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 为何诸葛亮总陷缺粮困境?的相关内容:在蜀汉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北伐战事里,缺粮一直是桩让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战事的关键时刻,都因粮食接济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遗憾,也叫后世许多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诸葛亮不行的由头:人家战国
核心提示:
在蜀汉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北伐战事里,缺粮一直是桩让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战事的关键时刻,都因粮食接济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遗憾,也叫后世许多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诸葛亮不行的由头:人家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就你诸葛亮缺粮?
但这事儿,真不能这么比。首先一个事实是,谁说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们不缺粮了?
在那近三个世纪的战国争霸时代里,缺粮一直是战国群雄们公认的难题。以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的总结说,如果要组织一场带甲十万的大战,就需要千里馈粮,且日费千金。对于当时春秋战国群雄里的任何一家来说,这都是个负担极重的天文数字。战国时代的许多惨烈战役里,粮食问题更是胜负手,比如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正是长期对峙导致粮食枯竭,陷入赵无食的困境,甚至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这才不得不冒死一击,导致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战国时代,列国的变法图强运动,都是围绕着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做文章。因为谁家的粮食保障最充足,谁就能够在这场角逐里笑到最后。而那个时代,把解决粮食问题做到的,正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强秦。比如的秦国商鞅变法,其核心就是决裂阡陌,教民耕战,从而使秦国粮食产量激增,这才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强大的农业生产,就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底气。
但即使这样,面对连年用兵的大战,哪怕强如秦国,粮食吃紧也是常事。同样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打到了无食,获胜的秦国也是国内空,粮食消耗十分巨大。为了确保战时粮食充足,秦国也有严格的军粮征收制度,按户来征收军赋,征收标准是三分取其二。秦国变法后大幅增产的粮食,绝大多数都用于战争。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可想而知负担有多沉重。
而在粮食运输环节,当时的秦国,更是走到了列国的前面。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兼并列国的战争里,秦国的陆路运输通道,有东部的崤函道、东北的晋南豫北道、东南的武关道以及西南的秦蜀道。正是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确保秦国能快速运粮调兵,对中原列国发起一次次打击。
更起到决胜关键的,当属秦国的水上交通。强大的秦国造船业,令强秦在渭水黄河长江各条水路线路上,都形成了畅通的运输网。秦国使臣张仪就曾向魏楚等国得意标榜,秦军从巴蜀沿水路出发,凭着强大的水运能力,一天就可以行进三百多里,且不费汗马之劳。秦国对中原列国的优势,以及一统天下的结局,就来自这强大的补血能力。
而比起当年强秦这农业生产发达,且水陆交通顺畅的后勤条件来,同样是缺粮,近四个世纪后诸葛亮遭遇的,却是地狱难度。
首先是粮食生产能力。战国时代时,坐拥关中平原与巴蜀平原产粮基地的秦国,农业生产能力早已领先列国。而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蜀汉政权呢?手里只有巴蜀平原这一块地,且汉昭烈帝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损失惨重且物资匮乏的烂摊。蜀汉账面上的人口,直到263年亡国时,也只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劳动力十分稀缺。
就是在这样的烂摊上,诸葛亮开始了他重农积谷的治国策略,重新整修了秦代时留下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还新修了九里堤与大小诸葛堰,在外有战事内部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下,他更坚持精兵政策,无论战事如何吃紧,都不能妨碍士兵正常退伍归乡,于是去者感悦往者愤踊,士气与生产积极性大为提升。
诸葛亮开府治事仅仅五年,蜀汉就储备了充足军粮,支撑了他震撼天下的北伐大业。而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生前的农业国策,也继续造福着蜀地百姓。蜀汉亡国时,巴蜀大地仍是一片百姓布野,余粮栖亩的农业景象。国小人少的蜀汉,能够硬扛曹魏四十二年,重要一条,就是诸葛亮的农业心血。
如此农业成就,放在三国时代的生产条件下,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发出了服气好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但对于志在北伐的诸葛亮来说,当时比粮食生产更高难度的,却是战时粮食的后勤运输。比起四百多年前,可以凭借蜀地汉中发达的水运交通网,率领汉军暗度陈仓的兵仙韩信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却大不同:由于地震等自然因素影响,战国至楚汉争霸时期流经蜀地的古汉水支流,此时早已断流。曾助力韩信的发达水运网,自然也不复存在。于是要供应诸葛亮北伐所需的粮草,几乎就只能翻山越岭(祁山部分地区可通漕运,但输送量十分有限)。
这样的恶劣条件下,诸葛亮的北伐,难度当然也大得多。蜀汉与曹魏的东部边界,是海拔两千米以上,绵延八百里的秦岭山脉,对面的曹魏政权,其人口兵力都在蜀汉六倍以上。哪怕路线最短运输最方便的祁山道,也是山岭崎岖。所以为何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出祁山?只能从这里冲过去。
于是,哪怕蜀汉的存粮再充足,面对如此恶劣的运输条件,缺粮,依然是诸葛亮时时刻刻会遭遇的威胁。几次关键的大战,更是因为缺粮而功亏一篑。围攻重镇陈仓二十天,最后不得不因缺粮而撤军。重创曹魏司马懿的卤城之战,本可继续扩大战果,也因中书令李严运粮不力,只能含恨撤兵哪怕有一次,粮食能跟得上,诸葛亮北伐的历史,都极有可能改写。
也正因如此,比起战场上的奇招迭出来,为缺粮问题,诸葛亮也没少花心思。他北伐的首要目标,就是占领陇右,为北伐夺取一块保障充足的后勤基地。而在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前,为缩短运粮距离,他在汉中黄沙平原开辟了屯田,还在临近曹魏边境的新谷口建立粮仓。当老对手司马懿故伎重演,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企图饿死诸葛亮时,当时的蜀汉军队,不但粮仓充足,且又开辟新的屯田。如果不是心力耗尽的诸葛亮病故军中,这一仗,完全能继续熬下去。
能把缺粮问题解决成这样,如此诸葛亮,放在三国时代,已是最。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这兵少缺粮,且天时地利全吃亏的北伐战役里,面对优势的曹魏大军,奇谋为短的诸葛亮,却一次次打出战术妙笔,战场上多次重创司马懿,杀得这位未来的晋高祖不敢应战,只能闭门自守,凭着国力与运输的优势干耗。此情此景,也恰如裴松之的一声嘲讽:仲达(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诸葛亮)自来自去。
这缺粮难题,造就了诸葛亮自来自去的战场传奇,让后人更加理解这位名相的智慧与担当。同时,更有着发人深思的回味:粮食安全问题,无论历朝历代,无论和平战争,都是不容忽视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陷缺粮困境?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