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相说的是谁 谁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导读:历史上的名相很多,奸相也不少,但是能够称得上春秋第一相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呢?春秋第一相说的是谁呢?想知道谁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春秋第一相的政治作为有哪些,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春秋第一相”说的是谁

管仲(公元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后经鲍叔牙推荐入齐国从政,几经波折,最终辅佐齐桓公,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桓公尊为“仲父”,任为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官山海”的提出巩固了国家的财政。齐桓公曾向管仲建议对房屋、树木、六畜、人口征税,以增加国家财政,管仲予以否决,并提出了“唯官山海为可耳”的富国策。“官海”是齐国对食盐的拥有制度,在齐国,食盐属于国家,食盐的生产实行官督民产的方式,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最后齐国政府设置盐官,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官山”与此类似,国家把铁矿开采交给百姓承包,并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官山海”政策的实施在富国的同时又稳定了民心,促进了生产,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国家财政政策,被后世的各个朝代所沿袭。

倡导专业分工促进制造业发展。《考工记》一书深刻反映出春秋时期齐国手工制造业的繁荣,管仲提出的“专业分工”制度是齐国制造业昌盛的基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相互交流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管仲把齐国民众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并明确规定四者依此分类集中居住,世代沿承本职,不能随便更改。对分工带来的贫富差别,管仲特别关注,特意制定颁布多项抑富扶贫措施,其中包括下令不准富豪之家从事手工编织和种菜之类的工作,以确保此类从业者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受冲击。

管仲有著作《管子》流传于世,后被收入《汉书·艺文志》和《国语·齐语》。《管子》涵盖了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轻重》一篇,是古代经典的经济著作,书中详细论述了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之间的关系,为后人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提供了宝贵资料。

春秋第一相政治作为

在政治上,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当时那个时代,管仲提出了先进的用人理念,主张采用“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的用人原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员时,都必须根据其实际的政绩,特别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政绩。此外,他还总结出一套对于各级官员实行奖惩的具体办法,即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称职的委任为吏,任用称职的又可以晋升,直至升为上卿助理。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这一制度成为日后科举制度的雏形。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春秋第一相说的是谁,谁被称为春秋第一相”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