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是鹤的官员是几品 古代哪类官员穿麒麟服

目录导航:

  1. 胸前是鹤的官员是几品
  2. 明朝皇帝可赐大臣皇袍吗
  3. 蟒袍龙袍飞鱼服斗牛服的区别
  4. 太监为什么穿蟒袍
  5. 明代太监穿的什么
胸前是鹤的官员是几品

官服上的动物: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衣冠禽兽,现在而言,

是一个贬义词。

但最开始的时候,

却是一个具有褒义的词语,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

衣冠禽兽一词,

指的是绘有鸟兽的衣服。

不不不,不是你想的这样,

而是这样的。

这就是明清时期“公务员的工装”——补服。

总策划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上采周汉,下取唐宋”,

重建服饰制度,

要文武有别,尊卑有序。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官一品至九品, 皆有应服花样, 文官用飞鸟象其文彩也, 武官用走兽象其猛鸷也。

其实用飞禽走兽来装饰官服

朱元璋并不是首创。

中国古代就有用不同的鸟兽,

作为图腾来代表自己的部族。

到唐武则天时期,

已经出现了用飞禽、走兽来装饰衣服。

皇帝既然是龙,

手下自然也不是等闲,

飞禽不能是鸡、鸭之流,

走兽也不能是猪、羊之辈。

不然大殿上就成了“动物世界”。

武则天召集官员赐予“绣袍”,在官服上以成对的禽或兽为纹饰,清人沈自南《艺林汇考》:“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铃卫饰以对鹊,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所以明朝参照前朝制度,

在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给各级文武官员制定了补子的样式: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鹭,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朝文官补子

明代文官补服图案大多用双禽,

比翼而飞,相应成趣;

而武官则用单兽,

或蹲或立,威风凛凛。

清代依然沿用补服制度,

补子图案与明代有所区别。

如文官图案只用单禽,

而各品级所用动物亦略有区别。

清代补子定制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鹌鹑,九品练鹊;而武官仍用单兽,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代文官一品仙鹤补子

清代二品文官锦鸡补子

清代文官三品孔雀补子

清代文官四品云雁补子

清代文官五品白鹇补子

清代文官六品鹭鸶补子

清代文官七品鸂鶒补子

清代八品文官鹌鹑补子

清代文官九品练鹊补子

清代武官一品麒麟补子

清代武官二品狮补子

清代武官三品豹补子

清代四品武官虎补子

清代武官五品熊罴补子

清代武官六品彪补子

清代武官七品、八品犀牛补子

清代武官九品海马补子

除补子的样式以外,

明朝补服为袍子,

清朝补服多为对襟褂子,

所以明朝补服胸前

为一块完整的补子;

而清朝胸前的补子,

一般分左右两块。

明代文官像

清代文官像

“衣冠禽兽”短短四个字,

它代表着明清两朝,

五百多年的补服制度,

而它褒贬的转变,

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

承载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一品文官的补子是仙鹤。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一些舞、乐、工、吏杂职人员也可用杂禽、杂花补子,如正月十五的"灯景"补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补子等。明代逢上元灯节,内臣宫眷皆须穿戴灯景补子蟒衣,以应节令。刘若愚《明宫史》称:“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霄”,内臣内眷,皆穿灯景补子蟒衣。

明朝皇帝可赐大臣皇袍吗

任何朝代,都不会“赐皇袍”。

因为“皇袍加身”=扯旗造反。 赐服,是古代皇帝赏赐给宗室、文武官员、命妇庶民、藩臣属国等的服饰,具有很高的礼仪性、象征性、职能性和等级性。并且其使用场合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赐服的内容,一般是加有特定纹样的补服。如坐蟒袍、蟒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等。明代赐服等级,最高等为蟒(其中更高等级为坐蟒),其次依次为飞鱼、斗牛。

蟒袍龙袍飞鱼服斗牛服的区别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象鹿,全身有鳞甲,牛尾马蹄,有一只肉角。后人将它作为吉祥的象征广泛用于各类器物的装饰。麒麟的形象也经过一番变化,将头绘成龙首并有两角,尾绘成狮尾等等。

温馨提醒:穿麒麟服的不一定就是四、五品官,也有可能是公侯驸马伯,所以你别随意跟人称兄道弟,小心人家参你一本。只有当你有了功劳,才有机会获得皇帝赏赐的麒麟服。

如果你侥幸当上了三品官,恭喜你,你有机会穿斗牛服

斗牛服:即补子上绣着斗牛的服饰——明朝的“斗牛”跟西班牙的“斗牛”可不一样!

