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和小女孩是怎么回事(2)

1933年2月23日,在日本《改造》杂志记者的邀请之下,鲁迅写了一篇《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在这篇文章之中,记录了鲁迅与萧伯纳会见的全过程:

在用餐过后,他们一起拍了照。在鲁迅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午餐一完,照了张照。并排一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矮小了。”在上面的这张合照中就能清楚地看到萧伯纳的高大和鲁迅的“娇小”。下午两点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了笔会。在笔会上,萧伯纳做了简短的演说。一批有名的人物都在那里围着萧伯纳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但是鲁迅并不喜那样的装腔作势,便走到了屋外。三点左右的时候,一行人回到了宋庆龄的寓所,在后园的草地上,萧伯纳接见了记者。四点半结束,鲁迅同木村毅回到了内山书店。

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我对于萧,什么都没有问;萧对于我,也什么都没有问。”可见萧伯纳和鲁迅并没有深交。

1933年3月1日,鲁迅给台静农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萧在上海时,我同他吃了半餐饭,彼此讲了一句话,并照了一张相……”并且在3月1日的在沪出版的第十二期《论语》杂志上,刊登了萧伯纳与孙夫人等人的谈话,其中萧伯纳和鲁迅的对话便是“萧: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是你比高尔基更漂亮!鲁:我更老时,将来还会更漂亮的。”

在之后的反动文人侮辱萧伯纳的时候,鲁迅写了许多有关萧伯纳的战斗杂文来支持萧伯纳,而且还编译了《萧伯纳在上海》一书。而该书也成为了两人友谊的见证。

[!--empirenews.page--]

萧伯纳是哪个国家的

萧伯纳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在这个称谓的前面,是英国两个字,似乎是给萧伯纳打上“他是英国的”标签。而在看到这个标签之后,人们也必然会想当然的认为萧伯纳就是英国的。但是,事实上,萧伯纳并不是英国人。那么,萧伯纳是哪个国家的呢?

萧伯纳图片

萧伯纳图片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爱尔兰是一个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西欧议会共和制国家。它向来有着“翡翠岛国”的称号,在爱尔兰境内绿树成荫,草地遍布,河流纵横,自然环境保持的非常好,因此有着“绿岛”和“绿宝石”的称号。同时,爱尔兰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欧洲小虎”的称号。

萧伯纳便出生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1856年,萧伯纳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他的母亲出身乡绅世家,因此萧伯纳从小便接受严格的上等教育。1876年的时候,萧伯纳的父母离婚了。他离开了父亲,离开了从小生活的都柏林,跟着母亲来到了一海之隔的英国伦敦。

在英国,为了生存,萧伯纳开始创作,但是却屡屡碰壁。之后,萧伯纳听到了评剧家朗诵的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认识到了戏剧所蕴含的强大的力量,他立志要革新英国的戏剧。就这样,萧伯纳走上了戏剧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了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

萧伯纳与诺贝尔奖

萧伯纳,1856年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逝世于1950年,是著名的爱尔兰剧作家和文学家。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萧伯纳与诺贝尔奖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萧伯纳旧照

萧伯纳旧照

诺贝尔奖,至高无上的荣誉。自设立至今,已经属于全世界最为权威、影响最大的一个奖项,让很多人为之不懈奋斗。但是萧伯纳不一样,在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以这不是自己的光荣为理由而拒绝领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记者专门采访他,他表现的很淡然,从侧面反映了他对诺贝尔奖的态度。当然,不只是诺贝尔奖,对其他的荣誉也是不以为然。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着眼于如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写出伟大的作品才是一个作家最应该自豪的,奖励和荣誉并不能全面的衡量一个作品。但尽管如此,瑞典学院还是对萧伯纳的这种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但萧伯纳并没有因赞扬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依然拒绝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