国的兵锋已经距离波斯腹地太远了。内部的纷杂随着征服行动的挫败而愈演愈烈,当希腊组建提洛同盟对波斯远征军进行更为持久的抵御后,波斯内部也开始危机四伏。
不仅如此,希波战争虽然以波斯失败而告终,但随之而来的希腊内部城邦争霸却愈演愈烈。波斯深入介入后,凭借国力上的优势还是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但却也为自身埋下了隐患。干涉希腊城邦的结果不仅是扩散了波斯对爱琴海地区的影响力,同样导致希腊内斗与波斯自身的内乱媾连在了一起,同命相连。而促使希腊雇佣兵深入波斯帝国腹地平乱的行为更将自己的虚实完全展露在外界的眼中。所以到了公元前4世纪的上半叶,整个希腊-波斯地区作为同一个地理政治单位而迈入了腐朽行列,仅需一阵劲风便可将其吹垮。
腓力二世的马其顿
面对腐朽的旧秩序,谁将代表这股清新的劲风还未可知。不过当时的希腊城邦群集的南部,一方面相互影响频繁,并且都出现了政治颓势的情形;另一方面则因为众多城邦的相互掣肘和老强权城邦的影响而无法给新兴势力以足够的生存空间。后一点与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群聚洛阳周边的姬姓诸侯国有许多相似的情形。春秋战国最终有称霸壮举的是齐、晋、秦楚等边缘国家,正是因为中央诸侯存在太多外部掣肘因素了。后希波战争时代的马其顿便是爱琴海地区的边缘国家。
不过与马其顿同属边缘的还有色萨利和忒拜等国。忒拜称雄时期曾南下剪除了斯巴达的重要臂膀,被其奴役舒适及之久的美塞尼亚人,这导致斯巴达元气大伤。当腓力二世,也就是亚历山大的父亲继位之后,立马开展学习忒拜的进程,并加入了自身的特色。从小在忒拜作为人质的腓力二世从忒拜身上学习了纵深方阵,并将其改良为马其顿方阵。此外还加入了骑兵、方阵步兵与弓箭手之间的混搭配合战法。当腓力平定巴尔干诸多王国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些丰富矿藏以充盈国库军需。此时的马其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南下介入了已经发生十年之久的神圣战争。神圣战争是由近邻同盟发起的他发肇事者的战争,近邻同盟是一个比城邦结构还要古老的为保护德尔斐神谕而设立的组织,包括雅典和斯巴达在名义上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马其顿的介入使得侵夺教产的福基斯被击败,作为宗主的忒拜经历十年大战后衰落不堪,在战争最后时期加入的马其顿却一跃成为盟主,并且腓力二世还被色萨利邦选为执政官。色萨利的骑兵与马其顿方阵同时进入腓力二世之手,希腊战争三绝仅差雅典三层浆座战船了,马其顿同雅典的出海口之战便势在必行。
亚历山大执掌大权之前的局势
喀罗尼亚战役,腓力二世击败雅典与忒拜联军,在战场上出尽风头的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是色萨利骑兵,这支高机动性的军队将在不久帮助他迅速征服大片土地。不过腓力二世在组建科林斯同盟,并派兵征讨波斯后不久就遇刺身亡了。在这期间马其顿出现了短暂的政局不稳,所幸此时的亚历山大在军中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心怀叵测者终究难以成事了。
我们不知道刺杀腓力的主谋是波斯方面还是被剥夺实权的希腊城邦,甚至可能是巴尔干北方势力,然而这些对于崛起的马其顿来说并不重要。亚历山大借口波斯王策划了刺杀自己父王的行动,于公元前334年亲率来自希腊、马其顿、色雷斯和色萨利的3.7万人登陆亚洲并讨伐波斯。此时的马其顿军队早就看清了波斯的虚实,在亚历山大的率领下所向披靡。
原本希腊邦国内部最有可能统领整个希腊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奈何漫长的争斗严重打击了雅典的实力,当其与忒拜的联军被马其顿击败之后,这座曾经建立海上帝国的城池便选择投降,匍匐在战胜者的脚下。而斯巴达后期倒向波斯的行为给了亚历山大绝好的借口,这位年轻的征服者公开对全希腊人说自己是所有希腊城邦的儿子,除了斯巴达。
希波战争以及随后的战乱纷争严重的耗损了几个文明起源之地的底蕴,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域提供了崛起空间;而马其顿几代君王面对周围严峻的形式,励精图治,终于在亚历山大在位时厚积薄发,一跃建成一个空前的大帝国,同时也是欧洲近代殖民史以前唯一的一个由欧洲大规模深入亚洲腹地的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