西班牙的斗牛是真的牛,明朝的牛可是龙+牛+鱼+蟒的结晶体:龙头,牛角,蟒形(4爪),鱼尾。

同样,斗牛服也是皇帝特恩赏赐的服饰。除非立了大功,一般不轻易授予,偶有讲官破格获得。

如果你三生有幸当上二品官,恭喜你,你有机会穿飞鱼服

飞鱼服,即补子上绣着飞鱼(由古印度神话摩羯演变而来)的服饰,衣服的形制不拘。

飞鱼也不是鱼,而是龙头+蟒形+四足+鱼尾。

说起飞鱼服大多数人就会想起锦衣卫,以为飞鱼服是它的标配。实际上,飞鱼服是比斗牛服还高一级的赐服,一般小喽啰自然是无福享用的,锦衣卫头子和大内太监或其他皇帝赏赐的人才能穿。

如果你踩了狗屎运当上了一品官,恭喜你,你有机会穿蟒服

蟒服,即补子上绣着蟒纹的服饰,也称为蟒袍、蟒衣。

同样,这里的蟒也不是蟒蛇,而是近乎于龙的形象,只是龙为5爪,蟒为4爪。

蟒服是所有赐服中级别最高的,仅次于皇帝穿的龙袍,一般只有立功的文武大臣、属国国王或部落首领才有机会蒙恩,如魏忠贤、张居正、戚继光等。

对于布衣百姓来说,能披上一身官服就祖上冒青烟了,而赐服的地位远高于官服。获得赐服的人,就是皇帝最信任最宠爱的人。荣获蟒服者,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注意!以上服饰都是赐服,皇帝赏赐给你的,你才能穿。不赏给你,你不能抢,抢的话脑袋就搬家了——除非你当上了皇帝。

如果你做白日梦当上了皇帝,恭喜你,你可以穿龙袍了

龙跟蟒区别虽然不大,只是多了个爪子,但是龙袍跟其他赐服相比,可是耀眼多了。

首先,龙袍可以是明黄色的,龙纹也可是金龙,颜色上就独一份儿;其次,龙袍上还绣着日月星辰、群山等十二章纹,这也是别的服饰不能僭越的;最后,这世上只有两个人可以穿龙袍,一个是你,另一个是你爹太上皇,你亲儿子都不能穿。

总之龙袍就是为你打造的,穿上龙袍,你就是最靓的仔!

太监为什么穿蟒袍

在清朝不仅大太监可以穿蟒袍,就是一个七品县令也是可以穿蟒袍,当然在颜色上还是有区别的,只有皇族可用明黄、金黄及杏黄色,其他人一般为蓝色及石青色。蟒袍也叫吉服袍,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以及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

蟒服本身不是皇族专属,官方配置是给官员重臣的,主要途径是按品级穿着(《明史·舆服志》记载:文臣有未至一品而赐玉带者,自洪武中自学士罗复仁始。衍圣公秩正二品,服织金麒麟袍、玉带。)

还有赏赐,这里面不光有文武重臣,也有皇帝的宦官亲信(《大政记》:“永乐以后,宦臣在帝左右,必蟒服。”)明朝么,不奇怪。还有赏赐给藩王,应该也不算皇族吧。(《明史·舆服志》:“永乐中,赐琉球中山王皮弁,玉圭,麟袍,犀带。”)

