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年乙亥年是哪年 丙子之役韩国历史

目录导航:

  1. 光绪元年乙亥年是哪年
  2. 明朝与朝鲜是什么关系
  3. 明朝的丙子是多少年
  4. 一部韩国射箭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5. 逆鳞玄彬真实历史事件
光绪元年乙亥年是哪年

是公元1875年。

因为光绪年号是从光绪做皇帝那天开始算起,而光绪是1875年继位,光绪元年就是乙亥年。所以光绪乙亥年是公元1875年。

同期其他国家纪年:日本明治三十二年、韩国光武三年、越南成泰十一年。

又乙亥年干支,在地支顺序为第十二个。前一位是甲戌,后一位是丙子。纳音为山头火。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乙属阴之木,地支之亥属阴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答案如下:

是1875年。

光绪帝是爱新觉罗载淳。是去世的同治帝的堂弟。1861年同治帝元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死了同治帝的八大辅政大臣。害死了咸丰的皇后慈安太后。自己垂帘听政。把持大清朝政的能力越来越明显。光绪帝继位慈禧太后同样牢牢把控住朝政。架空了光绪帝。

明朝与朝鲜是什么关系

明朝与朝鲜王朝保持着两百余年的友好外交关系。1392年,朝鲜王朝太祖大王李成桂称王,明太祖赐予“朝鲜”国号。两国建立宗藩关系。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正式赐予朝鲜国王称号。朝鲜王朝对明朝采取“事大"的尊奉政策。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明神宗发兵抗击日军,1598年彻底击败日军。明军两次出兵,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朝鲜王朝视明朝此举为“再造之恩”。明末,随着女真族在东北的崛起,两国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1636年,皇太极逼迫朝鲜王朝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但朝鲜王朝此后仍然心向明朝,使用崇祯年号,怀念明朝三百余年。三百年间明朝与朝鲜基本上保持着往来聘使的关系。

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

从朱元璋时期,朝鲜就开始对中原王朝进行纳贡称臣,效仿明朝制度和学习文化。

以上国来尊称明朝。朝鲜自身的皇帝的退立都要受到明朝皇室的册封,不然就是不正规。

朝鲜在政治正统性上对明朝的依赖

与高丽一样,朝鲜对明朝的依附也首先体现在文化领域,在接受汉字和汉文化的过程中,朝鲜国内形成了强烈的正统性思潮,这种思潮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并在朝鲜王朝内部发展出了坚持汉族正统观的性理学。正统性思潮将朝鲜的政权正统性和合法性完全植根于对中原汉族王朝(明朝)的归附,深刻地影响了朝鲜执政者的决策。

朝鲜建国伊始,就主动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还以“权知国事”的名义,向明朝请赐国号,朱元璋赐国号为朝鲜。明亡后,朝鲜将明朝为其赐名一事视为“大造之恩”。正如有学者所分析的那样,朝鲜之所以要向明朝请求赐予国名,是出于对王朝正统性的考虑,通过箕子朝鲜接受周武王册封的传统争取明朝天子的册封,从而获取宗主国的认同,以确立其政权的正统性。自此之后,朝鲜国王或世子要获得真正的名义,都必须经明朝册封。燕山君和光海君因政变被废,未得明朝赐谥,因此只能称为“君”,不能称“王”,也无庙号。

政治上归附明朝对朝鲜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可以从光海君被废和仁祖反正这一案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光海君(1608至1623)在位时期,明朝逐渐衰落,后金不断崛起。后金于1616年建国,1618年正式向明宣战。与后金毗邻的明朝盟国朝鲜,此时不得不在事明和事金中做出抉择。最终光海君采取了既不背明、也不怒金的“两端外交”。这种“两端外交”明显违背了明朝“谨守法度,以绝私交,恪秉忠诚,以全令誉”的要求,脱离了朝鲜传统的对明“事大”的外交政策,引发了朝鲜统治阶层的强烈不满。1623年3月,仁穆大妃之孙、绫阳君李棕在西人党人的拥戴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光海君,史称“仁祖反正”。

