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春秋战国时期有银子了吗
- 古代为什么不多造银子
- 为什么贵州少数民族白银多
- 古代如何从矿石中提取银
有。我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尚书·禹贡》一书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把银作为货币。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有银子。
春秋战国时候黄金白银就有流通了,不过那时候一般市民是用铜币。黄金一般为大商人行贾经商所用。还有各诸侯王室、以及大臣们也习惯用黄金收买贿赂权贵。吕不韦设计营救子楚的时候就是用黄金收买看守子楚的官员。有史料记载。赵国长平之战后,赵王过世,燕王喜就命令丞相剧辛带500两黄金给新登基的赵王做见面礼。
剧辛以为自己是燕国使臣,赵王一定会礼遇他,而赵王仅用正常礼仪接待他,所以他回国劝燕王出兵攻打赵国。
古代为什么不多造银子古代银子做为一种货币,广泛的在市场上流通。人们用银子购买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的一种形式。古代银子由官府向社会投放,并且需要通盘考虑,因为银子投放的数量多少,会直接影响社会的通货膨胀,如果不当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古代不能多造银子。
古代不多造银子,主要是白银矿产很少。加之古代矿冶技术水平很低,所以黄金白银主要是衡量价值的尺度,而无法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我国古代也有官银碎银流通,但数量相对于铜钱来说很少。
一是银子当时很值钱,不是一般平民可消费起的,主要拿来交苛捐杂税。
二是国人已经养成了用铜钱的习惯,不愿意再增加一种负担。
因为中国几千年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铜钱,金银做成银锭,从南宋时代随着海外贸易的开展,铜钱开始流往海外,到明朝时代,因为明皇帝向纳贡国送回礼,以及日本等国有目的收集中国足钱,来铸造薄钱,导致铜钱减少。加之明政府无节制的发行大明宝钞,致使钞票贬值,造成用钱荒。明朝中期银两逐渐成为主流货币,因为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高,一锭银子可换很多铜钱,国人往往把银锭剪碎用。
为什么贵州少数民族白银多用银子制作首饰,这是她们的传统文化,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经常去云南、贵州等地旅游的朋友,肯定是见识过少数民族姑娘的大方美丽,特别是她们头上那花枝招展的银饰,把她们衬托的是愈加漂亮了,十分的惹人喜爱。那么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她们为什么喜欢用银子做首饰呢?而且看她们头上银饰的分量还挺重,这又是从哪来这么多银子呢?
其实,古时候的人们使用贵金属作为饰品材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少数民族使用银子做饰品材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银子比金子价格更低,也更容易获取,成本比金子低很多。另一个就是因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冶炼技术比较落后,白银比黄金更容易加工成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少数民族喜爱用银饰的原因。
古代如何从矿石中提取银1、第一道工序是磨矿:先将矿石放入水碓,通过水力作用将大块的矿石粉碎,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2、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就是将矿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留下含金银较多的粉末,行话叫精矿粉。3、第三道工序叫制团烧结。也就是将含金银的粉末和米饭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烧结成松脆的矿团。4、第四道工序叫铅还原冶炼。将矿团铅混合熔炼,进行化学置换,形成含金银的铅块。5、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银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白银。
早在公元前4000年,人们已知道从矿石中冶炼银。在科学思维萌芽时,发明了吹灰法即烤钵冶金法,从硫化物矿石主要是方铅矿中提取银,“吹灰法”工艺是恶银加熟铅在熔炉中共炼,银和铅形成低熔点合金,下沉到炉底,熔渣上浮,大火燃烧时,空气对流,铅即氧化成PbO,随大气排出,铅氧化完毕与银分离得白银。
公元前1000年,希腊的一些重要铅银矿已经开采,公元前1200? 1100年在西班牙开采的银矿、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古代东欧地区开采的银矿以及罗马帝国时代在广阔地域开釆的银矿等大多是铅银矿,都是通过还原铅银矿获得金属银。很少有文献记载吹灰法从硫化物矿石主要是方铅矿中提取银的详细工艺。
我国在夏代已使用金、银、铜,因为自然界罕见单独的纯的自然银,可认为此时所使用的银是通过矿物冶金方法提取的。在公元前475?225年期间,我国已有较先进的Au、Ag分离冶金提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