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道士信奉的是什么神仙
- 道士是干什么的
- 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是用道家思想治国的
- 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大都是道士
- 道士看得懂文言文吗
-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女道士
- 古代道士的五行之术是什么
道士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自然供奉我国古代道家的神仙,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太上老君了,相传太上老君就是古代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所以很多道士都供奉太上老君。
也有一些道士供奉真武大帝,比如武当山就有真武庙。另外还有元始天尊,多宝道君等等。一些地方的道士也供奉姜太公。
道士是干什么的道士形成
据《楼观本纪》载,道士之称起于周穆王时。周穆王好尚黄老,以杜仲为师,追抑遗迹,崇构灵坛,召集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朝野以其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但是,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并无道士之称,《老子想尔注》中有“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初期流行的道士和道人,其义同于方士。魏晋时期,道士、道人取代了方士以称呼道教徒、佛教徒。南北朝时期起,道士之称专用于道教中人,道人之称则专用于佛教中人。但也有道士自称为道人的,如“琼山道人”等。后即以道士指称道教神职教徒。唐《道典论》有“道士”条,引用《太上太真科经》称:“凡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炁,
道士是修道的人。
现在对要求出家做道士的人,除了要有虔诚的信仰外,还要经过父母同意才可以。一般的道观接受新出家的道士,还要出家者持有身份证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证明,以证明出家者历史清白,没有犯罪记录才行,并且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后,觉得你这个人各方面都适应出家生活,才会被道观所接纳。
道士作为道教的宗教人员,主要是布施道法、传播道教、修炼自身、度化他人。
古代的道士需要受戒之后才能入教,入教之后就要受清规戒律约束,古代道士需要进行修炼,外丹修炼即炼丹服用,为了服务皇室,古代道士也常常进宫炼丹上供以求所谓的“长生不老”,内丹修炼是修习功法强身健体,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法事科仪。
现代道士不是进行炼丹修炼的,他们日常需要做的事情有早课和晚课,诵经习武,在道馆内进行法事祈福,在道观内的道士也常常进行解签、主持放生活动。
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是用道家思想治国的1 西汉初年,文景之治时期,用道家黄老学说治国
2 北宋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3 唐,自称道祖李耳后代,治国措施中除了儒法外也包含有道家思想 历代新兴王朝为积蓄国力,多用道家无为思想,如汉初、明初
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大都是道士古代时期的学习不想现在一般,分语数英学科一般,都是找一个师父,言传身教。然而大多有文化的人都是道家门派,道家的文化涵盖医学、风水、易学、哲理等等。所以之后成为大夫,是医者本身自己边学边致力研究医学方面才成为大夫。
道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本土宗教。为许多朝代所推崇,成为国教。道士,炼丹求长生不老药,希望我为神仙,在长期炼丹过程中,有许多治病的丹药产生。如药王孙思藐原来就一道士,后成成一代药王,造福百姓,他所著《千金方》,到今天还在造福百姓!
医道同源,人有天心道心,才能精通医道,医道能明,方成神医、大医。
到了后世,医道堕落,退而求其仁心。奈何今夕,医者仁心亦难得,所以,今夕中医不兴,中医难治其病。
道士看得懂文言文吗
道士信奉道教的道徒,不能由此判断能否看书。要看他是否认字,并是否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
道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他们信奉道教,研究道经,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也被称为道家。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书面语言,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了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因此,道士是否能够看懂文言文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背景和研究领域。一些道士可能会深入研究古代经典,并使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写作,因此他们应该能够看懂文言文。而另一些道士则可能更关注道教信仰和修行方面,他们可能不需要掌握文言文。
