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浮桥是什么意思
- 铁索桥是怎样修建的
- 泉州洛阳桥的资料
-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桥
- 古代码头怎么建造的
赣州古浮桥,又叫“惠民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年—1173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浮桥的两岸连接着郊区农村和城市中心,一大清早,农民们挑着自产的农产品踏过浮桥,到桥头贩卖。浮桥在脚下晃动,骑车的、带孩子的、赶着上班的……形形色色的人穿梭行走,一幅繁荣的景象,透着古朴的气息。
古浮桥是指一种早期使用的桥梁类型,主要用于连接两岸或跨越水域。它由木材或石块制成,构造简单,通常不固定在地面上,而是漂浮在水面上。古浮桥的特点是灵活性和便携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古浮桥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战争、贸易和交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铁索桥是怎样修建的1、寻找河两岸都是石质坚硬的地势做为桥址;
2、在岩壁上凿洞用于固定铁索;
3、把重逾千斤的铁索由畜力运到河边;
4、每根铁索先固定好一端;
5、另一端用粗棕绳系牢然后用船把棕绳另一端送到对岸;
6、用畜力牵引棕绳把铁索一端拉过河;
7、用绞轮把铁索绞紧,然后固定;
8、每根铁索都这样固定住,最后桥上铺上木板。
铁索桥是索桥的一种,以铁索悬于江、河、谷两岸为桥。由藤索桥、竹索桥发展而来。中国古代的铁索桥主要有铁索桥和铁索浮桥两大类,最早修建的铁索桥名为樊河桥,坐落于陕西褒城北留埧县马道镇,横跨褒水支流之一的樊河。中国最早的铁索浮桥出现于东汉初年,公孙述为了防止汉军的进攻依江而建浮桥。
工匠们筑造了13根碗口粗的铁链,准备架于桥上,每根铁链的重量约为2.5吨,由890个扁环左右扣联在一起。
但是在这样一个高崖之上,下面又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呢?工匠们个个都感到很为难。
在修建铁索桥时,四川泸定周边的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都云集在这时,一起商量牵链渡江的方法。
几十个工匠想了三天三夜,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后来工匠们又在铁链之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两根铁链作为扶栏。桥的两端,各有一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
大桥的桥西桥头堡的地下,也是这座铁索大桥的关键部位所在。桥头堡的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地龙桩铸有的重量有9吨,也正是由它才能撑起了这座桥。
泸定桥的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
泉州洛阳桥的资料“洛阳桥(Luoyang Bridge),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洛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该桥建于宋代,历史悠久。洛阳桥长约216米,拱洞28个,以石砌为主,构造精巧。它横跨于泉州晋江河上,是泉州市区的重要地标之一。洛阳桥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连接了两岸交通,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泉州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在桥上欣赏河景,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并且可以了解到该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泉州洛阳桥,又称洛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公元1053年,是中国古代石桥的代表。洛阳桥全长318米,由24个孔洞组成,桥身由灰砖和石块建造而成,结构稳固。在中国的古代桥梁中,洛阳桥以其独特的"人"字形石洞闻名,也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伟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珍贵遗址,同时也是泉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桥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桥是赵州桥,又叫安济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座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桥,是河北石家庄的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桥,由隋朝建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年度最长,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包之一”,桥上有很多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推荐你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下我们的中华瑰宝。
我是速不台,我来回答:首先,要看考古发现,距今约6800─6300年的半坡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居民区周围修建了大型的围沟。这个大围沟宽7-8米,深5-6米,底径1-3米,全长300多米,必要时可以引入河水,这是护城河的雏形。虽然没有发现桥梁,但半坡人通过壕沟回家只能是吊桥,不然怎样,撑杆跳?从逻辑推理可以认定最早的桥就出现在半坡遗址。
其次,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发现的最早的实物桥是战国时代齐国临淄的古桥,该桥梁于1972年考古发掘时发现,石桥,跨径8米,中国历史现存的古桥或者发掘出来的桥,也许修的很漂亮,很壮观,但都没这个桥老。
第三,从文化古籍中发现线索,《古文尚书·武成》“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有人考证这个“钜桥”就是中国古代文献最早的桥。但有很多人质疑《古文尚书》是伪书。没关系的,我们还有《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要找美女得过河,过河不能老划船,不方便,最好建桥,《诗经·大雅·大明》记载“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说的是周文王迎亲,在渭河上建浮桥,这就是最早的浮桥,还是“鹊桥”。茅以升老先生在《桥梁史活》前言中指出:“我国最早的石拱桥— 旅人桥建于洛阳。”他的根据是《水经注》里的记载,大约建成于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水经注》还记录了在汾河上有一座始建于春秋时期晋平公时的木柱木梁桥,这应该是古籍记载的最早的木桥。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桥,我们小学语文课上就提到了,那就是著名的赵州桥,也叫安济桥,在河北石家庄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桥梁是建于商代的“钜桥”。
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发钜桥积粟,以赈殷之饥民。
“钜桥”指的就是古代黄河(一说古代漳河)上的一座大桥,“钜桥仓”是殷商时期建在钜桥旁边的一座大型漕运粮库,“钜桥之粟”就是首都的储备粮。商代不光在“钜桥”修建了粮库,还在“鹿台”修建了钱库。
而安济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桥?
