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揖简介(刘揖的母亲是谁)

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安陵城门外发生了一起刺杀案件:西汉名臣袁盎被刺身亡。

这一案件震动朝野。根据刺客留在袁盎身上的那把剑,破案人员询问长安城中制作刀剑的工匠,有工匠说这把剑是梁国的郎官某人定做的。于是官府很快捕获了刺客,经审讯得知,此次刺杀案件的背后指使者是梁王刘武,暗杀名单列有十多人,都是汉朝大臣。

梁王刘武(?--公元前144年),谥号孝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生母窦太后,前178年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阴王,前168年,梁王刘揖薨,无嗣,刘武继嗣梁王。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

景帝的这位弟弟没有枉生帝王之家,有兄长和母亲大人的娇宠,占据天下肥沃富饶的地区。地界北到泰山,西边到高阳,有四十多座城,大多是大县。皇帝赏赐给他的财宝不计其数。有了财富支撑,他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外交礼仪类似天子。梁国也制造了大量兵器,弩弓、戈矛达几十万件,而且府库里的金钱将近一百万万,珠玉、宝器比京师还多。

梁王每次进京朝见景帝都与景帝一同乘坐辇车,出宫就同车游猎。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只须登记名册,便和汉朝官吏没有区别,进出天子宫殿。

骄子不孝,梁王意在成为景帝之后的继任者。

但是众多大臣阻拦,他们引经据典说了一大通皇位不能传给弟弟,只能传给儿子的理由。望着高高的权位不能获得,他开始意乱情迷,得知坚持传子不传弟的意见来自于袁盎等大臣时,心生怨恨,制定刺杀计划,并付诸实施。袁盎因此命丧安陵城门外。

梁王的任性真是到了极致,那位皇帝哥哥能够忍受得了吗?你别说,他还真的忍受了,没有对弟弟动粗,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这位皇帝哥哥有一怕!

当然,景帝不是惧怕弟弟,身为一朝天子他比一个梁王有绝对的优势。他是惧怕自己的母亲。

梁王惹祸之后,窦太后就开始哭泣,而且绝食,景帝甚忧之,向公卿大臣询问解决的办法。结果,选派了两个懂经术、知大礼的官吏去处理这个案子。二人结案后一把火烧掉了梁王谋反的供词,回来汇报说梁王不知情。参与这件事的只是他的幸臣羊胜、公孙诡。我们谨按法律诛杀了他俩,梁王安然无恙。景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说:赶紧去见太后。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

宠孩子宠到这个份上也够可以的了,而皇帝好像也没有任何脾气,在他心目中,只要母亲高兴就行。

梁王知道自己犯上了,于是就通过自己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因其封邑在馆陶县,所以称馆陶)向太后认罪,得到宽恕。当他听说哥哥怒气渐渐消了,就上书请求朝见。得到允许后,梁王听从属下的建议,把大队人马留在函谷关,自己乘坐布车,带了二个随从进京,竟藏匿在馆陶长公主的园中。朝廷派人去函谷关接梁王,却找不见他。他母亲就哭着说:皇帝杀了我儿!你看,这个皇帝有多冤!但是母亲一哭一闹,皇帝又开始忧心恐惧起来。好在还是弟弟自己走出来,见了母亲和他。

梁王活着由母亲罩着,梁王死了,母亲照样罩着他的后代。当他的死讯传到了京城,窦太后哀声恸哭,又开始绝食,而且又说:皇帝果然杀了我儿!景帝哀惧,不知所为。皇帝吓得手足无措,没了主意。怎么办?家里的事还是找家里人商量吧,于是跟姐姐商量分梁为五国,把梁王的五个儿子全部封为王,五个女儿全部赐给汤沐邑。这下,太后高兴了,还特意为景帝加了一餐。

由此可见,景帝惮于母威,凡是涉及到弟弟的事,非要做到母亲满意为止。

因此,梁王图谋皇帝位与母亲的溺爱和不分是非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景帝的一些做法也促成了梁王的不轨。

景帝立太子前,一次与梁王一起宴饮,曾经不加思索地说:我百年之后,传位给你。梁王尽管推辞,也知道这并非皇帝哥哥的真心话,但是听了之后和母亲着实高兴了一番。

君无戏言!景帝也忒随意了些。

所以,景帝废了栗太子时,窦太后就想立梁王为继承人。袁盎等大臣力阻,方才罢了,竟酿成一场流血事件。

梁王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不受皇家礼仪的限制,他骄横傲慢已经很久了,但是景帝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早先扩建宫室,车马服饰模拟天子,其行为已经构成僭越。这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一定是大罪。而他,作为皇帝亲弟弟,竟然无事。

还有,通常别的王十多年才有一次进京机会,而且在京城停留的时间都有规定,可是这位梁王连年进京朝见,而且来了还不愿意走,趁机留在宫中,甚至一留就达半年之久。这也违反了汉朝的仪法,放在别人身上也是万万不可的。

这就是梁王,受着窦太后的溺爱,依仗着哥哥是皇帝,就这么任性!

这一切,汉景帝是负有责任的。

苏辙在评价景帝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一针见血指出: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

景帝一朝,与父亲文帝共称文景之治。

但是,就其执政成就而言,与其父不可比。那么从其对梁王所作所为的容忍,对母亲的唯唯诺诺,我们对他的执政瑕疵是不是可以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