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对犹太民族的统治政策与古代许多帝国的征服政策不同,它对被征服地区往往采取极为宽容的统治方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波斯帝国历代皇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波斯帝国历代皇帝一:居鲁士大帝
居鲁士二世(英语:Cyrus II of Persia,波斯语:کوروش بزرگ;古希腊语:Κύρος;约前600年或前576年-前530年)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公元前550—529年在位)是波斯皇帝。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个小首领起家,经过一系列的胜利,打败了3个帝国,即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统一了大部分的古中东,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国。今天,伊朗人将居鲁士尊称为“国父”。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居鲁士名列86位,而大流士未能上榜。
居鲁士大帝(现代波斯文:ㄆㄆ,传统译名为希腊语Κρο的拉丁文形式Cyrus的译音;中文《新旧约圣经》译为古列,现代中文译本则改译为塞鲁士;即居鲁士二世,波斯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约公元前558—529年在位)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他所创建的国家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在铭文中,他骄傲地说:“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波斯帝国历代皇帝二: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t),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5)。出身于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前525年任“万人不死军”总指挥,随国王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前522年乘国内发生政变、冈比西斯二世回国途中暴卒之机,联合部分波斯贵族,杀死政变领袖高马塔,登上王位。继而镇压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起义,连续作战19次,擒获9个暴动首领,扭转帝国濒于瓦解的局势。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
他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大流士功一世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
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5)。出身于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前525年任“万人不死军”总指挥,随国王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前522年乘国内发生政变、冈比西斯二世回国途中暴卒之机,联合部分波斯贵族,杀死政变领袖高马塔,登上王位。继而镇压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起义,连续作战19次,擒获9个暴动首领,扭转帝国濒于瓦解的局势。
在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后,继续向外扩张。前518年派兵远征印度,征服印度西北地区,建立波斯帝国第20个行省。前513年率军西征,占色雷斯,并北渡多瑙河口进入西徐亚境内,遭西徐亚人顽强抗击,被迫撤军。前492年派兵入侵希腊,途中大部分舰船毁于飓风,被迫折返。前490年再次兴兵从海上进攻希腊,在马拉松之战中被雅典军击败。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鼎盛时期。为巩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占领区普遍设置行省,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统一货币和计量制度;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军队编成万人不死军、千人面具团、百人团、十人队四级,以波斯人为核心组成步兵和骑兵,以腓尼基水手为骨干建成一支拥有约600~1000艘舰船的舰队;为便于调遣各行省军队和传递情报,大力修筑道路并形成驿道网。此外,还派人勘察了从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开凿了尼罗河支流到红海的运河。上述措施为巩固波斯帝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波斯帝国历代皇帝三:大流士三世
