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里的阿密达原型(准噶尔阿密达)

《康熙王朝》中,大阿哥胤禔为了一雪前耻,不顾蓝齐儿的苦苦哀求,亲手斩掉了噶尔丹的头颅,康熙讨伐噶尔丹大获全胜。这种情况下,康熙和蓝齐儿再见面的场景略有尴尬,作为杀父之仇,阿密达扬言要为父报仇无可非议,毕竟作为汗位继承人的阿密达必须有这个底气放话,否则怎能让准噶尔臣民臣服于他呢?而剧中的康熙对自己外孙阿密达赠剑的行为既出于心中的无奈,也是出于怜惜的一种复杂感情体现!我们先来了解这段剧中的历史背景。

准噶尔崛起之势,是大清肘腋之患

虽说清朝实力不容小觑,但漠西蒙古趁明清和后金都无暇顾及时,抓紧时间并吞统一卫拉特蒙古。噶尔丹崛起后,又趁清朝平定三藩时期,一统蒙古各部落,并借机干掉喀尔喀三部,势力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安全。

表面上,噶尔丹对朝廷臣服纳贡,实际上,就是来探朝廷口风和康熙态度的,不仅如此,他还暗里对罗刹卑躬屈膝,让罗刹为他提供装备,就是等他的爪牙锋利了,就可以和清朝对抗、和康熙决一雌雄。

当时,朝廷的处境是内忧外患,内忧还没有掺平,外患又袭扰,康熙按照伍次友的策略制定是:先复台,再先平定蒙古准噶尔。所以,在这关键时刻,不管噶尔丹提出任何要求,还是如何的挑衅和威胁,康熙都尽量去迎合、安抚,就是为了能稳住噶尔丹,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复台。

后来,噶尔丹装扮使者来京,无意间,被蓝齐儿的回眸一笑迷住了,噶尔丹立即派使者来京,要求康熙和亲,康熙虽不舍,但以大局为重,也只能让蓝齐儿嫁给仇人噶尔丹,以此换朝廷的安稳。

在此之前,蓝齐儿已经有了心仪的人,在她以为,她与李光地是天生一对时,结果,噶尔丹的出现,打破了她心目中的美好!

蓝齐儿此次远嫁漠北,是大哥胤禔护送的,大哥胤禔平时也很疼爱这个妹妹,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忍痛让自己的妹妹羊入虎口,所以对噶尔丹是未见其人,先恨其心。

不仅如此,蓝齐儿放狠话告诉康熙,我蓝齐儿以后就是噶尔丹女人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哪一天兵戎相见了,她还是会跟着噶尔丹。

大阿哥胤禔听后,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让噶尔丹付出代价!就这样,蓝齐儿成为这次清蒙之间博弈的牺牲品,远嫁到漠北!

随着战争的爆发,打破蓝齐儿的幸福

虽说蓝齐儿是康熙的女儿,但噶尔丹却对蓝齐儿宠爱有加,无微不至的关怀,对蓝齐儿是有求必应,甚至为了缓解蓝齐儿思乡之情,甚至为她修建与容妃一模一样的宫殿。可见,噶尔丹对蓝齐儿确实是真爱。很快有了儿子阿密达,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但这种幸福,也无法打消噶尔丹想与康熙决一雌雄的念头、入主中原的野心,就在准噶尔汗国的扩张严重威胁清朝的安全的时候,康熙决定亲政噶尔丹,履行自己的承诺,率兵亲自宰了噶尔丹,接回蓝齐儿!

所以,随着噶尔丹和康熙的战争爆发,蓝齐儿的这种幸福彻底被打破了,两军即将开战,蓝齐儿在两军中间,企图凭自己一己之力阻止开战,但两军依然万箭齐发,百炮齐轰。要知道,在战场上,岂能凭一个弱女子就能阻止的。

就如噶尔丹所说的:我噶尔丹和康熙注定有一场生死大战,因为我们等这一天等十几年了。

噶尔丹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在两军对垒时,第一回合,大清栽了跟头,大阿哥胤禔被噶尔丹擒住了,这次要不是蓝齐儿的求情,估计大阿哥胤禔的小命早就没了。大阿哥被放后,心里更是恨透了这个妹夫噶尔丹,他暗暗再次发誓,决不轻饶噶尔丹!

很快,又进入第二回合,康熙改变了之前的战略,噶尔丹败下风,带着余部逃跑,大阿哥见一雪前耻的机会来了,便穷追受伤的噶尔丹不放,蓝齐儿再次上演一次苦苦哀求,求大阿哥放过丈夫一命。

但大阿哥说:今日放了他,留给大清他日隐患,我怎么想皇阿玛复命?于是,举起大刀砍掉了噶尔丹的头颅,拿着噶尔丹头颅复命了!

这一切,年幼的阿密达都看在眼里,此时,母子二人陷入在失去亲人的悲痛当中……

康熙的赠剑行为,是帝王心术

自从康熙让爱女以身饲虎后,心中无比的愧疚,战败噶尔丹后,康熙迫不及待来找蓝齐儿,恨不得马上就要接她回大清宫中。

不过,这次康熙与蓝齐儿见面略有尴尬。因为在阿密达的眼里,康熙不单是他的外公,还是他的杀父仇人,阿密达喊话长大后要为父报仇的豪言壮语后,康熙并没有发怒斩草除根,而是赠送给他一把有象征意义的短剑!