王大妃在废黜光海君后颁发的《教书》中说:“我国服事天朝二百馀载,义即君臣,恩犹父子。壬辰再造之惠,万世不可忘也。先王临御四十年,至诚事大,平生未尝背西而坐。光海君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使我三韩礼义之邦,不免夷狄禽兽之归,痛心疾首,胡可胜言。夫灭天理,數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姓,罪恶至此,其何以君国子民,居祖宗之天位,奉宗社之神灵乎兹以废之,量宜居住。”从上述激烈言辞中可以看出,朝鲜统治阶层认为对明“事大”具有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性。

“反正”后,仁祖立即上疏明朝,呈送光海君“背德”“通奴”的材料,解释发动政变的原因在于光海君不忠心事明,私通后金,从而打消了明朝声讨其弑君篡位的想法。最终明朝表示,“朝鲜废立之事,以纲常名义讨论之绝之,此一定之正体也。以冀戴天朝论则二心通奴者是为我梗也,同心灭奴者是为我用也”,并很快颁敕谕旨,册封仁祖。与此同时,仁祖在朝鲜国内也极力标榜“亲明”外交,猛烈批判光海君的“两端外交”,以“与怒贼私通”等罪处决大北派人士,宣称“当与天朝协心一力,期灭此贼(指后金)”。而面对后金对明朝的军事威胁,朝鲜士大夫阶层也认为,即使明朝没有“壬辰战争”中的拯救之恩,朝鲜于明朝也是“既定君臣之分,则何可坐视而不救乎!”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变而篡位的仁祖政权得以很快稳定下来。

从光海君被废和仁祖政变成功这一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朝鲜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并不取决于权力继承的程序和方式,甚至不取决于执政者政策是否有利于本国的利益,而几乎完全取决于其政策是否符合正统性原则,是否亲明并获得明的承认。光海君被废也对此后历代朝鲜国王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627年后金第一次攻打朝鲜(即“丁卯之役”),在自身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朝鲜被迫与后金议和。但在议和谈判中,朝鲜毅然拒绝了后金提出的“不必仍事南朝,绝其交往,而我国为兄,贵国为弟”的要求,表示“此则君臣天地,大义截然,有以国弊,不敢从也”。1636年,清第二次人侵朝鲜(即“丙子之役”),其时清鲜两国实力相差愈发悬殊,但即便如此,在朝鲜战败与后金议和的过程中,其内部仍有极为强大的斥和势力,朝臣称:“明天下,民之父母也。虏,父母之仇也。属国之义,故不可连和于虏也。”在这两次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战役中,朝鲜并未因顾忌自身的生存安全而轻易地断绝与明朝的同盟关系,足见朝鲜对自身政权安全的看重以及明朝对其政权安全的重要意义。

1637年,朝鲜被迫接受了清的城下之盟,“向清行君臣之礼,奉大清为正朔,并同时废除明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交往,在清攻明时,出兵助清”。尽管此时朝鲜慑于清朝的武力,“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与其结为君臣之盟,但暗中却仍继续奉行尊明反清的政策。作为清藩属的重要表征,朝鲜应去明年号、行用清年号。但除了与清的交往中使用其年号外,朝鲜国内仍暗中使用明崇祯年号,一直到1644年明亡为止。不仅如此,当清攻打明朝时,朝鲜也故意拖延派兵,消极助清抗明。在明朝已无力给予朝鲜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朝鲜仍愿尽其藩属的义务,这显然不能用国家安全动机来解释,而只能从政权正统性的角度才能理解。

与此同时,朝鲜素以中华文化之唯一继承者自诩,对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政权一直持鄙视态度,其官方史书和个人文集常以“虏贼”“虏酋”“胡贼”等充满蔑视的词语来贬称后金。朝鲜史籍通常将女真人称为“夷狄”、“藩胡”和“贼胡”,认为他们“非我族类”,“贪而多诈”,“饥来饱去,见利忘耻”,是“犬豕之辈”“凶丑之徒”“狗鼠之辈”“人面兽心'对后金首领努尔哈赤,朝鲜史籍多称其为“老酋”或“老贼”。即使是1627年丁卯之役中朝鲜为后金所侵且大败之后,朝鲜内部在讨论与后金议和事宜时,仍称后金为“贼”。如《李朝仁祖实录》中所记,“贼以和字愚弄至此,尚何言哉!”“闻贼欲得木棉四万匹、牛四千头、绵绸四千匹、布四千匹”等。

