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由来和历史 非洲的来临的历史

目录导航:

  1. 花生的由来和历史
  2. 七大洲四大洋的由来和历史
  3. 非洲的全称是叫什么
  4. 刚果国名由来
  5. 你知道非洲的全称吗
  6. 一粒饭的来历
  7. 南非的由来
  8. 七大洲人类由来
  9. 非洲部落主义的由来
花生的由来和历史

花生,也有人称它为及地果,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在巴西曾发现十几种野生型花生。

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志》里,就有关于花生植株形态的描述。考古学家在秘鲁利马北部安孔镇的古墓里,曾发掘出距今20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古代印第安人把花生叫“安胡克”,印第安人把花生作为农作物种植,已有很久历史了。

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荚果从南美洲带到西班牙,把它作为珍奇的食品。由于花生的优良食用价值,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16世纪初,花生又从南美洲经印度洋与太平洋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各地。公元17世纪,殖民主义者贩卖黑人做奴隶,花生随着又从非洲带到北美洲。美国是在独立战争后才开始大量种植花生的。俄国在1792年引进花 生,开始种植在敖得萨植物园作为观赏植物,直到19世纪才大面积种植。

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初期,花生从南洋群岛引入我国。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种植。那么,花生是怎么得名的呢?

据1503年《常熟县志》说: “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据记载,最早引入的是小籽型花生,壳薄粒小早熟,含油量高。大约经过100年以后,又引进一种大粒型花生,又叫洋花生,分直立型和蔓生型两种。由于这种大粒型花生传播到山东沿海各地,逐步在黄河、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开来。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花生最多的国家之一,种植面积达2700多万亩。我国的花生行销国外,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坚果”。

七大洲四大洋的由来和历史

七大洲的划分源于古希腊学者,他们将地球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这种划分方式在历史上得到广泛接受。四大洋的划分是根据地球上的海洋分布而来的,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洋。这些洋的划分是基于地理位置、海洋流动和地壳构造等因素。这些划分方式在地理学和地球科学领域被广泛使用,帮助人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分布。

非洲的全称是叫什么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其英文名为Africa。

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

阿非利加洲

非洲(英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86亿)。

刚果国名由来

来历有两个:一是因为它是刚果河流域,一是因为它的土著居民是刚果族 1880年,法国守卫加蓬殖民地的军队与南下的塞内加尔方面的军队相呼应,越过加蓬边境,向东南方向入侵,目标直指刚果河。法国以这一年法国人布拉柴(Savorgnan de Brazza)对刚果河流域探险为由,力主从加蓬至刚果河北岸的土地是法国的领地,并借口保护本国的权益,为其越境之举巧立名目。 新的殖民地被起名为“法属赤道非洲”,布拉柴设在河岸的据点被命名为“布拉柴维尔”(布拉柴之城),定为该殖民地的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柴维尔地区独立,以土著居民刚果族(也称“巴刚果族”)和刚果河的名称作为国名,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刚果。

你知道非洲的全称吗

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

亚洲全称是亚细亚洲,

美洲全称是亚美利加洲,欧洲全称是欧罗巴洲。

非洲是世界面积第二大洲,阿非利加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亚美利加是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欧洲发达国家集中,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的全名叫“阿非利加洲”。非洲大体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四分之三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几乎全年都是夏天,故被人们称为“热带大陆”。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第一大河尼罗河也是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流域是孕育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屹立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山,顶峰终年积雪,素有“赤道边上的白雪公主”的雅称。东非大裂谷纵贯非洲东部,是世界最大的断层陷落带。镶嵌在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风光绮丽,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阿非利加州是其全称,赤道贯穿非州中部,每日温度炎热无比。撒哈拉沙漠缺少人烟。只有沿海周边适宜人类活动。经济有待提升。

因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简称非洲。 “阿非利加”是希腊文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

阿非利加洲

非洲(英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86亿)[1]。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51°24'E,10°27'N),南至厄加勒斯角(20°02'E,34°51'S),西至佛得角(17°33'W,14°45'N),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9°50'E,37°21'N)。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非洲大陆平均海拔为750米[26]。

自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9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非洲(英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86亿)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英文:Africa。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作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与地中海北岸希腊、罗马互相比,北非地区的阳光的确要灼热得多。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见的名字,通常认为这和腓尼基语afar,“尘土”有关。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说法是该词汇是源于柏柏尔人的词汇ifri,即“洞穴”,指代这一地区的穴居人。不过在古罗马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人以后,不断扩张,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这个名字的含义才不断地扩大。最初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中世纪开始在英语里也用作Affrike指代非洲

