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胜子女(黄永胜上将的三子情况)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八十年代初期席卷中华大地,这片刚刚走出灾难的土地顿时迎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在青岛的一家医院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春寒已销,生机盎然,医院病床上的那个人却呆呆的看着窗外的景象。枝头上已经吐出新芽,而他的生命却已走到尽头。

他是出身寒微的一介赤子,为了心中的信念毅然投入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参与过的战斗不下百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威震敌营。

而走到现如今的这一步,都要怪他晚年时犯下的严重错误。

每每想到这里,他的眼眶便不自觉的湿润起来。他是开国上将黄永胜,如今只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老人。

看着外面的春光,黄永胜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但身体已经被癌细胞侵蚀得千疮百孔,只是用力呼吸都能通入骨髓,更别提坐起来。

床边的儿子看出了他的想法,只是再上前时,黄永胜已经不省人事。他赶忙叫来了医生,而当几个医生匆忙诊断之后,却直接下了病危通知。

黄永胜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生命的火焰就如同狂风里的烛火一般脆弱。

此刻黄永胜再次缓缓睁开眼睛,嘴里呢喃着说着什么,儿子慌忙凑上前去听,而随后泪水打湿了他的双眼……

黄永胜究竟经历过什么?他最后又对儿子说了什么话呢?

毛主席亲自为他改名

黄永胜原名叫黄叙全,1910年出生在湖北咸宁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家里几乎世世代代都是给地主老爷当佃户的。

他的父母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爷爷给地主种地,父亲小时候就给地主放牛打杂。等爷爷老了,父亲就种地,黄永胜就给地主放牛打杂。

就这样,他的家庭世世代代都被地主奴役剥削,每年打了粮食,只留下点口粮,剩下的全都要交给地主,年收不好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是常事,而地主家的公子却顿顿大白馒头,大米饭。

而当他长大一些后,黄永胜看到的就更多,他看到父亲没日没夜的在地里农作,累得腰酸腿疼,依然饿的眼冒金星。而母亲每天坐在纺车旁纺线织布,但是无论织出来的布如何好看,也最终不会穿在他的身上。

在他16岁那年,父亲千方百计给他讨了一个媳妇,媳妇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对待公婆格外孝顺,用心伺候黄永胜一家的生活起居。

尽管家庭和睦,夫妇和顺,但黄永胜依然决定报国投军。

1927年,黄永胜告别父母妻子,一个人来到崇阳县,参加了当地的民团,希望在这乱世中拼杀一番,为自己也为家人挣下一份安身之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直接长官叶重开是一名共产党员,由此他的命运就这样改变。

叶重开见黄永胜孔武有力,不怕辛苦,同时在思想上也算纯正,便开始秘密向他传输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叶重开的孜孜教导,他只记住了一条:共产党要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就这样,黄永胜加入了叶重开领导的共产党武装。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战士,领导则是开国元帅罗荣桓。

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在湘赣地区发起了秋收起义,叶重开也带领队伍参加了起义,黄永胜便开始跟随毛主席一路辗转,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数次搏杀,最终顺利抵达井冈山落脚。

虽说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敌人的攻势却一次比一次猛烈。在一次战斗中,一股敌人不知为何突然出现在红军指挥部附近,而距离最近的我方部队也只有黄永胜等十几个战士。

而惊闻指挥部遭到敌人袭击,黄永胜心急如焚,马上带战士们前去救援。这时候救危为上,黄永胜根本来不及思考,带头就向敌人冲了过去。

最终,黄永胜不仅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还俘虏了十几个敌人。

经此一战,黄永胜的勇武让上级领导们深感震撼,同时他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亲切接见了黄永胜,开口便说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啊?

黄永胜随即回答道:我叫黄叙全,是湖北咸宁人!

而听到名字时,毛主席打趣的说道:这名字听着像叙钱啊,咱们革命战士不谈钱,我给你改个名字,叫永胜可好?在革命的道路上永远胜利!

从此之后,黄叙全正式改名为黄永胜,在革命的征程中屡建奇功。

一身虎胆立赫赫战功

在中央苏区时期,黄永胜一直在外围与国民党军较量,长期的战斗不仅培养出他出色的军事领导能力,他的职位也一再攀升,从普通战士一路升到团长、师长。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为了表彰那些为了守卫中央苏区的部队,毛主席特别主持了军委会议,为他们颁发奖章。

而在这次表彰会上,黄永胜本人就获得了一枚红星奖章。这枚奖章是黄永胜获得的第一个荣誉,也激励着他为革命奉献一切的信心和决心。

当红军被迫长征开始后,黄永胜也跟随中央红军一路辗转流离,路上的艰险磨难数不胜数,但黄永胜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胆识,带领部队一次次艰难突破敌人的防线,克服了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最终和中央红军一起抵达陕北。

抗战时期,黄永胜被编入一一五师,在抗战初期数次与日军交手,尽管由于战备物资不如日军而未能取得太大的胜利,但也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

整个抗战期间,黄永胜不断被调往各大军区历练,曾先后到晋察冀军区和陕甘宁边区工作。曾担任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负责守卫太行山,深入敌后领导抗战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是在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军区,黄永胜是其麾下的一员虎将,这一点没有任何人辩驳。

当时黄永胜所在的晋察冀第三分军区主要在保定唐县、阜平一带活跃,最初的时候他的总兵力只有一个营,不仅战斗人员紧缺,就连武器弹药也时常供应不上。

但就凭借这些人,黄永胜充分发挥游击战、麻雀战的战斗特色,多次亲自带队主动出击,很快就击溃了活跃在这里的土匪和反动武装。

1939年,黄永胜率部于唐县伏击日军一个中队,日军彪悍武器精良,黄永胜则直接派出一个团与之对阵。黄永胜的二团凭借有利地形展开激烈厮杀,但是日军作战意志顽强,双方陷入苦战之中。

眼见自己的战士们伤亡惨重,黄永胜怒喝一声拿起一支轻机枪就冲下山去与敌人拼杀。

他的举动激励了战士们的士气,就是在这一次冲锋之后,日军不敌被打得狼狈逃窜。

这一战黄永胜部缴获大量武器,黄永胜却对其中的两门山炮情有独钟,爽朗说道:别的不管,这两门山炮我是一定要的!

