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结婚送什么礼物 古代行房不能叫夫妻吗

目录导航:

  1. 古代女子结婚送什么礼物
  2. 周公所至之礼是指什么
古代女子结婚送什么礼物

古代新婚贺礼送什么 1.梳子 古代新婚的时候,宾客会给新人送梳子。因为梳子蕴含的含义非常丰富,首先有结发的意思,寓意着夫妻双方白头到老。我们都听说过一个词叫做结发夫妻,意思就是祝福这对新人相守终身,携手到白头.

女子在出嫁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两个东西,

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婚礼的操办一定不能草率处理。当时在古代女子的嫁妆与如今女子的嫁妆完全不一样。古代女子的陪嫁品有两个,第1个是陪嫁丫鬟,而第2个是开裆裤。当时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所以大多数女子都要忍受自己的丈夫有三妻四妾的这种行为。为了能够不让丈夫在外面偷腥,所以有一些富家女子出嫁时会带上陪嫁丫鬟。

第2个需要带的物品就是开裆裤。当时这个开裆裤是新娘穿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第1个就是在冬天结婚的话天气比较冷,并且长期坐在轿子中的话这些新娘容易生病。所以当时为了能够让新娘更加暖和,所以便让新娘穿上了开裆裤。第2个原因就是为新婚之夜的方式做准备。两人之间是第1次见面并且没有一丝感情基础,就要行房事。所以当时这夫妻二人心里的障碍肯定是非常大的,当时为了避免尴尬的情况发生,所以新娘便穿上开裆裤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周公所至之礼是指什么

“周公之礼”指的是夫妻同房,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房事的一种委婉的说法。当然周公之礼是有周公制定的,最开始的时候周公之礼可不仅仅表示房事这一层意思的,只不过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慢慢的“周公之礼”也就演变成了这一种意思。

相传西周初年,民风混乱,尤其是男女关系上,未婚男女随便发生关系。为了整治民风,周公亲自制定了“婚仪七礼”,所谓婚姻七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为了能够让“士大夫”一级能够明白这些礼仪制度,周公与他的妻子亲自演示了前六个环节。

但是最后一个环节—敦伦,他的妻子却不愿意了,因为敦伦指的就是敦促天伦之和,夫妻双方在新婚当日依礼行房事。后来周公看到了两片葫芦瓢重新合二为一,顿生灵感,用此作为教学工具,向士大夫讲授男俯女仰和子孙多代的含义。后来葫芦瓢就成为了很多地方结婚时候用的礼器。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孔子为了重修礼乐,开始到处讲授礼乐制度,在提到“婚仪七礼”的时候,他认为最后一项—敦伦已经过时了,不适合当时的环境了,于是就将这个删除了,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六礼”。

周公之礼。古人用它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后来,“周公之礼”就成了关于这方面的一种委婉说的法,甚至在现代发展成了多少有点戏谑的意味。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仲春之会虽是每年春天由政府组织的一次男女相亲大会,但由于“奔者不禁”,发生了一些人们预想不到的情况,周公觉得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行房事,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

历史记载

行周公之礼,敦睦夫妇之伦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

为明德新民,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

这第七礼——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敦伦:交配的文雅代称。原为儒家用语,后为佛家借用,再后转为男女交合。

儒家:《论语·八佾第三》:学儒必须敦伦尽分,始能希圣希贤。

佛家: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克随流。(印光大师)

虽然说敦伦是xing交的意思,但是专用于夫妻之间,只有有夫妻名分的男女交合才能用敦伦二字,情人间是不能用这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