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能够成为皇后,这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唐宫的中书舍人李义府。
李义府原本是一个穷书生,后来做了国史馆的学士,他才华出众,很识时务,是个宁可弯腰也不会委屈名利的人。因为李义府在做中书舍人的时候,得罪了长孙无忌。所以,长孙无忌想要把他发配到现在的四川壁州去做司马。
其实,司马本来也是五品官,与中书舍人一个级别,这样的调动算不上是贬谪。但是,李义府却不甘心,在朝中跟大臣们你来我往,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气,而且还能够让皇上认识你,这样才有机会得到提升和重用。李义府本来就是有些学问的,自恃才高,因此,他就更不甘心做地方官了。于是,他四处寻找着能够留在朝廷的良机。
有一天,李义府找到了同为中书舍人的好友王德俭。王德俭是个鬼点子很多的人,当他听了李义府的想法后,便说道:这个事情也不难解决,只要你不怕得罪长孙无忌等老臣就行。
李义府听后,喜上眉梢,说道:我都已经得罪了,还怕再得罪一次吗?只要能留在朝廷,我甘愿冒这个险。
王德俭说:这就好。接着,他便说出了自己的主意,现在皇上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只是害怕大臣们反对,所以犹豫不决。如果你能为这件事出一把力,一定可以转危为安。
李义府一听这事儿真是不难,最多是被长孙无忌给驳回来,接着到四川去当他的司马。但是,如果搏胜了,或许就可以留在朝中被重用了。李义府思前想后,决定试一试。
李义府的任命书当时已经在门下省了,为了赶在任命生效前见到皇帝,李义府深夜便来到了皇上面前,请求废王皇后立武昭仪。这时的高宗和武昭仪正睡得朦朦胧胧的,忽然听说李义府来求见,很是不快。
可是,当李义府说明来意之后,高宗两眼顿时放了光。这样的支持者太少了,在朝廷中他和武昭仪势单力薄,正愁如何实施下一步计划呢!忽然李义府就来了,这太是时候了。
武昭仪当时也来了精神,叫李义府继续讲下去。李义府看到这种状况,心想这回可是来对了。于是便说:皇上啊,武昭仪厚德,天下百姓都拥戴武昭仪为皇后呢!您不如顺应了大家的意思立武昭仪为皇后吧!其实,谁都知道这并不是天下百姓的想法,这只是为迎合高宗而造出来的说法。
高宗当然也知道,但是,他却愿意听到这样的说法。接着,高宗旁敲侧击地告诉李义府,你要坚持下去,最好再找几个同盟,这样你就有希望留下来了。李义府领会了高宗的意思,便高高兴兴地回去等待着留京的命令。
第二天,武昭仪就派人来答谢李义府的帮忙,李义府被提升为中书侍郎。这一个动作,很明显地告诉大臣们:你们如果支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那我不会亏待你们,至于不支持会怎么样,那就等着瞧了。
于是,有些风吹两边倒的朝臣就开始向武昭仪献媚了。许敬宗本来就是武昭仪的人,只是他们小团体的力量太弱小,无法发挥作用而已。这样一来王德俭、御史中丞袁公瑜以及御史大夫崔义玄等人就与许敬宗一起组成了支持武昭仪的集团,废后的呼声变得更高了。
长孙无忌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他收了皇上和武昭仪的大礼,也不能反对。但是废后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只能不说话。
此时,长安令裴行俭对此感到十分不满,他曾对长孙无忌说过:如果立武昭仪为皇后,我们的国家从此就不得安宁了。这些话被袁公瑜听见了,告诉了高宗和武昭仪。
随后,高宗就把裴行俭打发到吐鲁番做都府长史去了,这就是不识时务的人的下场,你不支持废后就是裴行俭这样的下场,朝中的沉默之声因此变得又多了些。
一转眼,时间已经到了九月,高宗认为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便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重臣到内殿。李勣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称病不来见高宗。
褚遂良在殿外对高宗叫来的大臣们说道:现在皇上召见我们一定是为了立武昭仪为皇后的事儿,看来皇上是打定主意要废后了。你们这些人除了皇亲国戚就是功臣名将,皇上是不会杀了你们的,而我只是平民百姓出身,又没有建立过什么功绩,但我是先帝的顾命大臣,我一定会据理力争,否则我就没脸见死去的太宗。褚遂良实际上是在变相地告诫众臣子,我们受了先帝之恩,不能做对不起先帝的事情。大家听了沉默不语。
进了内殿见了高宗,高宗把头转向长孙无忌大声问道: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却有,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怎么样啊?
长孙无忌没有言语,褚遂良听了上前一步说: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看中的儿媳妇,先帝驾崩之前拉着我们的手将你和皇后托付给我们,如今想起来还好像是昨天的事,皇后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我不能迎合皇上您的意思,违背先帝的命令。
高宗一听,这不是拿我父亲来压我吗?于是就说:先帝以为皇后会有生育,所以对皇后没有要求,而皇后至今没有个儿子,我废后先帝是可以理解的。大臣们不置可否,高宗没有办法只好屏退了这些人,让他们明天再议。由此不难看出,此时的高宗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现在,既然把废后的事情端到了台面上来说了,就不能轻易说算了,否则皇帝的颜面何存?高宗虽知人善用,但多半部分他却是柔弱的。高宗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件事情也关系到他能不能在朝中立威。现在,他打定主意要立武昭仪为皇后了,这一方面是为自己心爱的女人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在朝中给人留个不那么懦弱的印象。
第二天,大家继续对废后的事情进行讨论。褚遂良还是不依不饶:皇上您要是想废旧立新,后宫中哪个女子不行,非是武媚娘不可吗?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儿,如果您立武媚娘为皇后,后世的人会怎么评价皇上您啊?臣罪该万死,请皇上您三思。说着便把手里的笏板扔到了地上,又摘下帽子磕破了头让高宗收回成命。
高宗左右为难,长孙无忌看到这种状况,连忙为褚遂良求情:褚遂良虽然有罪过,但是,他却是先帝临终受命的老臣,是不能惩罚的。这是什么道理,先帝的老臣就不能罚了吗?其实,长孙无忌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求情了才这么说的。
退朝以后,高宗和武昭仪商量起来。事情不能总这样僵持下去,夜长梦多啊!在说到宰相李勣为何一言不发时,武昭仪说:他可能有苦衷,不如我们把他偷偷地叫进来问话!
在高宗秘密召见李勣时,李勣只说了一句话:这是皇帝的家事,您又何必去问外人呢!这一句话虽然简短,但是却使高宗茅塞顿开。于是,高宗终于决定颁发圣旨,诏告天下,大意说王皇后魇魔皇帝,罪无可逭,当予废掉,监于内宫,武氏即立为皇后。这道圣旨一颁布,这桩败坏伦常的丑闻遂遍扬于天下,轰动于四方,都视为笑谈。尤其可笑的是,新皇后竟然还是个尼姑。更糟不可言的是,她身为尼姑时,就与皇帝通奸怀上了孩子。国人的廉耻受了刺激,朝廷的元老重臣为什么不去阻止呢?
其实,他们已经是竭其所能了。褚遂良力谏之后,继之还笏求去,结果被谪远方。朝臣都觉得朝廷蒙了灾难,是不祥,是凶险,但是却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太尉长孙无忌闷居在家,愠怒难发。
公元655年十月,文武百官请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答应百官的请求立武氏为皇后。之后高宗就下了诏书,诏书下完后,武昭仪就是武皇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