传世的波斯王,其他的波斯君主都只有浮雕和钱币上千篇一律的侧影流传下来。
1831年,意大利那布勒斯王国发掘古罗马庞贝(Pompeii)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好的一幅壁画,这就是著名的“伊苏斯壁画”(Issus Mosaic)。伊苏斯壁画长5.82米,高3.13米,由50万块小马赛克组成。考古学家将壁画完成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世纪晚期,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幅壁画是模仿古希腊画家菲罗玄(Philoxenus of Eritrea)在公元前310年为马其顿国王卡桑德(Cassander)所作的一幅油画。壁画表现的是伊苏斯战役的最后时刻,左边是亚历山大正率领近卫骑兵冲锋,他手中的长矛将一个波斯骑兵刺穿;右侧是高居战车之上的波斯王大流士,以及簇拥在他周围的禁卫军。大流士身体前倾,两眼圆睁,满脸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他的车夫拼命挥动马鞭,驱使战车掉头逃命。伊苏斯壁画作为西方古典艺术的代表作闻名世界,而大流士的形象也因此为千万世人所熟悉。
西方古典史料称这位末代波斯王为“大流士三世科多曼”(Darius III Codomannus)。科多曼显然是希腊人对大流士本名的蹩脚音译。古巴比伦文献显示,他的本名叫做阿塔沙塔(Artashata)。大流士大约生于公元前380年,他的祖父是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兄弟,而他的父母是堂兄妹关系,这种近亲婚姻在波斯王朝相当常见。史载大流士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这与伊苏斯壁画所描绘的波斯王形像相符。据说亚历山大进入波斯首都苏萨的王宫,坐上大流士的宝座,非常尴尬地发现自己双脚悬空,随从赶忙拉过一支矮桌给他垫脚。
据迪奥多罗记载,大流士在继位以前是享誉波斯帝国多年的勇士。当时还是阿塔沙塔亲王的大流士跟随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三世征讨卡都西亚人(Cadusian)的叛乱,两军对阵之际,敌方出来一位最优秀的武士,要求同一位波斯贵族阵前单挑。当时波斯王周围数十个贵族畏缩不前,最后是阿塔沙塔出阵应战,经过搏斗将对手制服。波斯王大悦,当即封他为亚美尼亚总督。阿塔薛西斯平定卡都西亚叛乱是公元前343到338年间的事情,此时的阿塔沙塔已是不惑之年了。
阿塔薛西斯三世王朝后期,大宦官巴古阿把持朝政,阿塔沙塔作为重臣虚与委蛇,逐渐获得巴古阿的信任。后来巴古阿相继毒杀阿塔薛西斯和王储阿西斯,波斯王室成员凋零殆尽,王位继承就轮到了旁支的阿塔沙塔亲王。公元前336年春天,阿塔沙塔登基,正式采用大流士这个称号,史称大流士三世。大流士即位时间不长,巴古阿就发现他难以驾驭,于是又打算故伎重演,给大流士准备了一杯毒酒。这里迪奥多罗绘声绘色地写道,早已洞察巴古阿阴谋的大流士将自己的酒杯和巴古阿的对调,然后命令他一饮而尽,这个臭名昭著的阉官就此恶贯满盈。
大流士继承的波斯帝国颓废已久,帝国主要产粮区埃及已经独立多年。大流士登基不久就组织征讨埃及。他只用了6个月就集结一支波斯大军,结果一举荡平埃及,使帝国气象为之一振。这年44岁的大流士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在内政外交上展现了不同凡响的胆识和魄力,无疑是波斯帝国期待已久的中兴之主。然而就在大流士即位以后几个月,在遥远的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王国,一位年仅20岁的青年即位国王。这个名叫亚历山大的青年最终将颠覆大流士的帝国社稷,使他的壮志宏图付之东流。
古典史家笔下的大流士,性格温良敦厚,虽有勇士的美名,但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好斗的人。科丘斯认为他处事公正,慈悲为怀,对支持他的人异常诚恳忠心,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慈父领袖。亚里安则毫不客气地指出大流士的性格缺陷:他偏听偏信,事到临头缺乏胆气,情绪波动剧烈,容易振奋,也容易气馁。作为一个军事统帅,这些无疑都是致命的缺陷。但正是这些弱点,让大流士更具有人性化的色彩,相比之下亚历山大简直没有一点人味。
从亚历山大登陆小亚细亚的那一刻开始,幸运之神就似乎和他朝夕相伴,而沉重打击一个接一个地落到大流士头上。先是波斯将领在格拉尼克斯河拙劣的指挥,葬送了整个波斯小亚细亚的军政领导层;接着最为倚重的蒙农壮志未酬身先死,彻底打乱了大流士的战略部署。科丘斯记载,当大流士得知蒙农的死讯异常沮丧,好几天不能视事。不过他很快振作起来,亲率大军前去迎战亚历山大。伊苏斯战役开局阶段大流士指挥波斯军队进行的战略运动,可谓用兵如神,将对手置于死地。然而波斯步兵素质的低劣断送了大好局面。伊苏斯战役的失败也使大流士所有的亲人失陷敌手,对他来说这个打击比丧失一支军队还要沉重。
