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年月的起始,芒种忙种,可收可种,预示着播种希望,收获喜悦,那你们知道芒种节气的民俗活动吗?这个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逐渐增多,在芒种这个重要的时刻,人们会举行一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芒种节气小知识吧!
芒种节气的民俗活动
接嫁树
芒种节气到来,果农会将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使之结出的果实在形状和质量上得以互补。也有的简单地用刀在果树上划出几道口,让其吸收外面空气,增加果实产量。
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晒虾皮
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虾皮分生晒虾皮和熟晒虾皮两种。生晒虾皮指淡晒成品,其鲜度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变;熟晒虾皮加盐煮沸,沥干晒燥,虽然保持鲜味,但是其口感略逊于生晒虾皮。
贵州侗族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与端午节同过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煮梅子、赛龙舟的习俗。所以这种凑巧的芒种又带有端午节色彩。而上面提到的煮梅子习俗也是端午和芒种共用的习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安苗仪式
这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节气小知识
01、饮食篇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芒种节气要注意清热。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适当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
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水果类如西瓜,性凉,且含有丰富钾盐。西红柿,同样可清热解毒、平肝去火。梨,因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所以又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是最佳的补水护肤品。
食品类多食稀饭类与面食类,如绿豆稀等。
02、起居篇
起居方面,因为天气较热,夏日昼长夜短,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另外,也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
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03、中医篇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期间,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夏季主人体心、脾,而热、湿邪最易伤及心脾两脏,使心脾的功能失调,故养生之道以心、脾胃(互为表里)经上的穴位为主。选用心俞、脾俞、三阴交、梁丘、天枢等穴进行操作。
心俞穴
定位:心之背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等。
操作:
①艾灸:手持点燃的艾条,距离穴位2-3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15-20分钟,灸至皮肤微红即止。(可适当上下移动,切记不要烫伤。)
②按揉:用拇指按压在穴位上,按而揉之,并产生酸、麻、胀、痛、热或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每次按揉3-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③艾灸贴:将艾灸贴撕开,把蕲艾精油均匀涂抹在灸贴有粘性面的蕲艾萃取物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轻压周边胶布贴实,7-8小时后取下。
脾俞穴
定位: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三个椎体,即为第十一胸椎,由其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主治: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操作:同上。
梁丘穴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主治:急性胃痛、乳痈、尿血、膝肿痛、下肢不遂等病症。
操作:同上。
天枢穴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