总的来说,道士能否看懂文言文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取决于他们的个人背景和研究领域。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女道士这个问题问的太经典了,首先,在儒释道三教中道教是唯一一个出现女性领袖的宗教,也是唯一个在历史上有著名女性教职人员的宗教。第二,不管在什么宗教中,貌似女性很少有特别出名的,但是历史上还是有五位最著名的女道士,但女道士非道家称呼,道家对女性道士称之为坤道,大家见到女道士后如称呼男道长一般就好,道教男女平等古代只许男性戴冠,故坤道又可称之为女冠。
第一是魏华存,魏华存是晋朝坤道,字贤安,为今山东济宁市人,上清派第一代太师,民间称之为“二仙奶奶”。她本是晋武帝左仆射魏舒之女。魏华存天性好道,年二十四时父母强逼嫁南阳刘又讳彦,出嫁之后魏华存不改学道之心,为父生二字,后中原展览随晋室南迁。南迁之后魏华存二子皆为晋关,以此为基魏华存和晋朝士族关系密切,引大批士族入道,为上清派一带宗师。
第二是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李商隐,有几首无题诗,据学者考证,此诗皆是在写给一个坤道的,因李商隐写的爱情诗影响巨大,这个坤道也随之闻名,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故此坤道因名宋华阳。
大家熟知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写李商隐对此坤道的相思之情。
第三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杨贵妃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是李隆基的儿媳妇,为了顺利迎娶杨贵妃,李隆基采取了迂回策略,先让杨贵妃出家为道,再让杨贵妃还俗,所以对于杨贵妃到底算不算坤道历来是有争议的。
第四是鱼玄机,鱼玄机是唐代著名才女,她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三水小牍》中说鱼玄机是倡优之女,《唐才子传》之后又说鱼玄机曾嫁中书舍人李亿为妾,因妻子嫉妒被逐出家门,此后资料大多说鱼玄机生性放荡不自制,文采却让道德君子汗颜,又因杀害婢女入狱处死,在二十多岁结束了她坎坷一生。
第五就是声名赫赫的太平公主,太平一名本是她的道号,她曾想效法武则天,事败后被杀。她出家非她本意,为八岁时为替去世的外婆荣国夫人杨氏祈福出家入道,在出家之后她一直住在宫中,直到吐蕃派使者来求娶太平公主后才住入道观。
古代有名的女道士有李冶、萼绿华、鱼玄机、魏华存和元严。
1、李冶:字季兰,乌程人,后为女道士,唐朝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2、萼绿华:中国古代传说中道教女仙名,简称萼绿。年约二十,身穿青衣,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自此每月来六次,赠羊权诗及火浣布、金玉条脱等。她是一位美丽而不请自来的仙女。
3、鱼玄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4、魏华存:晋代任城人,女道士,字贤安,又称紫虚元君、魏夫人。上清派第一代太师,民间称之为“二仙奶奶”,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尊奉的四大女神之一。父亲为司徒魏舒。
5、元严:忻州秀容人,元代的道士,元好问次女。元好问有《贞燕二首》,即为元严作。著有《浯溪集》传世。
一、魏华存: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晋代任城人,字贤安,又被称为紫虚元君、南岳夫人,是道教茅山上清派第一代祖师。出生于官宦之家的魏夫人自幼性情恬淡,喜欢研读老庄之道,受到祖天师张道陵的天师道影响,魏夫人经常练习吐纳之法,希望可以得道成仙。在二十四岁之时受父母之命嫁给了官宦刘文,出嫁之后的魏华存道心不改,仍然潜心修道。同时她还利用所学医术悬壶济世,并结合前人的道家思想编撰了流传千古的《黄庭经》及《上清大洞真经》,被尊为道教茅山上清派的开派祖师。
二、鲍姑:古代四大女医鲍姑是晋代著名道家名家葛洪的结发妻子,他们二人被誉为“名医伉俪”。鲍姑的父亲鲍靓对道家的养生之术颇有研究,在任职太守的同时也对丹道也很擅长。受到其父的影响,鲍姑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了解炼丹之法。在与葛洪结为夫妻以后,他们二人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之法,成为志同道合的伴侣,乃是道教修行的典范。鲍姑一生行医,擅长针灸之术,为百姓解除病痛,被尊称为“女仙”、“鲍仙姑”。
三、谢自然:正史记载的白日飞升女道士谢自然又被称为谢仙姑,唐朝人士,又号“东极真人”。谢自然从七岁开始研读《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教经典,十多岁就开始修道,并用用辟谷、服气等法修行,因此被奉为“童女派”的开宗者。又在机缘巧合之下拜司马承祯为师,得授上清大法。唐贞元年间,谢自然于蜀中金泉道场白日飞升,就见她如风中青烟,顷刻间升入空中,就见谢自然的鞋帽如同蝉蜕一般留在原地。《唐书》对此记载:“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共睹”。
四、黄灵微:花神黄灵微,江西临川人,是唐代著名的女道士,人们称她为“花姑”,并被敕封为花神妙远真人群芳毓德元君。黄灵微年过八十还有少女之容貌,她道行高洁,且步履来去如风,人们骑马都追不上。从唐朝初年开始,黄灵微就来往于江浙湖岭间,造访这些地方的洞天福地,她所到之处都有神灵护卫。她听闻南岳夫人在临川郡修炼成仙,于是她特意把魏夫人的静室、仙坛加以修饰,累次都有灵验。魏夫人也借梦境指示她,后来她也升了天。
五、薛玄同:受紫虚元君点化成仙薛玄同是河中府少尹冯徽的妻子,自己取号叫玄同。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影响,有慕道之心的薛玄同直到结婚二十年之后才向她丈夫表露心迹,自此她每天独处一室,焚香诵读《黄庭经》。就这样过来十多年,一天夜里天将两位玉女声称受紫虚元君魏夫人之命前,来考校她,过几日紫虚元君亲自降临,并赐予一粒九华丹,八年之后方可服用。八年之后,薛玄同服下仙丹,有仙鹤三十六只前来接引飞升成仙。