科丘斯记载,伊苏斯战役以后,大流士的精神并没有被击垮,他立刻着手重建波斯军队,没有浪费一天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流士在伊苏斯战役丧师数万,他的统治基础依然稳固,那些拥兵自重的波斯贵族依然聚拢在他的周围,听候他的调遣。大流士用两年的时间就重建一支庞大的军队,相比之下他的先祖薛西斯集结大军远征希腊准备了5年时间,而那时正值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史学家公认,大流士组建的大军,无疑是波斯帝国一百多年来装备最精良,战术最先进的一支军队。在高加米拉战场上检阅部队的大流士,正处于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可悲的是这个辉煌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就在高加米拉战役爆发的前几天,一个从马其顿大营逃出来的波斯宦官给大流士带来噩耗 - 他的王后斯塔蒂拉(Statira)几天前病死。斯塔蒂拉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些古典史料直言不讳,记载她是难产而死。古典史家一方面极力塑造亚历山大崇高的形像,说他对波斯王室执礼甚恭,对有波斯第一美女之称的斯塔蒂拉从不多看一眼;另一方面却老实交代她死于难产,这种春秋笔法令人解颐。斯塔蒂拉和其他王室成员两年前就沦为亚历山大的人质,因此她怀的孩子是谁的自然不言而喻。大流士得到消息悲痛欲绝,断定王后是被亚历山大处死。报信的宦官颇费了一番口舌才让大流士明白,斯塔蒂拉是病亡,而亚历山大依照波斯礼仪将她厚葬。这里大流士再次展现他温良敦厚的性格,写信给亚历山大表示感谢,并在战役前祷告自己死后波斯将被一个仁慈的征服者统治。
大流士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斗士,这是他跟亚历山大最大的区别。直到高加米拉战役前夕,大流士还在想方设法和平解决争端,为此不惜割地赔款和亲。他在最后一次的求和信中称亚历山大为“陛下”,已经放下了波斯王的身架。大流士在信中以一个长辈的口吻规劝亚历山大,幸运之星不会永驻,一个人越是荣耀,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羡妒。如同轻灵的飞鸟不由自主地被气流带到高空,亚历山大谨防被年轻人的虚荣心所蒙蔽,因为在他这个年纪没有什么比控制自己的虚荣心更加困难的了。亚历山大相当冷酷的拒绝了大流士的请求,他回答说,波斯王正在许诺并不属于他的财产,他同意分割的土地早就失去了。亚历山大让大流士准备决战,因为世界容不下两个大帝。
高加米拉战役失败以后,大流士再次踏上逃亡之路,这一次他逃往伊朗高原北部山区的埃克巴塔那(Ecbatana),从那里向波斯帝国东部省份的总督发信,要求尽发勤王之兵。在短短6个月里,大流士又奇迹般地集结3万步兵和3千骑兵,其中甚至包括4千希腊雇佣军。此时的波斯王大势已去,居然还有希腊人愿意千里迢迢前来为他效力,大流士的人格魅力不容怀疑。不过大流士此时已经万念俱灰,他对部下说:“我不会活着看到这个帝国的灭亡,我的生命和我的统治将一起结束。” 显然大流士已经不再奢求胜利,只期望一个体面的结局。波斯王身边依然忠心耿耿的是蒙农的岳父、前赫拉斯滂总督阿塔巴兹,他表示“我们一定跟随我们的王走向战场。”
然而以拜苏为首的一批波斯贵族开始阴谋颠覆大流士。大流士的宰相、伊苏斯战役的骑兵统帅纳巴扎尼公开提议由拜苏出任摄政王。大流士怒骂:“你这个恶毒的奴才!” 他拔刀冲向纳巴扎尼,结果被拜苏的亲兵拦住。阿塔巴兹企图调解君臣之间的矛盾,但知道内情的希腊雇佣军统帅帕特龙(Patron)明确告诉大流士,拜苏一伙打算弑君。一天阿塔巴兹来到大流士房里探讨对策,大流士无奈地说,这个时候除了依靠波斯东部的总督们别无选择。君臣两人于是抱头痛哭。接着大流士叫来所有的宦官仆人,解除了他们的奴役,予以遣散。当晚,拜苏等人发动政变,将大流士囚禁。
亚历山大追击大流士的途中,几个逃出来的波斯贵族前来通报波斯王的困境。亚历山大害怕拜苏等人拿大流士向他要挟,立刻率轻骑昼夜兼程追赶。一路上亚历山大遇到越来越多的波斯贵族,他们不齿拜苏所为而逃亡,带来大流士依然活着的消息。拜苏等人逃到伊朗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叫塔拉(Thara)的地方时,亚历山大的追兵已经逼近。拜苏一伙惊恐万状,催促大流士换一匹快马。身负黄金镣铐的大流士拒绝离开自己的马车,声称绝不同叛国者合作。拜苏、纳巴扎尼及其同伙于是挺矛猛刺大流士,又杀死他座车的役马,然后向东奔逃。等到亚历山大率领追兵赶到时,大流士已经气绝身亡,他的马车旁边围着一群忠实的随从,个个六神无主。
古典史料记载,一个名叫波利斯特拉(Polystratus)的马其顿士兵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大流士,拿出自己的水囊给他喂水。大流士的临终遗言是说给这个普通士兵的:“我受你之惠而无法回报,这大概是我最后的不幸吧。”大流士伸出右手和他相握,希望他将握手问候传达给亚历山大,然后死去。亚历山大将大流士的遗体运回巴比伦,举行盛大国葬仪式。背叛大流士的拜苏后来被部下出卖,献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按照波斯处置叛徒的惯例将他挖眼割鼻,然后五马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