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两位对外交流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品质
- 中日文化交流始于
- 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代表有
- 中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故事
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人物就是鉴真和玄奘.鉴真和玄奘是唐朝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人物.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不畏艰难,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史实.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日文化交流始于1.秦朝
2.中日文化交流大致分四个阶段,a:公元前三世纪~公元六世纪,秦汉开始。
b:公元六世纪~公元九世纪
c:公元九世纪~公元十四世纪
d:公元十四世纪~公元十九世纪
3.双方的交流在很长的时期内多以中国输出文化为主,因日本在大部分的时期内无论科技/经济/文化等均较为落后,在交流中多以学习和吸收为主。当然不同阶段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包括从上古一直到19世纪的漫长岁月。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可以划为以下四个时期:
1.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即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是弥生时代和大和时代前期。这个时期中日交往的路线大多经过朝鲜半岛,从陆路过海峡或沿岸航行。交流方式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交流内容偏重于物质文化层面,如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
在这个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徐福。《史记》记述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山东一位方士徐福上书说:东海之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岛上有神仙和仙草。秦始皇闻讯大喜,便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人”。但以后徐福竟一去不返,找到一片“平原广泽”,自立为王。以后,中国的历代文人都把徐福奉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召见日本僧人绝海中津,两人赋诗唱和,也提到徐福。
日本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传说,不少地方都有关于徐福的遗迹和故事。例如,九州佐贺县的伊万里港传说是徐福舰队到日本登陆的地方。在和歌山县新宫市有徐墓。据说徐福曾经在佐贺市的金立山住过,因此当地居民建金立神社奉祀徐福。佐贺县每50年举行隆重的“徐福大祭”,较近是1980年。当地还流传着徐福登金立山遥望西方怀念家乡的故事,甚至还有徐福和土著酋长的女儿阿辰的爱情经历,这就很带有浪漫色彩了。
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代表有中日交往从中国唐朝太宗时期开始 。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中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故事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