这时阿密达大喊:康熙,你听着,我长大了要砍掉你的头,为父汗报仇,你等着!

康熙走进阿密达,说道:你是朕的外孙,我是你的外公,我虽不想再兵戎相见,但你要是一心想要报仇,那就来吧。

说完,将他随身携带的佩剑交给了阿密达手里,那么,康熙这么做究竟有何深意呢?其实,原因有三:

第一,弥补蓝齐儿,化解蓝齐儿的仇恨。

蓝齐儿既幸福又凄惨的女子,自幼是康熙的掌上明珠,容妃的心头肉,在蜜罐里长大的她,无忧无虑,但随着噶尔丹的出现,她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被迫远嫁漠北,离开了她的蜜罐,好在噶尔丹非常喜爱她,很快有了自己的儿子阿密达,不过这种幸福再次被康熙打破了,所以,蓝齐儿内心既是矛盾又是悲苦的。

作为帝王,康熙考虑的是国家大事,所以才不顾蓝齐儿的哀求,依然坚持与噶尔丹开战。作为父亲,他是不忍心打破蓝齐儿的幸福,但是他还是打破了,所以想弥补蓝齐儿,赠剑给外孙,以此化解蓝齐儿对他的仇恨。

第二,政治权威,让蓝齐儿有个靠山。

康熙两次打破了蓝齐儿的幸福,蓝齐儿多少对他怀恨在心,并拒绝随康熙回京,就意味着蓝齐儿和阿密达都要留在蒙古生活。虽说阿密达是噶尔丹之子,是汗位的继承人,孤儿寡母的,免不了会遭到各部的排挤,因此政治权威对蓝齐儿和阿密达这时候很重要。

康熙赠剑不是一时冲动的赠剑,而是带有着军事意义和政治权威的目的。在赠剑的同时,康熙还强调了一句:大清皇帝赐给阿密达为蒙古准噶尔王世袭罔替。

也就说,赐给阿密达的是王爵,康熙没有把准噶尔作为一个独立的汗国,而是希望以一个藩属接受他的册封和庇护。这样,既解决了蓝齐儿和阿密达政治权威和靠山问题,又能成为大清和准噶尔之间的纽带。

第三,军事意义,分化瓦解准噶尔内部。

虽然噶尔丹败给康熙,但是准噶尔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剧中虽有所更改,但准噶尔内部其实存在很大的分歧。

历史上,噶尔丹自杀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承了准噶尔汗国,而康熙册封阿密达为王蒙古准噶尔王世袭罔替明显有分化准噶尔的目的。

最关键的是,康熙虽击败了噶尔丹,但清朝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康熙放手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还没开始作战,就被噶尔丹来了个下马威了,将康熙所带的30万石的粮草烧毁,无奈,后来又抽调江南的新粮,外加直隶全省,好不容易再凑齐了10万,可见,后勤保障已经出现了困难。

再加上这次伤亡也不小,如果短时间想继续发动大规模战争很困难。所以倒不如来个欲擒故纵,通过恩威并施来化干戈为玉帛。

所以说,康熙赐剑的前提是,首先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权衡和考量多方面问题,其次才是以亲情的恩德化解阿密达对他的仇视。

康熙对阿密达期待满满的同时,也是对蓝齐儿的愧疚。康熙留下了龙撵给蓝齐儿,也是想用亲情打动蓝齐儿,希望以此化解他们父女之间的隔阂和仇视,能和好如初。

并希望以后教导阿密达化解对大清的仇恨。如果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不为呢?

所以康熙赠剑行为既安抚处于悲痛的蓝齐儿,又能化解对他仇恨的阿密达,甚至还起到分化准噶尔内部的目的,不愧是帝王心术。

若干年后,阿密达在蓝齐儿的教导和亲情的化解下,阿密达臣服了康熙,每年都会向朝廷纳贡,于是蓝齐儿坐着龙辇回京探亲。

蓝齐儿满怀欢喜回来,康熙听蓝齐儿回来后,连忙小跑去迎接,两人再次见面相拥而泣。

但很快,蓝齐儿发现自己心心念念的额娘竟被贬为奴,在宗人府刷马桶,蓝齐儿刚满怀欢喜的心,一下怒火冲天,扬言要让准噶尔起兵与大清对干,为母亲讨冤。

但被容妃劝阻了,蓝齐儿对康熙彻底失望,这一别,也彻底与康熙失去了联系,江山和亲情,永远是康熙的一个个矛盾体,就如他所说:他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父亲!

写到最后

其实,康熙送剑阿密达有三层意思,一是康熙在短期内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分化准噶尔的目的,展现了一个帝王的超常的眼界。二是希望阿密达继承他父亲才略和精神,重振准噶尔的雄风,通过恩威并施来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大清和准噶尔之间的纽带。三是既安抚了处于悲痛的蓝齐儿又化解阿密达对他的仇恨,赠送宝剑册封阿密达的行为,可谓是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