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龙(约1543年—1619年),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
陈振龙
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收获,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但番薯传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西班牙人在征服菲律宾后,将朱薯从南美洲带到了菲律宾,因其产量高,易种植,大大解决了人口生存问题,很快在当地推广种植开了。
而在当时,我国只有种植小麦和水稻,亩产最高也只有300斤,朱薯亩产却高达2000多斤。粮食可是国之存亡的关键,所以菲律宾殖民官府将朱薯视为国宝,严令禁止出口,偷运者将处以极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振龙决定先在吕宋岛住下来,一是潜心学习朱薯的种植技术,二是寻找偷运的机会。
于是,他花钱向当地的土著学习如何种植朱薯,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学习,他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方法,还熟悉了朱薯的生长规律,只需要一根藤蔓就可以种植存活。
掌握种植技术后,他又开始琢磨如何悄无声息带走这救命的朱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谋划,他开始铤而走险走上了偷运之路。
这一天,陈振龙偷偷把甘薯藤放在装货物的箱子底下,用厚厚的衣服包好,原想着能瞒天过海,谁知经过关卡时还是被发现了。
检查人员气冲冲指着甘薯藤问道:这东西不能偷运,你不知道这是犯法的吗?陈振龙假装不知道,说是用来捆衣服的。关卡人念在他是初犯,口头警告后,就放了他。
第一次偷运的计划破产了,可是陈振龙并不甘心,他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
这一次,陈振龙把几根偷来的甘薯藤编织成一个藤篮子,还在篮子里放了一些干鱼干虾等海鲜。结果还没到达海关,就被当地百姓举报,他被当成小偷被暴打了一顿,浑身是伤,还差点被送进大牢。
经过两次失败,陈振龙有些沮丧,但他始终不肯放弃,一直在寻找新的机会。
7月的一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细心观察,陈振龙发现薯藤的模样和一般的麻绳极为相似,放在一起完全可以掩人耳目。于是,50岁的陈振龙再次冒着杀头的危险,花300元购得一根薯藤。
这一次,他将薯藤缠在麻绳上,并抹上淤泥,放进竹筒中再挂在船上,随自己乘船而归,果然躲过了海关严格的出关检查。
当商船驶出菲律宾时,陈振龙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他长出了一口气,激动地老泪纵横。
商船航行了七天七夜,终于到达了中国福州。船一靠岸,陈振龙带上薯藤,马不停蹄直奔老家。也就是现在的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也是在这里开始了番薯在中国的种植与传播。
陈振龙故居位于福州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一处占地650平方米的明代民居,在清代、民国均有重修。在青桥村月牙湾池对面,就是长乐文物点——陈振龙故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