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 汉赋的特点是什么

导读:汉乐府想必大家都听过,那么乐府诗词你知道多少呢?如今留下不少著作,大家也都在学习和了解中,那么你知道乐府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吗?汉赋的特点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乐府”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

“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汉惠帝时有“乐府令”,汉武帝将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以供宫廷娱乐和庙堂祭祀,使当时的民歌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后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诗”“汉乐府”。

汉乐府的最大特点就是叙事性,“缘事而发”,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汉乐府的杰出代表。东汉时期还出现了文人模仿乐府形式的五言诗。汉乐府不仅哺育了当代文人的诗歌,而且对魏晋以至唐代诗人都有巨大影响,建安文人都喜欢用乐府旧题反映社会的离乱。唐代李白、杜甫也都有乐府题诗作,白居易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并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汉赋”的特点是什么

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汉代文学最有特色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形式上,“铺采擒文”,着重铺叙和描写,以铺张的手法描摹所赋事物的景况;在内容上则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鸿篇巨制,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等;小赋则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代表作家有张衡、赵壹、蔡邕、祢衡等。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赋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建安文学”都有哪些代表作家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即公元196年至公元220年。这时期前后的文学统称为建安文学,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将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南北朝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乐府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汉赋的特点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