这是一种有别于朝服的赐服,莽服和玉带是最高级别,类似于勋章,起表彰作用,平时不用穿,但是也可以穿出去装B。

太监的比较易得,朱棣开始,以后的身边太监必得的赏赐,大臣得的很少,貌似明朝中期才开始有大臣得到莽衣玉带。

明代太监穿的什么

明代宦官服饰的变化
1.皇帝赏赐为主
在明成祖起事期间,受到了宦官们的喜爱,宫廷内的很多宦官为他出谋划策,很多宦官也在站场上立下了功不可没的功劳,所以明成祖登基后,他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给予对他帮助的宦官一些权力,也会给他们恩赏一些服饰。在古代,皇帝所赏赐给宦官尊贵的服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种是宦官立下了汗马功劳,所给予的一些奖赏;另一种是博得了皇帝的高兴所即兴赏赐的服饰。这种赏赐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也形成了一种恶习。在正德年间,所出现的飞鱼服以及斗牛服,起初只有一、二品官员能够穿戴,这也是分辨上等官员与普通群臣的主要标志。而飞鱼服、斗牛服的来历则是因在服饰上专门刺绣有飞鱼与斗牛的图像而得名的,这两种服饰与帝王所穿的龙衰服极为相近,由此也说明了能得到此种服饰的赏赐也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2.宦官对服饰的自主更改
在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服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宦官由于位高权重,深得皇帝的喜爱,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服饰进行款式的更改等,以体现自身的独特性。有的宦官也新创了一些服饰,比如在万历时期,宦官自创祭服,皇帝对此也无任何异议,这也是开创了历史的先例。然而到天启年间时,宦官们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对传统的制度早已抛之脑后,使用真青代替青素,衣服衬里用玉色素纱进行装饰。不仅在颜色、款式上进行了大的改动,而且宦官还新创了一些其他图案比如金虎、灯笼等。明代宦官的服饰样式多样,而且在不同的季节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宦官服饰变化原因
明太祖制定服饰制度的初衷在于借助服饰来确立宦官的等级,更好的统治整个国家,所以在服饰设计中过多的强调了等级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服饰制度的实施,明太祖还专门颁布了相关法令,对拒不遵守的人员会做出严厉的惩罚,提高人们的认识,树立威信。明成祖朱棣登基后,逐渐打破了原有的服饰制度,他为了笼络人心,对一些身边的亲信大臣给予一些特殊的关照,比如赏赐他们一些超越法定等级规定的服饰。明太祖时期,将垂相制度直接废除,国家最高行政由六部尚书全权掌管,由于六部尚书权利过大,皇帝害怕内阁权利过大,起造反心理,为了保全自身地位,他开始培植一些亲信并委以重任,对这些亲信在宫内专门为其设立内书堂,聘请教授向他们传授知识,而且还给与这些宦官掌管的司礼监以“披红”的权力。因为宦官的“披红”权可对内阁的“票拟权”造成一定的牵制,确保政治局面处于均衡发展状态。此外,皇帝对宦官的重用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以稳固自身的地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代初期,服制的出现时基于礼制的基础上而逐渐确立的,但到了明中后期,服制则逐渐摆脱了礼制的束缚。纵观明代宦官服侍的不断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明初的礼治思想在明朝的实践过程,皇帝滥用权力赏赐服饰外,也更多的表现出宦官们的越权行为,皇帝的不断纵容也是造成宦官服制被打破的主要因素。

明初的宦官大多只做一些清扫、传令等杂役。有品级的宦官着葵花胸背团领衫,乌纱帽和犀角带。没有品级的官宦着无胸背花的团衫,乌纱帽和乌角带。

左右监丞为五品,少监为从四品,一般皆束犀带,得麒麟服。太监为正四品,而自太监往上,才敢穿这斗牛服。再得到晋升方可穿飞鱼服,而最为尊贵的便是蟒服。如果是能够得到皇帝格外倚重和信赖的宦官,他们当中有些是因为年高望重、恪守本分,有些是因为祸乱朝政、极尽谄媚,都有可能获得玉带作为赏赐,可以说是无上的荣光。

不过这些荣耀对于小乙来说也并非遥不可及,只是小乙没生在“好年代”。愈至明代中后期,皇权式微,宦官权力日渐扩张,而宦官们的服制愈加有违礼制,更加地随心所欲。原本宦官着青素衣,也就是衣服的材质夏天用绢,冬天用玄色纻丝,可天启年后,宦官们用真青、油绿纱代替青素,里面还搭配玉色素纱,总之喜欢怎么艳丽就怎么来,全然不顾礼法和皇权尊严。

除了对服饰的质地、颜色进行修改外,宦官们还“创造性”地将金虎、金兔、金灯笼等图案纹在衣服之上。如果不中意这些图案,也可以直接用蟒纹、穿蟒服,那个时候无论你等级高低,谁都可以穿蟒服。虽然没有大金链子大手表,但有钱的宦官仍旧可以给自己整一个玉制牙牌,上镶青红宝石珊瑚或黄绿琉璃珠,再辅以珍珠为牌穗,好不富贵祥瑞,单这一牙牌,便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