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获得了诺贝尔奖 为何不愿领取(2)

萨特的画像

萨特的画像

萨特的哲学思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哲学范畴的存在主义和精神范畴的人道主义相结合,其次是通过对人的研究,得出人的意识即为存在的哲学思想。

在萨特看来,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属于统一范畴,而存在主义是被深化了的人道主义。虽然这两个思想学说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但是萨特认为,去除人道主义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即是所谓的存在主义。而存在主义在思想方面,比人道主义更为深入,即为人的行为都是自由的,而且这种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被剥夺的。人的每一个选择行为,都代表了其个人的意志,即使这个人选择了被奴役,那么“被奴役”就是这个人的选择。

“意识”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个人和思考两个行为之中,应当区分对待。他认为个人是意识组成的一部分,是意识的第二性构成物。而意识则是人的本质,通过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人类所生存的环境。

了解萨特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进步,也可以使人更容易地了解自己。萨特的哲学思想,代表了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代表思想。

[!--empirenews.page--]

萨特和波伏娃

萨特和波伏娃之间的关系十分奇特,他们既不是夫妻,但又是事实上的夫妻。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且两人都拥有很高的学识,可以说,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红颜知己。

萨特和波伏娃在咖啡馆

萨特和波伏娃在咖啡馆

萨特出生于1905年,伏波娃出生于1908年,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三岁。萨特和波伏娃是一起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而且也在同一年毕业。当时的毕业成绩,萨特位列全校第一,波伏娃全校第二。也正是在这次毕业考试中,让他们两个人开始相识。

波伏娃和萨特一样,也是一个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女性,他们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对文学和哲学方面,也有着共同的见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令人捉摸不透。他们的居所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但还是坚持每天见面,在见面的时候,经常一起谈论工作和文学,也经常一起外出旅行。

在某一段时期里,萨特和波伏娃有各自的情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关系发展,他们之间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有共同信仰基础上的爱情。

1980年,萨特去世之后,波伏娃写了一本带有回忆录性质和自传体性质的作品,名为《永别的仪式》。在文中,她深切地怀念了和萨特一起生活的经历,流露出她对萨特的深厚的爱意。

在萨特和波伏娃之间,他们有着一种不是爱情却胜似爱情的东西,虽然他们没有名义上的夫妻,但他们在很多方面,却比真正的夫妻还要像,因此可以说,他们之间是恋人、朋友、战友等多种关系的结合体。

萨特生平简介

通过对萨特生平简介,可以发现他是一位在20世纪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的萨特

1974年的萨特

萨特全名为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因此他小时候就和他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他的外公是一位在法国声名显赫的语言学教授,受到外祖父的影响,萨塔从小也积累了许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从1924年起,萨特报考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哲学系,他在这里认识了伏波娃,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学校毕业。此后他于一个气象台服兵役,在完成了一年半的兵役后,就来到了勒阿弗尔,在当地的一所高中学校里教语文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