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是怎么来的 天干与地支之间有什么关系

导读: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天干有10个,地支则有12个,那么你知道地支是怎么来的吗?我们经常把天干和地支一起说,是不是证明两者关系密切呢?想知道天干与地支之间有什么关系,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地支是怎么来的?

既然是“地”支,就必然与黄土地有密切关联。地支的十二个字也各有自己的意思。

子,是农历十一月阳气动,地面万物滋润,人感到适宜,孕育着未来出生的新一代的生命。后来字义增添为男女结合后所生的后代,如“子女”“孙子”等。

丑,是农历十二月万物萌动,在土地内准备着萌芽生长的意思。

寅,髌也,即膝盖骨。农历正月阳气开始活动,但尚未冒出地面。就犹如离开深藏地下的黄泉往上冒出,但因为阴还处于强势,阳此时就像还没达到人的膝盖一般。这个寅,就当膝盖骨讲。

卯,昌也。农历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像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

辰,就是震荡的“震”,指农历三月阳气发出,春雷滚滚,预示着春天来临,到了人们播种的农时,万物开始萌芽。后来造出专指雷电震荡的“震”字。

已,字形是一条蛇的形象。指农历四月阳气已经发出,阴气藏起,阳盛阴衰,万物复苏,感知灵敏的蛇等爬行动物已经在地面出现。

午,“牾”的意思。指农历五月阴气触犯阳气,逆天时而从地面冒出,阴与阳发生冲突。表示“抵触”“忤逆”意思,后来有了专用汉字“牾”。悟这个形声字,形象地用牛以犄角抵触的动作来表示“忤逆”的意思。

未,就是“味”的意思。农历六月,草木生长繁盛,枝叶饱满,散发出各种浓烈的气息。由这个意思,汉字造出专门表示滋味的“味”字。

申,“神”的意思。农历七月阴气形成,自成一体。后来根据“申”造出的“神”表示的就是祭祀天上日月星辰等神仙。

酉,“就”的意思,农历八月,谷黍成熟,接近酿酒的程度了。后来造出的“就”字,就包含着“趋向”“接近”“靠近”的意思。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做的五言诗《过故人庄》,其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名句。这里的“就”,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现在我们还保留着“就座”“就医”“各就各位”这类用语。

地支

戌,“灭”的意思。农历九月,阳气转为细小轻微并隐蔽起来,万物子粒成熟,即将结束生命。阳气同时转入地下,阴气转为盛。此时,阴盛阳衰。

亥,古文字的写法是上面一个“二”,下面两个“人”,代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即一阳一阴。这指农历十月,隐匿的阳气细细地升起,与强盛的阴气交接,预示着阴阳交替又要往复开始。后来这个“亥”字不仅表示地支第十二位,还表示了“猪”这种家养的牲畜。

天干与地支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天干十个字和地支的十二个字的字形和字义来看,都是从光芒四射的太阳照耀下万物萌芽、成长、结出果实种子,为来年新植株的萌发做准备,以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阴阳转化,此长彼消,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这是古代人根据自然规律而总结出来的现象。

天干与地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个是“干”,一个是“支”。

天干的“天”,毋庸置疑是指覆盖着大地的天,属于阳;干,古人是指树木的树干。十天干,则与古代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的传说有关系。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每天出来一个照耀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

地支的“地”,无疑是指天笼罩下的大地,属于阴;支,则是树木的枝即主干上的分支,也就是长满树叶的枝条。地支这十二个字,是指大地上寒暑十二个月的交替,是草木从萌芽、生长到枯萎死亡的生命轮回过程。

天干与地支,既是天与地的关系,也是“干”与“支”的关系,就仿佛一株参天大树,根牢牢地长在黄土地上,树干粗壮,树枝繁盛,树冠向上朝着充满阳光的天,向下则遮蔽着大地。

树“干”也有“中央”的意思在内,树干居中,而树枝从干上朝着四面八方伸展出去,从而形成一株完整茂盛的大树。

表述树枝的“支”,后来专门创造了一个带着“木”字旁的“枝”,表示树枝,但把初始的“支”继续保留在“地支”里,并且派生了分支、支派、支持等词语。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地支是怎么来的,天干与地支之间有什么关系”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