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死亡也就意味这个人在这世间已经离去,现代的人有了科学的知识,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古代的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所以有了接三送三的习俗,那么北京顺义接三送三习俗是怎样的呢?东北接三送三仪式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北京顺义接三送三习俗
但有的地方记载,只记了一部分或把两者混为一谈。如北京顺义一带,丧后三日,具纸人、马车、牛等焚于路,谓之接三,一称“送路”。又如辽宁新民一带,三日成殓于堂,“戚族于是日咸具纸帛、俑具以财。日晡,举一切冥楮、刍灵,皆送之庙。丧主左右扶掖逆行执帚,僧道礼忏,鼓乐助哀,到庙行香叩首,哭返,冥刍焚化。此谓送行,亦谓送三”。这些似乎只记载了送三这一部分,但又称之为接三,混淆了两者。另外,有的地方似乎仪式的顺序是颠倒的。如河北隆化一带,人死后次日,“受吊仪,用糖果、黄白纸钱之类。
既夕,亲近随丧主至村外,焚化纸钱及纸作人、马、车、轿,谓之送三。第三日,丧主奉灵主至附近庙宇,哭泣行礼而回,谓之招魂”。虽然有这样的混淆,但不管怎么说,接三与送三的仪式主要是人死后第三日所从事的祭奠仪式,它们盛行在北方地区,尤其在东北与华北。不过由于各地情况有些不同,因此各地仪式的具体内容也各具特点。
东北接三送三仪式
如在东北许多地方都有这种仪式,在黑龙江各地,成殓后的当日都有送行仪式,也称送三,通常在亲友来参加同视含殓、吊丧后,一同“将车马、人夫等刍灵及冥镪、酒肴各物品,富者或纸屋盛金银纸锭,题曰金库、银库,雇鼓乐送至土地或城隍庙焚之。亲友相送者,奠酒行礼,孝子答礼,拜毕举哀”。双城人在送行时,他们“列仪仗、祭品、刍灵、鼓乐,以舆舁灵位,旁有捧香炉者,并延僧道,丧家男女咸从,戚友亦至,往城隍庙,送亡者灵魂行,曰送三。刍灵,若车马、人夫之类,皆焚之庙前,家人跪而哭,谓亡者从此去矣”。
吉林有些地方称接三与送三为“送行”,其主要的做法是送纸扎车马、人物及大批冥资于死者,以备其路费及使用。“其礼,置纸扎各物于庭,长子将岁数纸挂扫帚上,偻而负之,围绕灵床及棺,而连呼其父或母曰‘上车呀!上车呀!’呼毕,置死者牌位及岁数纸于车内。是曰拖魂。盖恐其恋而不去,为家人殃也。于是持纸物焚于土地庙前,而其骡马、人物须西南向。同时,长子复在庙前指路如初死时。火毕,归不哭,以谓死者将行,不可哭使不忍去。”在梨树一带,“大殓之日日晡时,戚友各备祭礼,执刍灵(俗谓纸草活),令鼓乐前导,或有僧道诵经,以过头纸置扫帚上,倩人扶丧主倒挽,绕棺而行,丧眷及亲属执香火随后,均泣其亲上瑶(摇)钱树口号,疑为上瑶池路之误音。绕棺三周后,赴就近神祠,行间仍呼口号。至祠,亦绕三周,将帚纸升于纸车,并纸扎人马、冥楮等件焚之,丧主上凳,指呼其亲上西南大路。亲友各以纸箔为赙,向西南拜送,丧眷迎叩答谢。名曰送行,亦曰送三”。
辽宁各地也有接三、送三的习俗,但各地的称呼不完全一致,如辽阳一带称送行;复县一带谓送盘川;安东曰送盘饯;阜新一带称之为饯行;台安、桓仁、兴京、铁岭一带曰接三、送三。其过程大体为:“大殓日晡时,具涂车、刍灵,鼓乐导前,僧道讽经于后,丧主用悬门之过头纸缚以帚,哭泣、鞠躬曳之退行,诣附近神祠,戚友随送至祠门外,鼓乐停奏,丧主及眷属入庙绕阶三匝,向西三号,亦指冥路之义;随将涂车、刍灵焚化,丧主向所送之亲友稽颡谢,号哭而返,曰送三,亦曰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