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殓与停柩是什么 转空或迎寿是什么意思

导读:棺殓与停柩是什么?转空或迎寿是什么意思呢?停柩,又称为“停殡”、“搁棺”或“停棺”,是指在安葬前将灵柩在特定场所暂时停放。想必停棺这样的场景你也见识过,电视上也演过这样的剧情,通常灵柩会设于家中正厅,搭建孝堂,亲人昼夜守护。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具体详情吧。

棺殓与停柩

在中国各地,棺殓与停柩的时间长短也很不一,这和地区、经济都有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条件好的富户、北方地区,停柩的时间长些,而贫户、南方地区则停柩时间短些。不过无论时间长短,区域的不同,在每一个地方,入殓与停殡中的礼节都比较多而且复杂。

转空或迎寿

在入殓前,应把原先备好的或刚买好的棺材运到丧家。在闽台等地,把棺材运到丧家俗称“放板仔”,也称“接棺”、“接板”或“接寿”、“迎寿”等。有些大户人家,甚至请吹鼓乐队到棺材铺去迎接,一路吹吹打打由同宗亲属或办丧事者抬棺送到丧家。抬棺途中碰到十字路口或过桥,都要献上一条红布条并烧些金纸,此称“放纸”,意为向土地或水神买路。

寿板运到离丧家几十米远的地方要先停放一下,以便举行接板的仪式。接板时,闽南人的孝子们穿着丧服,哀号着出来跪接。他们用丧服的衣裙捧着一些折叠成元宝形的纸钱(库钱),为首的孝子,则拿一袋内掺有铜币的米(现改为红包)、一副桶箍和一支新扫把。到了棺材边,孝子把米与桶箍放在寿板上,拜几拜,此俗称“碛棺”,从寿板的天尾到天头用新扫把打扫一下,然后把带来的纸钱和纸扎的库官、库吏等堆在寿板前烧化,此俗称“烧围库钱”。烧完后,金灰收起,待出山时埋于墓侧,或放于棺内,作为给亡魂的钱。另外,烧围库钱时,其数量要根据死者的属相来定,属相个头小的要少烧,个头大的要多烧,此俗谓牛担、马驮。一般是属鼠的烧13万,属牛的烧38万,属虎的烧13万,属兔烧12万,属龙13万,属蛇11万,属马36万,属羊14万,属猴8万,属鸡9万,属狗9万,属猪的烧14万。

库钱烧完后,棺材才抬进大门。抬进大门后,棺材需在天井内转头,使其棺头朝内地抬进厅堂,这既方便入殓时尸体头内脚外地放置,也省却入厅堂后转头的困难。在台湾,当寿板抬进厅堂前,还要由负责丧葬事务的“婆仔”主持一下“接寿”的仪式,念些吉利的话。做仪式时,婆仔先站在厅堂前点燃金纸敬门口神,然后一边在棺材上划动,一边大声念道:“寿金盖棺厝,予这家子孙年年富!”接着把燃烧的金纸举高,继续念:“寿金提起来,予这家子孙添丁又进财!”当金纸烧完时,他又念:“寿金烧得完,予这家子孙中状元!”仪式毕,送棺者将棺木抬进灵堂,置于死者水铺的对面。棺木抬进厅堂时,丧家大小要依自己对死者的称呼哭喊“某某,你的新厝来了!”并跟着哭进灵堂,扶尸恸嚎,意思是舍不得死者入棺。”厦门也是如此,“戚友到棺木店领棺到家,曰放板。棺将到时,子女伏门外跪接,一面备白米一包,薪二把,置棺上,入门后取去”,此寓意“载柴米归来”的富足之意。而在厅堂中,“棺盖一开,暂禁哭声,谓死者入宅是吉兆也”。此外,若死者生前竖有“生寿”,此时也需从祖厝放倒后运到家中来;若已搬铺打厅边在祖厝里,则需把生寿放倒,在那里入殓。而在放倒生寿时,通常需请人用盐米、净水等驱邪物向棺木撒去,以防止家人中煞。

在北京,丧家在棺材铺选定棺材后,常请杠房的人往家里抬,或从寄棺的庙宇往家里抬,均谓之“转空”。转空时,通常要视棺材的轻重来决定杠夫人数。一般抬“小三五儿”的大小叶杨棺材,需用8名杠夫,谓之小抬空。若抬“四五六”杉木“十三圆”棺材,至少要16名杠夫。而抬黄、红柏等重材,则至少需24人。一般在转空时,24人以下抬棺时,要用一名杠头打俗称单尺的响尺指挥。24人以上抬棺,则需要两名杠头敲响尺指挥,此称对儿尺。而极贫户买的薄皮棺材只用一辆排子车拉回丧家即可。

转空抬的是空的棺材,因此杠上不扣棺罩,也不搭“过棺罩片”。但为了防止把棺材表面的漆磨掉,在转空时,要用两条七八尺长的大红毡子裹在棺上,再拴上杠绳。杠夫转空时,不打“拨旗”,也不挑杠房字号。他们身穿绿色驾衣,头戴浅碟式的小黑毡帽,上头插着一支冲天锥式的红翎子,由杠头打着响尺,抬着棺材送往丧家。

棺材抬到丧家门口,不能直接进院子,只能就地摘肩落杠。由打响尺的杠头向主人请示大殓吉时、棺木停放何处等,并让丧家用一个新簸箕装些煤炭、五谷杂粮和一些象征性的金银财宝倒进棺木内,才可以由杠夫四平八稳地抬起大门,此谓之“不进空财”。待入殓以后,棺材内的这些五谷、金银等归杠房的人所有。进了大门后,杠夫要根据丧家的指示,把棺材抬到要进行入殓活动的地方,如厅堂或院落,并安置好,如果是高殓,就把棺木安放在杠房带来的支垫棺木用的长凳“交木”上,而低殓就直接放在地上,然后就是静候吉时入殓。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棺殓与停柩是什么,转空或迎寿是什么意思”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