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龟船的由来 龟船铁甲的史料记载

很多人可能有误解,认为朝鲜龟船的发明者是李氏朝鲜时期名将李舜臣,但事实是李舜臣只是复活并改造了这一种船只。有一种说法认为,经李舜臣复活并改造的龟船具有铁甲船的特色,但其实这种说法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没有证据证明龟船上有铁甲包覆。


 

  朝鲜龟船的由来
  首次提及龟船的纪录来自于1413与1415年《朝鲜王朝实录》中的记载。这些龟船被称为“戈船”或“蒙冲”,主要被用来抵挡女真与日本人海盗。
  根据李舜臣的私人日记之一《乱中日记》,为了应付可能的外国入侵,在与他的属下讨论过后,1591年他决定让龟船复活。在其僚属帮助下,他建造了第一艘当代的龟船。李的日记以及其外甥李芳所著的《行录》,描述了龟船构造的细节、建造过程、用途以及用于船上的武器测试。经过了一年的研究与搭造,李舜臣指挥着其属下完成了当时第一艘龟船。它在1592年3月27日下水,搭载了射程介于300至500米的火炮,并已于1592年3月12日接受了测试,就在釜山攻城战及多大浦镇之役前一天。
  然而,因为接下来一百多年的和平期间,这些早期龟船被废弃不用。在日军侵朝的战争期间,李舜臣的龟船装备了至少5种不同的火炮。李舜臣的龟船号称具有铁甲船的特色,然而这种主张是有争议性的。他建造了3至5艘龟船,而在1782年服役的龟船至少有40艘。
  龟船铁甲的史料记载
  在某些时候,龟船(尤其是船顶)甲板上的铁甲会被特别强调。其实这个问题是具有争议性的。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龟船有铁甲包覆,当时的文献在龟船的制造上是保持沉默的,沉默到了“甚至在衡量其设计的概念时被我们在知识上的限制严重妨碍”的程度。相关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二,韩国与日本的战争纪录:
  当时的韩国纪录
  主要的韩国资料通常对这件事保持沉默:李舜臣在他自己深思熟虑的战争日记中并未提到包覆铁壳的事情,虽然在1592年6月14日提报的作战报告中他提及了从船顶突出的铁锥:
  “…在即将到来的日本侵略威胁下,我特别制造了龟船,它在船首有一个龙头,可以从龙口发射火炮,还有布满铁锥(对抗攀舰的敌人)的龟背(船顶甲板),在其中的船员能见到外头,但不能从外头被窥见。这种船能冲进数百艘敌船当中,发炮痛击敌人…”
  李舜臣的侄子及战争的目击者李芳,在他的人物传记中简短的提到了船的上半部(船顶甲板)覆有缀满锋利尖锥的甲片,但没有给出关于其所使用的材料的进一步细节。
  当时的日本纪录
  《高丽船战记》中的一份日文资料包含一场战役的描述,由两名日军指挥官于1592年7月9日亲身经历。相关部分如下:
  “大约早上8点,由58艘大船和50余艘小船组成的敌舰队(李舜臣的舰队)开始向我方发动攻击。其中三艘大船是铁包的盲船(龟船)。” 这份文件的时间在李舜臣述及其龟船的三个星期后,然而并未提及船顶是否包覆起来或者其上有无铁锥,无法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后来的史料来源
  与龟船同时的图像资料并不存在,因此第一幅龟船的画像──同时也是最常被引用的──出自于200年后的1795年才编辑起来的《李忠武公全集》当中。画像在一些重要的部分上与战争纪录相左。尽管六角形结构的甲板可能印证了龟船有铁甲包覆的观点,难以解释的、没有出现文献所提及的铁锥却引人疑窦,导致“文人的画作欠缺现实感”搞得“与文献记载一比较引发了更多问题”的责难。
  还有一点,在接近19世纪末时,当时韩国受到法国海军的威胁,政府下令建造装甲船“就像龟船一样”。由官方设计出来的船因太重而不能浮起,按照1795年所绘的龟船制作图显示一个特制六角形图案, 强烈意味着某种物品制造出来用于木板之上。
  必须注意的是龟船的铁甲,假设其真的存在,那也是由和19世纪的铁甲船比较起来非常不同的作战方式所推动产生的。相较于龟船的铁皮船顶是为了阻止日军攀舷登舰,铁甲船的特色是装设在船舷、以及包覆整个船身的铁甲,用以保护船只免于敌人炮弹的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