同时黄永胜也在发展抗日力量,短短两年的时间,第三分军区就发展到了四千多人,为抗日力量的壮大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做出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黄永胜一直在热河、辽宁一代与国民党军周旋,短短两年时间,黄永胜基本肃清了热河全境的敌军力量,同时将根据地扩展到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

有鉴于黄永胜出色的领导能力,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1947年黄永胜的部队改编入东北民主联军,黄永胜担任司令员,从此就跟着林彪、罗荣桓等进入东北展开军事斗争。

刚刚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八纵很快就遭遇了一场大战,对方是黄埔二期王铁汉率领的四十九军。敌人虽然并不是什么嫡系部队,但却拥有着相对于八纵极其强大的火力。

战斗开始后,敌人倚仗强大火力率先向八纵发起进攻,而黄永胜则利用敌人轻敌冒进的心理诱敌深入,双方前哨站虽然打得难解难分,但总体而言还是在黄永胜的掌握之中。

战斗到最后,黄永胜越打越觉得吃力,他也没想到敌人的兵力竟远远超过八纵,而此时调整战略已经来不及,他只能命令战士们顶住攻击,然后再伺机撤退。

然而就当黄永胜准备撤退时,敌人突然火力减小,这时黄永胜判断敌人应该是补给断了,他们很快就会撤退。于是黄永胜果断下令转守为攻,全军立刻集中火力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这一仗,黄永胜指挥得当,解放军以极小的代价彻底瓦解了王铁汉的四十九军,总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东北战场上的又一胜利硕果。

随后的解放战争中,黄永胜率领的军队越战越勇,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大型战役,说他是饱经战火淬炼的战士丝毫不为过。

建国后,黄永胜屡任军区级干部,1955年授衔时,他因战功卓著而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已经人至晚年的黄永胜没有收好自己的底线和立场,公然与人民走向了对立面,利用职权参与并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971年9月,黄永胜被撤职并带走调查,并于1981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一步踏错便悔恨终生

被判刑后,黄永胜没有倚仗自己过去的功劳来为自己开脱罪责,而是默默承受了这一切,他心中也明白,这是他必须承担的后果和教训。

进入监狱的黄永胜始终保持着低调,与监狱中的狱警和其他囚犯从无来往,组织上照顾他年老的情况,还特意为他安排了单人单间,就连伙食上也尽量给予照顾。

然而组织上对他越是关怀备至,在他的心里就越是觉得愧疚。

长期的抑郁和悔恨,让黄永胜的情绪和意志备受打击,终于他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检查出了肝癌。

考虑到黄永胜年事已高,再加上监狱里医疗条件有限,组织上经过慎重讨论之后,决定同意他到指定医院保外就医,并同意由他的亲属负责照顾。

原本注定要死在监狱里的黄永胜,最后还是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并在组织安排下进入青岛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黄永胜一再坚持保守治疗,不要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他的罪过也只有一死才足以抵消,而他临死前所遭受的病痛折磨,就当做是给曾经那些他对不起的人赔罪。

黄永胜执意如此,院方和他的儿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为他治疗。

在医院的这段时间里,黄永胜经常和儿子谈论自己曾经的烽火岁月。有一次儿子问他:你觉得你最好的上级是谁?

无数往事顿时用上心头,随后缓缓说道:毛主席是最好的领导,除了他,应该就是罗帅了。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作为最好的领导自不为过。而罗荣桓元帅也曾长期领导黄永胜,也正是罗帅教导黄永胜一些军事素养,一路帮助他成为开国上将。

想到这里,黄永胜又说道:若是罗帅没有走那么早,我也不见得会这样。

1983年,黄永胜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不由得再次回想起当年打仗的一些事,许多战友倒在了他的前面,也有许多故人已经逝去,此刻的黄永胜体会到了孤家寡人的痛苦。只是,在他的心里仍然潜藏着一个心愿。

他将儿子唤到自己的近前,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军装……

儿子一听就明白,黄永胜是想再穿一次军装,特别是当年授衔时穿的那套。可是黄永胜此时身份敏感,也不知能不能完成他的心愿。

出于人子的孝道,他的儿子向军区领导转达了黄永胜的愿望,希望再穿一次军装,并说明这是他最后的心愿。

事实上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心愿。一来是八十年代年的军装制式与五十年代已经大有不同,而黄永胜的那套军装早已经被组织收回。

二来,黄永胜此时是保外就医的状态,其罪犯的身份并没有改变,让他这样一名历史罪人穿军装,让上级领导也格外犯难。

此时的军委领导再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帮他完成心愿。1983年4月,黄永胜穿着那套授衔仪式上他穿过的军装溘然长逝。

黄永胜的一生极其复杂,他是党和人民的罪人,身上沾有一些旧社会的习气,而他也曾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能有此境遇,只能说他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