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明朝、清朝皇子是如何培养的
大概讲讲明代对皇子的培养:
这里主要讲的是皇子,宗藩子弟不在期内。
启蒙教育
明代皇子年幼时的启蒙,大概是十岁之前的样子。
后妃教育
皇子的母亲,养母,祖母这些宫里的后妃对其言传身教。她们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价值观,人格都对成长中的皇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她们也负责管教皇子的举止,管束其言行,防止行为不端。同时她们还是年幼的皇子最大的庇护者。比如防止宫廷里因为争宠而发生的“极端”事件。
宦官教育
明代的宦官在宫里是有学堂的。皇帝会让一些翰林学士对宦官进行扫盲。发展到后来,明代很多宦官都有相当的才学。这时候,其中部分宦官就会成为皇子的陪读,同时也负责照顾皇帝的饮食起居。
宫女乳母
这些宫女乳母,也是明代皇子贴身的侍者。虽然地位低,但是和皇子感情往往都很深。特别是乳母。所以她们也是皇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者。
出阁教育
太子出阁
一般在太子八,九岁的时候,礼部就会请求让太子出阁读书了。
这时候太子就会开始有自己的一套班底,老师和东宫官署。如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詹事府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侍讲,侍读等。所选之人,也多是名动天下的大儒或朝中大才之人。
太子每天的讲读时间是在早朝退朝后。东班侍读先陪着太子读《四书》十几遍,然后西班侍读的《五经》十几遍。之后太子开始练习书法,春季,夏季,秋季每天练一百字。冬季五十字。
之后,侍讲,侍读开始授课,太子所涉猎的还有《尚书》,《春秋》,《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古今经典著述等。午后,可以休息。下午还有骑射的科目。
亲王出阁
亲王在就藩之前,也需要留在京城读书。亲王老师的选择,虽然不如太子的豪华,但同样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之”。“近例,亲王出阁必选进士二人除翰林院检讨侍王读书,待出府之时是升左右长史员,缺则从吏部于本府及国子监教官中选补“。
亲王优秀的讲师,侍读,是有机会成为亲王府的长史。其教学内容大体上和太子所学并无差异。
皇帝的教诲
明代皇帝对于孩子的教育,总体上还是比较重视的。
当朝天子经常会把太子和亲王们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和询问。也常常会写下感悟,训教分发给皇子们。
同时帝皇们会扩从皇家藏书,为皇家子弟提供大量史籍文献。
当然,明代各个时期,皇帝对于皇子们的教育重视程度还是各有不同的。这需要结合当时皇帝的执政理念,执政风格,自身性格等具体分析。
朝思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明朝对皇子的培养相当看重,是请当朝有名的儒士教育的。皇子一般都是在深宫长大,到了成年15岁左右,就必须去外省的府邸做王爷。皇太子可以继续在东宫生活。但由于皇帝对皇妃、皇子的宠爱程度有不同,这种教育制圌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为皇帝喜爱的皇子、皇太子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清朝的皇子教育充分认识到明朝的不足,有专门的宗人府执行,皇子每天5点左右就要起床去书房读书,还要学习骑马射箭等满清赖以起家的武功,可以说是非常辛苦,这种教育是非常辛苦的。
这种皇子的教育制圌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乃至灭圌亡之后直至末圌代圌皇圌帝,所以这种皇子教育制圌度就成了小皇帝教育制圌度。清朝这种严格的教育制圌度,使清廷的皇帝大都勤政,没有明显的昏圌庸之辈。就算是能力差,也不会让皇权旁落。
清代是为了防止出现外戚干政、太后专圌权的等现象,因为清代是继承制圌度和别的朝代不同,他们是择贤而立。哪个皇子能力强,就有可能成为皇位的继承者,所以每个皇子都可能有这个机会(只要你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