很高兴在“七夕”之际回答这个问题。那就选择七月七鹊桥相会的“鹊桥”吧,祝有情人终成眷属。鹊桥会的故事从西汉流传至今,才两千年多年的历史,即便“鹊桥”有参选资格,但也不会是历史上的第一桥,我想还是作为“七夕节”的礼物送给天下有情人一个祝福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桥?”的问题,我觉得是个泛指或者泛义的提问,如果是特义或特指的“第一桥”,那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从“飞夺泸定桥”的红军长征路上,到“卢沟桥事变”的抗战开始。还有小学课本上的“赵州桥”,“广济桥”。直至在甘肃工作时让老漁引以为豪的兰州“黄河铁桥”,如果以历史流传的分论别类来选择,这些桥都有其史上第一桥的理由和故事。但题目是“史上第一桥”。我想到小平同志曾经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于是我又想到了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我继续想到了最古老的“石磴桥”。石磴桥又称石磴墩,因有规则的高出水面形似马齿,后人又称:马齿,旧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为工具时延伸的交通设施,是最古老的一种桥梁或桥梁前身。其构造是由最初取自比较规矩且能稳固承受压力的原石为磴石,进入原始部落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用大石块加工成为更为稳定的长方形磴石,按一定的距离埋置于河床之上,上部露出水面,行人履石而渡,为了行人交会中的避让,较长的石磴桥一般每隔三五个磴石便在附近设旁磴一个。老漁以为所谓“磴桥”,蹬水而过之意,即便现在,在一些人烟荒芜的山谷深涧的小溪里也能看到类似的影子。“石磴桥”应该是最古老,最有历史的桥。回答完毕,顺在“七夕”节里向朋友们送上一座最美丽,最浪漫的桥,随盘古开天地同期出现的最古老的“七彩桥”,自然界的彩虹。彩虹连接你我他,祝朋友们情人节快乐!!
古代码头怎么建造的
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通常见于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 码头泊位数根据货种分别确定。除供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所需泊位外,在港内还要有辅助船舶和修船码头泊位 码头线长度根据可能同时停靠码头的船长和船舶间的安全间距确定。码头结构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水工建筑物。广泛采用的是直立式码头,便于船舶停靠和机械直接开到码头前沿,以提高装卸效率。内河水位差大的地区也可采用斜坡式码头,斜坡道前方设有趸船作码头使用;这种码头由于装卸环节多,机械难于靠近码头前沿,装卸效率低。在水位差较小的河流、湖泊中和受天然或人工掩护的海港港池内也可采用浮码头,借助活动引桥把趸船与岸连接起来,这种码头一般用做客运码头、卸鱼码头、轮渡码头以及其他辅助码头。
码头结构形式有重力式、高桩式和板桩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① 重力式码头。靠建筑物自重和结构范围的填料重量保持稳定,结构整体性好,坚固耐用,损坏后易于修复,有整体砌筑式和预制装配式,适用于较好的地基。
② 高桩码头。由基桩和上部结构组成,桩的下部打入土中,上部高出水面,上部结构有梁板式、无梁大板式、框架式和承台式等。高桩码头属透空结构,波浪和水流可在码头平面以下通过,对波浪不发生反射,不影响泄洪,并可减少淤积,适用于软土地基。近年来广泛采用长桩、大跨结构,并逐步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柱或钢管柱代替断面较小的桩,而成管柱码头。
③ 板桩码头。由板桩墙和锚碇设施组成,并借助板桩和锚碇设施承受地面使用荷载和墙后填土产生的侧压力。板桩码头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除特别坚硬或过于软弱的地基外,均可采用,但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较差。 [编辑本段]现代工业码头是指装卸货场所(如制造型企业,物流仓储企业,配送中心等)修建高起的装卸货平台(码头),借助平台来 解决运输车辆与地面的垂直落差,通常平台上会安装平台高度调节板,来解决固定的平台与车辆之间高度落差与间隙的微调。
至此,搬运叉车能够安全、快速地进出运输车辆进行装卸货作业。作为平台与运输车辆之间连接浮桥作用的高度调节板已成为现代工业码头的必要设备。
古代码头的建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择一个适合建造古代码头的地点,通常靠近水域,比如河流、湖泊或海岸线。
2.设计规划:根据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古代码头的布局和结构。考虑到码头的功能,比如货物装卸、船只停靠等。
3.准备工作:清理选址,将地面清除或夯实,确保地基坚固平整。
4.建造码头墩:建造码头的基础结构,也称为墩。通常使用混凝土或石材建造,用于支撑码头的重量。
5.安装桩:桩是码头的支撑结构,通常向水中打入,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桩可能使用木材、钢材或混凝土等材料制成。
6.建造甲板:在墩和桩之间建造一个平坦的甲板,通常使用木材或混凝土。
7.安装辅助设施:根据需要,在码头上安装货物起重机、护栏、灯杆等辅助设施。
8.测试和修正:码头建造完成后,进行一系列测试以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如果出现问题,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
总之,古代码头的建造需要依靠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以确保其结构稳固、功能完善,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古代修建港口基本都是遵循湾阔水深的原则。在有水湾的地方建设港口,避开了主航道,也可以消除水流的影响,使上货下货更方便。也不影响进出港口的船只。湾阔则可以多停靠船舶,水深则可以走大船。至于码头建设都是先打木桩做地基。再投入小石块消除软泥的影响。最后垒砌石块做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