一粒饭的来历

米的来历:耕田、拔秧、插秧、成熟、收割、晒谷、碾米。

米的相关记录:

地区: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源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历史: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南非的由来

南非是南方古猿化石的最早发现地。科伊桑人是南非最古老居民,长期过着渔猎和采集生活,他们绘制的洞穴壁画和岩壁雕刻是人类原始艺术的瑰宝。公元3~7世纪班图人移居德兰士瓦和纳塔尔。14~15世纪,班图人已在高草原地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农业居民区,其中一部分继续向东南沿海移居。

南非在历史上曾为英国殖民地。1961年5月改名为南非共和国。

在白人统治时期长期在国内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1994年4月27日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产生了制宪议会和新政府,同年南非终止了种族隔离制度并通过保障黑人权利的法案,后加入英联邦。

南非是非洲的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经济相比其他非洲国家相对稳定。[1]南非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较为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黄金、钻石生产量均占世界首位。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南非已被确定为一个中等强国,并保持显著的地区影响力。2021年南非国内生产总值(名义)4197.8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义)6996.4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4.9%

南非在历史上曾为英国殖民地,1961年5月改名为南非共和国,在白人统治时期,长期在国内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进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1994年4月27日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产生了制宪议会和新政府,同年南非终止了种族隔离制度,并通过保障黑人权利的法案后,加入英联邦。

七大洲人类由来

7大洲人类的由来是由非洲开始发展,是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2、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人类四个阶段。 3、因现今考古学的发展,史前文明被逐步否定,考古学已经有大部分进化中的古人猿化石。配合现今生物学的发现,发现了遗传基因DNA是进化的,证实了类中性进化论的真实性。

达尔文 的生物进化论 ,认为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 和现代类人猿 有着共同的祖先。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七大洲人类起源于非洲,是从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追塑到几百万年的冰河期,一部分类人猿走出非洲森林,一部分留在森林,走出的成了今天的人类。

非洲部落主义的由来

在挣脱了欧洲殖民统治枷锁的束缚后,非洲国家的内部政治斗争开始从“种族舞台”转向“部族舞台”。随之,基于文化认同的部族意识有感于共同利益而在政治上活跃起来并趋于表面化。在许多非洲国家的社会内部,各个部族或地方利益集团日益增长的对政治权力、经济资源、社会福利“配额”的争夺进一步强化了部族的自我意识。部族主义由此被注入了新政治内涵:部族主义不仅存在于不同部族之间的族际利益冲突中;而且也并存于部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中,后者反映在观念形态即是部族意识与民族意识,或部族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对非洲国家独立后部族主义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部族主义的现实根源主要在于一国内部的各个部族之间及部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存在的客观差别,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矛盾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各个部族都试图在最大限度地维护本部族既得利益不被侵犯的前提下,进而不惜以牺牲其他部族的利益为代价或置国家整体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地为本部族谋取更多的权益。因此,从上述两组利益关系的角度来透视部族主义的内涵,其实质就是“部族自我中心主义”,也即“部族利己主义”在意识与行为上的综合表现。

尽管部族主义从本质上看都带有排他性的利己主义的特征,但其具体表现形态却又存在差别。概言之,部族主义的表现形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其一是部族沙文主义;其二是部族保护主义;其三是部族分离主义。后者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要求从一国之内分离出去成立独立国家;一种是要求组建跨界(国)的独立国家。以上仅仅是一种粗略的划分,实际情况往往要比这复杂的多;不仅同一国家兼有上述几种部族主义的表现形态,就是同一部族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也兼有一种以上的形态;非洲国家部族问题的复杂性也正在于此。一般而言,非洲国家部族主义的表现形态取决于一国之内的族体结构及其力量对比;中央政府特别是当权者的政策或态度;部族统治阶层的意向;以及外部刺激的方式、程度和性质等诸多因素,也可以说是上述因素互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虽然从非洲大多数国家独立后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部族主义因素在其间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持久的;但是,如果将独立后的非洲国家政治发展过程描述成部族竞争或部族主义泛滥的过程,那无疑是片面的,并将由此陷入误区。诚然,部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在非洲国家带有普遍性,不过,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现状却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族主义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另则,由于非洲大陆国家众多,国情各异,部族主义不仅在各个国家 ,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反应程度和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其对各国政治发展影响的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