而在被迫与后金结为兄弟之盟后,朝鲜在与后金的交往中依然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和鄙夷态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通报朝鲜时,朝鲜大臣对此予以痛斥:“臣附地之初,只闻有大明天子耳,……我国素以礼义闻天下,称之以小中华看,……今乃服事胡虏,偷安仅存,纵延晷刻,其于祖宗何!其于天下何!”而当皇太极派来的使团怒而离开时,朝鲜百姓“观者塞路,群童或掷瓦砾以辱之”。如韩国历史学家全海宗所论,“李氏王朝从理念上根据中国的华夷观,蔑视着满族”。

明朝的丙子是多少年

丙子之役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

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朝鲜京城下。

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朝鲜虽然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

丙子之役不仅解除了清的后顾之忧,粉碎了明的东江防线。从此朝鲜不再支持明朝,却派兵、运粮参加对明战争,因此清的军事实力大增。 总之,皇太极通过“丙子之役”,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

一部韩国射箭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神机箭》是韩国古装战争电影,由金裕珍执导,李万熙编剧,郑在泳、韩恩贞、许俊豪等领衔主演。

影片在虚构情节下,讲述了欲建立绝对强国的世宗大王打造秘密武器神机箭的历史故事,刻画了当时朝鲜和明朝之间的激烈斗争。该片于2008年9月4日在韩国上映,获得了第46届大钟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最终兵器:弓》。《最终兵器:弓》是由金韩民执导,朴海日、文彩元、柳承龙主演的韩国古装动作电影。影片以满族后金政权入侵朝鲜(韩国史称“丙子胡乱”)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为了救出被俘虏的妹妹,身背一副弓箭便独闯满军大营的朝鲜神箭手“南一”的故事。

就是一部神剧

逆鳞玄彬真实历史事件

来源于YY历史的小说—这不是朝鲜历史事件!

不明白在豆瓣上为何很多人将此片定义为朝鲜历史片,从剧本、人物关系、角色全部都是编剧断章取义YY真实历史!如果把这片真的当作历史教材,那真的误人子弟!

剧本以朝鲜英祖驾崩正祖初即位的这段历史作为故事背景。(近20年韩国古装片的编剧都是取材于朝鲜李氏王朝太祖太宗时期、癸酉靖难、中宗反正、壬辰倭乱、丙子虏乱、壬午祸变、正祖登基这8个历史时期设计剧本,但是能真实还原历史的,基本都是做背景设计YY剧情。)

电影大部分的角色(甲洙、乙洙、宫女、顾将军)都是构角色构角色出来衬托主角正祖,真实历史角色只有四个:正祖、洪国荣、贞纯王后、惠庆宫洪氏。真实的正祖登基历史中主要角色只有三个正祖、洪国荣、 郑厚谦 ,其中主要是洪国荣VS郑厚谦为核心斗争。

而在本片中郑厚谦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洪国荣被彻底边缘化,就剩正祖和一堆虚构角色在推进剧情。(贞纯王后和惠庆宫洪氏则被硬加上宫斗戏来增加电影播放时间长度)

这样的剧本连历史改编都说不上,顶多就是野史外传,纯粹就是为了披着历史背景标新立异设计煽情故事取悦观众。大家如果对正祖的历史感兴趣,建议看2007年电视剧《李祘》,还比较靠谱 。

从电影角度来说,本片槽点也不少:

1、犯了所有韩国古装历史电影的通病:太长了,芝麻绿豆小事太多!(而且都是在叙述架空的历史情结居多)而在剧情推进中又学24小时的套路来增加紧迫感,结果反而显得全剧发展拖沓冗长,让人感觉真的不伦不类。

2、现代舞台剧色彩太浓厚、对白太时装太煽情,穿着古装来演现代戏。

3、主角正祖在全剧完全被造神化/感性化,基本感觉上像一个大侠而不像王者。

4、武斗戏份慢镜太多,拿着弓箭当狙击抢使、刀刀枪枪中了要害还能开挂站起来太假。

最后,此剧顶多就是一部野史小说改编电影,真心不要当成历史改编的正传历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