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削藩七国之乱的主要内容(晁错削藩是什么意思)

晁错,能言善辩,儒法兼备,个性刚烈,《史记》中说他为人峭直刻深,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辅导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被称为智囊。

晁错一直主张削藩。汉文帝时,即上书数十,详细论述削藩之事,并定出法令条文。文帝虽然没有采纳,却对他非常认可,升他为中大夫。太子刘启也赞赏他的计策,但诸大臣都不喜欢他。

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继位。晁错为内史。后升御史大夫。他大力提倡削藩,到处寻找各诸侯王的错误,短时间内大量削减其封地。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他的父亲听说,从颖川赶来,对他说:皇帝刚登基,你何必如此为政,招致大家的怨恨呢?晁错说:不这样做,天子不会得到尊敬,社稷不会得到安稳。他的父亲说:刘氏安矣,鼂氏危矣。于是服毒而死。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鼂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鼂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史记》卷一百零一 袁盎鼂错列传

晁父死后十余日,诸侯果然造反。

公元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带领各诸侯,发动七国之乱。他们提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面对如此困局,晁错拿不出有效的办法。他甚至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自己坐镇长安。景帝听信窦婴、袁盎等的建议,将晁错处死。

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蓝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巿。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巿。错衣朝衣斩东巿。——《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

汉景帝处斩晁错后,便要与诸侯们和谈。但刘濞的目的是要篡位,诛晁错只是一个借口。无奈,景帝立周勃之子太尉周亚夫为帅,将之击败。刘濞投奔东瓯国(浙江南部),东瓯王之弟夷乌将军乘劳军之际将之杀死。

景帝事后对于错杀晁错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