六、曹文逸:文逸真人曹文逸,世号曹仙姑、道真仁静先生,是宋朝的一位女道士,并且被宋徽宗敕封为文逸真人。曹文逸年少之时便是一名才女,五岁就能赋诗属文。曹文逸厌倦世俗之事,在二十余岁选择入道修行,修行期间她研究出来一种针对女子特殊的生理心性特点的丹道之法,并将之整理成口诀,这就是后世流传的《灵源大道歌》。这对于女性修行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李冶:唐朝女诗人李冶,字季兰,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李冶自小天赋极高,对诗歌特别擅长。因为她作诗被其父认为不详,在十一岁被父母送到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生性洒脱的李冶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佳作。暮年之时因其才华出众被皇帝召入宫中,因献上的诗中有悖于大唐的诗句,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八、孙不二:全真七子孙不二是全真七子里面唯一的女性,同时也是马钰的夫人。与鲍姑和葛洪夫妻二人一样,孙不二与马钰也是道教伴侣修行的典范。孙不二性慧聪明,温和慈善,嫁给了马丹阳为妻。在金大定七年,全真派道祖王重阳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夫妻二人共同出家潜心修道。孙不二继承了王重阳的内丹思想,并且重视女丹的修炼,对后世的道教丹道修行有很大贡献。
古代著名女道士很多,尤以唐朝为甚。李季兰因为太有才,被父亲送去做女道士,她却不甘寂寞,成为大唐交际花,甚至惊动了皇帝。
祖籍四川的李季兰,随做官的父亲来到浙江。
小季兰天资聪颖,玲珑心窍,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舌吐芬芳。于是他的父亲经常带着她参加诗友聚会,也是到处显摆如此有才华的女儿。
有一天,父亲在家中设宴,款待一帮文人诗友,吟诗作对,气氛很是热烈。刚刚五六岁的季兰在大人面前,落落大方,毫无羞怯。酒过三巡,父亲又要显摆他的女儿了,拉过季兰,指着庭院中盛开的蔷薇花,令她当场作诗。
季兰摇头晃脑作出一篇命题作文,诗中最后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让父亲听起来,感觉怪怪的,不是滋味。
怎的,这是还没有出嫁的小女子,看到繁茂交错的蔷薇花藤,就心绪缭乱了?这是在表达春心荡漾吗?
看看在坐客人,似乎也听出这诗中的意味,纷纷表现出一副错愕的表情。才6岁的小女孩,怎么会有这样早熟思想?这位父亲觉得特别丢脸。事后,他越想越不对劲,便武断“此女将来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
于是他就把女儿送到道观成了一名小道姑。
事实证明,李季兰的父亲没看走眼,她确实很有才华,也确实很不守妇道。
唐朝的道观,少了些清心寡欲的氛围,不再是清规戒律的场所,你看武媚娘在道观勾引了李治;杨玉环在道观攀上了公公李隆基;玉真公主作为一个道姑,引得中年大叔李白和文艺青年王维互相吃醋。
长相美貌,仪态玲珑的李季兰,可没有闲着,作为道姑,她的社交圈也很精彩。
在李季兰留存的十八首诗文中,看到与之关系密切的有以“五言长城”闻名刘长卿,有越州刺史杜鸿渐,有官二代阎伯钧、萧颖士的学生,有人气网络作家朱放,还有被德宗以“韬晦奇才”,时任高官的吏部侍郎崔涣。
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择取三个小故事,阐述李季兰的风流人生。
首先,那位刘长卿,据说他患有隐疾,现在的疝气。古代没有手术治疗,只能用类似布袋的东西托住,以减轻痛苦。豪迈的李季兰,当着众人面,说出陶渊明的名句:“山气日夕佳”来嘲笑刘长卿的疝气病。
刘长卿也不示弱,当即回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说明二人关系好到很是亲密的地步,才能如此不拘小节。
其次是茶圣陆羽的暗恋。陆羽长相普通,还有口吃,在女神面前小鹿乱撞地说不出话来。只能经常带着好茶去拜访李季兰,与她一起茗茶聊天。有一次女神生病了,陆羽来探望她,一看她病的不轻啊,陆羽衣不解带地伺候照顾了她好几天,直到她病愈。
李季兰在感动之余,写下了题为《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的诗,留存至今。
然而,女神是不会看得上他的,李季兰与很多名流才子有过风流暧昧,唯有一件是她心中的遗憾。
那就是她心仪诗僧皎然,曾作诗向他表白,却遭到了皎然和尚的拒绝。
皎然在给季兰的一首回赠诗,中写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他以“花不着身”的菩萨自比,婉拒其“表白”。
对于李季兰来说,轻易而来的爱慕,总是有持无恐,得不到的却似另有一番情怀。
关于李季兰的结局,她是唐朝四大才女中,死的最早,也最悲惨的。
因为李季兰的才名远播,传到了京城,唐德宗也想一睹芳泽,就命她进宫。可到了皇宫一看,她已经是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了。德宗对她没有兴趣,就随便按了个“玉婆”的名号。
后来发生了朱泚叛变的事情,唐德宗仓皇而逃。被困在京城的李季兰,她的才气又被朱泚看中,命她写诗歌颂新朝。
等得德宗平定叛乱,返回旧都,清理余孽时,读到李季兰为朱泚歌功颂德的诗歌,非常恼火,就下令将她当作叛党杀害了。
只是生活无论多么苟且,才情总不会被湮灭。李季兰留下的诗篇不多,但篇篇经典,有些名句其意境虽难以言明,却浓而不结,淡而不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八至》李季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相思怨》李季兰
古代道士的五行之术是什么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