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初期杨余傅事件后,开国中将温玉成一跃成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响当当的禁卫军掌门人;九大时,温玉成成为主席团成员,达到了人生巅峰,成为当时军界与政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然而仅一年之后,他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6年。
直至1983年,在黄克诚大将的干预和关怀下,其文革间留下的人生黑洞才勉强有了个说法。
身居高位,却如坐针毡
1968年3月24日,震惊中外的杨余傅事件发生了。代总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因不容于林彪,被诬为华北山头主义,一夜之间,或关或押,或被发配。
不久之后,温玉成被主席亲自点将,以副总长身份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执掌京畿重地。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温玉成始料未及,甚至有点懵。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温玉成便和杨余傅事件的受害战友一样,迎来了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
随着文革的深入,在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中夹缝生存的温玉成感觉到工作愈来愈难以适应。
1969年夏,劳累一天的温玉成刚刚进入梦乡,黄永胜的秘书李必达来找,声称有封信必须面交温副总长。温玉成接过信一看,里面除反映黄永胜与叶群有不正当关系外,还有黄永胜、叶群等谩骂江青的内容。这着实令温玉成为难。他不想接这封信,但李必达秘书却又非得让他转交江青。
思来想去,温玉成始终拿不出主意,只好先锁到抽屉里。半年后,他才送到了林办。叶群、黄永胜得知后大为恼怒,除将李必达关押去广州外,对温玉成知晓信中内容,更如骨梗在喉。九·一三事件后,这封信被查出,江青数次找周总理说:温玉成是林彪的死党,不能放过他!
秘密关押6年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温玉成在劫难逃。
1971年10月23日夜,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接到通知,就地隔离审查温玉成。一夜之间,温玉成被解除了第一副司令职务,随后被秘密关押接受审查。接着,他在军中任职的夫人宋琬明也受到牵连被停职停薪,勒令搬出首长院。
宋琬明只得带着四个儿女住进成都军区某招待所。搬家那天,她用一架大板车独自一人将家什拉出首长院,没有任何人上前帮助一下。两个女儿想参军入伍,却得不到应允,只能选择下乡当知青,但大多数地方不敢接人。
所幸,江苏常州没有忘记当年老首长的抗日恩情,当地政府将其儿女安排在本地做了知青。与此同时,温玉成的侄子在第四军医大学临近毕业,因受牵连,被开除军籍,遣送回家。小伙子郁愤难平,回乡不久,便在兴国老家服毒自尽。
温玉成在被关押的6年时间里,每天烧水、拖地、扫地,什么活都干。遇有周末,监管人员走后无人做饭,他便饿一天。一些监管人员对他不甚礼貌,常常因小事而被喝斥,甚至被打,有时,还受到欺侮和恶意的捉弄。
1976年12月,无端被关押了6年的温玉成终于重见天日。夫人宋琬明前去迎接时,只见温玉成抱着几件衣物,神摧气衰,言谈举止已近乎木讷。原先140斤的体重,如今只剩下了80斤。一头茂密的黑发飘零殆尽,完全是一个干瘦老头了。
8年的平凡之路
温玉成被释放出来后,先是搬回军区首长院,接着子女允许参军入伍,夫人宋婉明亦恢复原职。但最核心的问题——组织结论却被挂了起来。秘密被押6年,始终没有一个说法,而且这一拖又是8年。
拨乱反正后,黄克诚大将平反后担任了中纪委常务书记兼军纪委书记。这时,黄老已双目失明,但面对文革之后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在其位的他必须谋其政。他得知温玉成案子久拖不决的情况后,让宋琬明转告温:让老温来北京,解决历史问题!
1980年秋,温玉成、吴信泉、梁兴初三人各自携夫人,一同来到黄克诚住处。三人俱是首批入朝抗战的功臣,亦是文革中受林彪问题牵连的同命相连者。
汇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三人最后都表达出一个意思,平反昭雪,请组织上给一个结论。黄克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重重阻力,使三人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1983年,组织上对审查结论终于尘埃落定。结论指出:温玉成文革问题属于办错事、说错话范畴,与林、江不同类。因此,对其免于处分,以大军区副职待遇准其离休。
四、黯然离去
温玉成离休后,根据其意愿,总政将他安置在南京一座满是花草的独立小院中。从此,温玉成远离尘世的喧闹,养花种草,闭门写书,风平浪静的度过了又一个6年。
1989年夏,温玉成突感肝部剧痛,被立刻送往北京301医院治疗。经会诊,确诊为肝癌晚期,时日不多了。
老战友陈仁麒得知后,坐着轮椅,赶往医院探望。执手相看泪满痕。同是戎马生涯一生,同是开国中将,同是一个班子的搭档,如今俱是皓首苍然、去日无多的古稀老人,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过眼云烟,心情可想而知。
老哥,革命一辈子,我先走了。温玉成淡然一笑,平静地说道。
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在南京辞世,享年74岁。其人生最后的归宿并未选择在八宝山,他给组织上留下遗言:丧事从俭,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虽远离北京政治中枢,却与温玉成的老家江西兴国隔山相望。或许他是像从自己的故乡开始,检视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