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代趣味对联
- 对联十大禁忌
- 古时候为什么凡是有门的地方都有对联
- 有趣的古代对联
- 古典高雅有深意的春联
- 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别称?对联的特点?对联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围
- 古代著名对联
- 对联的由来与寓意
上联:风云三尺剑。
下联:花鸟一床书。
上联:老拳博古道。
下联:儿口嚼新书。
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
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
上联:穹达尽为身外事。
下联: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联: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下联: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声。
对联十大禁忌忌仄起仄收或平起平收。
(通常仄起平收)
忌虎头蛇尾。
忌上下联字重复、同位字叠加。
忌上联与下联无关联的内容。
春联分左右联,如果贴反了,就容易不顺畅。但实际上,因为春联卷在一起,有时候真不知道哪个在左哪个在右,那么如何分辨呢?
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就是左边是开始,右边是高潮,左边是低声,右边是高声。
第二个忌讳,贴春联的时间是除夕早上,不能早于6点和超过中午12点
贴春联之前,是要撕掉老旧的春联,所以这里就有讲究了。因为古代人认为春联是天上神仙,一旦被撕掉之后,神仙就会上天庭,报告这家的情况。如果撕早了,天神就以为这家出问题了;如果撕晚了,天神就来不及祝福了。
因此,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第三个忌讳,有些倒贴的春联,很有学问很有讲究,不能乱来
常常看到,有些人家把福字倒贴,希望“福到”,还要的把财字倒贴,也是希望“财到”。但是,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倒着贴的,不然的话,就是大萝卜了。而且,倒贴得到的并不是“到”,更多的是“倒光光”的意思。
从民俗上讲,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东西的缸上贴「倒福」,寓意把缸里的福倒光光,倒出来,表达福满之愿。像家里大门或公共场所,福字不能倒贴,否则会把福气倒光。
中间的福字不应该倒贴
第四个忌讳,古人相信单数才吉利,双数不吉利
在古代,数字是很有讲究的。比如佛塔的层数,就一直是单数,不是双数,通常是七层或九层等。可能和单数能达到9相关,因为9是最大的数字。
古人看来,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徵吉祥。另外,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意为卖春买春,你家不想有这个寓意吧。
古时候为什么凡是有门的地方都有对联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联,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人出生后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古代建筑也要有一个名称,作为代号。常常在一座房屋、一座殿堂的房檐之下、大门之上挂上一个牌子,直立者,叫作华带牌;横向者,则称之为匾,对建筑来说是一个牌子,在上面写字,注明什么堂,什么厅等,在比较重要的建筑前端横匾两侧挂上诗文条幅,作对联。人们将这一套方式称之曰匾联。
我国古代,经学流传,将经史文字在建筑上展现,运用匾联大做文章。借以发扬孔孟之道,又可以体现书法之美。一方面说明殿堂名称及其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体现出中华之文明,通过匾联可用名人事迹教育人们及后代。
匾联一般用在何处呢?常常用在大门、二门、大佛殿、佛龛、牌坊上。有一种四对联、八对联,挂在五门大堂中柱的门上,真是琳琅满目。对于对联的要求,一要文字美,二要词句深奥,三要书法水平高,四要雕刻手法高明,主要要求设计妥切,大小,长短统一,色调一致,对尺度、比例等要进行通盘考虑。
有趣的古代对联上联:河伯捧觞,游观沧海
下联:山君挈榼,啸傲春风
横批:海晏河清
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
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
上联: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下联: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古典高雅有深意的春联个人推荐以下两副春联
上联:阊阖象沼回萝图衍庆
下联:蓬莱春茂鬯宝戺延祺
上联:长晷丽前荣蓬瀛春驻
下联:清芬飘合殿卿矞晴薰。
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别称?对联的特点?对联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围特点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起源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别称】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一、起源:
对联起源于桃符。它是用纸,布或竹子,木头或柱子写的双重陈述。这些单词简洁明了,它们是相同的艺术形式,相同数量的单词和相同的结构。它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
二、别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三、特点:
1、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2、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
3、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
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
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5、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
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四、适用范围: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古代著名对联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投老效北宋司马公,史局随身,洛下汗青余断简;漫游作东海钓鳌客,书堂历劫,匡山头白负归期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的由来与寓意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