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少年真实凶手 谁能推荐几部好看的韩国电影啊

目录导航:

  1. 青蛙少年真实凶手
  2. 谁能推荐几部好看的韩国电影啊
  3. 历史四大悬案
青蛙少年真实凶手

青蛙少年是韩国三大未解案件之一。青蛙少年真实凶手是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韩国杀人案的诉讼时效为15年,在2006年3月25日的时候,案件的诉讼时效就已经到期,即使抓到犯人也无法惩处。

更何况这个案件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也因为这个原因,案件与华城连环杀人案、李炯浩被诱拐事件被列为韩国三大未解案件。

谁能推荐几部好看的韩国电影啊

推荐一些剧情不错的警匪或者黑帮电影给你,不管你是剧情党还是画面党还是只看爽片这几部都适合

新世界,恶人传,坏家伙们(电影,电视剧都有),卑劣的街头,神之一手,我身体里的家伙,七号房的礼物(额外推荐很感人,犯罪都市,孤胆特工(大叔)

暂时推荐这几部希望喜欢

给你推荐一部最近比较火热的电影吧,《寄生虫》。最开始听到《寄生虫》这部韩国电影时,我以为是一部恐怖片、科幻片,看了一些预告后才知道这是一部家庭伦理片,或者说是一部“有些狗血的荒诞社会寓言”带有很强讽刺性的电影。这是一个贫穷家庭「鸠占鹊巢」,把富豪家当作自己家生活的故事。在儿子的种种心机操作下,一家四口都在富豪家找到了工作。白天装作不认识,晚上亲密依偎在一起。为生活得更好,一家四口不择手段,不惜陷害富豪家原来的工作人员。却没有任何一个观众愿意指责。因为:成年人的生活本就不易,被生活逼迫到最底层时,就算是有违道德,也不得不开始反击。《寄生虫》有许多充满黑色幽默的恶趣味,这贫穷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顽强讨生存,善于计划与钻营。导演融合黑色幽默与绝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节,但这些离谱夸张的情况放在社会状况的脉络下看竟很贴近现实。在爆笑背后,不禁令人思虑良多。其实不难看出,这是传统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落幕,《寄生虫》无论从剧本还是剧情,演技,拍摄都是顶级的,获得最佳影片也可以说是意料中事,这不仅是因为韩国电影对于生活本质的观察,更表现了韩国导演对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继承和发扬。从获奖的角度来看,韩国cj公司获4奖,线上电影公司网飞获2奖,索尼获3奖,可以说这是现代电影工业的发展的开始之路,也不再是好莱坞的垄断。




推荐电影的人们希望讲一下荐片素质,不要剧透,只讲名字,或者只讲名字,类型和主演,不要到处复制大段剧情剧透。我是比较喜欢看韩国电影的,最喜欢的是韩国犯罪片,其次动作片和喜剧片,听说韩国恐怖片也比较好,但是不敢看,推荐的话可以看看这几个,卑劣的街头,好朋友们,老手,素媛,密阳,看见恶魔,黄海,追击者,老男孩,与犯罪的战争,嫌疑人,奇怪的她,我的黑色超短裙,头师傅一体1,我的老婆是大佬,辩护人,孝子洞理发师,基本韩国四大男影帝的都可以看,宋康昊,崔岷植,黄政民,薛景求,后面的柳承范,柳承龙,郑雨盛,

推荐我看过的两部吧,超级好看!!!

第一部:《杀人回忆》

《杀人回忆》是根据韩国的三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编而成的,该事件发生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华城郡附近村庄,共有10名年轻女子遇害,仅1人幸存。1996年该事件首次经金光林导演拍摄成舞台剧,该片在此基础上并根据实际调查资料与采访记录等进行改编。不到最后你可能看不懂,有的看到最后也是一头雾水~

第二部:《新世界》

金门集团会长、暴力组织在虎派大佬石东出遭遇车祸身亡,该事件在黑白两道引起不小震荡。为了遏制金门集团进一步向合法领域渗透并持续壮大,警方及时提出“新世界计划”,旨在干预金门集团继任大佬的选举。而围绕会长头衔,金门旗下三号人物华侨出身的丁青(黄政民饰)和四号人物常务理事李仲久(朴圣雄饰)展开一连串明争暗斗。在危机四伏的当下,警方姜科长(崔岷植饰)命令卧底八年之久的李子成(李政宰饰)左右选举结果。子成六年前和丁青结识,并且得到对方的器重和信任。早已厌倦黑道生活的子成无奈受命,却无疑将自己投入了凶险非常的黑色漩涡之中。不同于当前热播的电视剧《新世界》啊,感觉真不是一个档次~

历史四大悬案

1.王昭君出塞之谜,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让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历史上据有一席之位。这个故事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都有所记载。但有关她出塞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因而被丑化。未能遭皇上宠幸的昭君觉得在宫中没有意思,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她便出塞去和亲了。

2.造纸术始于蔡伦吗?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是东汉宫廷宦者蔡伦。然而,许多考古发现证实,造纸术的发明者并不是蔡伦。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学会了造纸。

3.韩非为何被杀.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他对左右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但是韩非到秦国之后,并没有如秦王所言那样,反而被投进牢狱,不久就被处死。有关他的死因,从西汉起就有不同的说法,至今学术界仍无定论。

4.郑和七下西洋之谜,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人,出生于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长相魁梧,博辩机智,“资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深得明成祖朱棣的信赖,是成祖的心腹。“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郑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明成祖的派遣,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驰骋万里海域,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航海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为历史所罕见。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古代历史四大悬案是:

传国玉玺和氏璧下落、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宋太祖之死、明建文帝之谜。

1,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史书记载传国玉玺乃蓝田玉雕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一蓝田玉琢为传国玉玺,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2,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2)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3)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3,宋太祖之死。

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桉。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据“金匮之盟”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与亲信程玄德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

4,明建文帝之谜。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1、宋太祖暴死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2、老子的出关之谜: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则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

3、杨贵妃生死之谜: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

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4、明建文帝生死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此后,有关惠帝已经出逃的传闻颇多,明成祖对此总是不放心,这件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