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鞭督邮者到底是张飞还是刘备 古代官印挂哪方

目录导航:

  1. 怒鞭督邮者到底是张飞还是刘备
  2. 以挂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3. 古代辞官说法
  4. 绶带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5. 古代的腰牌如何辨认
  6. 求“挂印悬牌”的解释
  7. 月潭赋原文
怒鞭督邮者到底是张飞还是刘备

《三国演义》和戏曲里都有“怒鞭督邮”这一段,但他们都说成是张飞所为,搞得生动夸张,但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刘备当安喜县尉不久,朝廷诏令各州郡,淘汰县级以军功为长吏的人,刘备也在被淘汰之列。

负责裁汰工作的督邮来到刘备的地盘,刘备前去求见,可督邮装病不予接见。

刘备大怒,带人冲进去将督邮绑出,将自己的官印挂在他脖子上,并狠狠的抽了他二百鞭,弃官而去。

以挂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挂开头的成语:

挂肠悬胆 挂灯结彩 挂肚牵肠 挂肚牵心

挂冠而归 挂冠而去 挂冠归去 挂冠归隐

挂冠求去 挂冠神武 挂席为门 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 挂一漏万 挂印悬牌

以下是以挂开头的成语:

一、挂一漏万: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二、挂印悬牌: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三、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四、挂冠求去: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五、挂冠归去: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古代辞官说法

告老、解官、请老、乞骸骨、乞身、移病、谢病、致仕、解印、致政、解佩、初衣、告归、移疾、投冠、解组、解绶、解龟。

1、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

古代辞官的说法18种 :告老、解官、请老、乞骸骨、乞身、移病、谢病、致仕、解印、致政、解佩、初衣、告归、移疾、投冠、解组、解绶、解龟。

古代信奉儒家文化,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同等重要,很看重家族观念。

1.乞骸骨、告老

“乞”是“请求”的意思,“骸骨”指的是尸骸,意思是使自己的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这是古代最常见的辞官的委婉说法,用于官吏自请退职。

苏轼在《范增论》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汉采纳陈平的离间计,造成楚国君臣关系失调,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暗中勾通,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知情后大怒,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如此境况下,范增以“乞骸骨”辞官,实又满含怨怒。

与“乞骸骨”相同的说法还有“乞休”,“休”的意思是“休息、歇息”,也是自请辞去官职。

2.称病、移病

说自己有病。古代官员上书称病,多是辞官的托辞。《汉书?萧望之传》记载:“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

3. 拿“孝”做借口,拿父母祖父母当挡箭牌

三国结束,天下归晋。晋武帝司马炎征召陈密出仕,陈密不愿,于是他就写了一篇《陈情表》,呈给了司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为主旨,说他幼时,伶仃孤苦,多亏了老祖母把他抚养长大。而今,祖母已老,又长年卧病在床,恳请司马炎体谅他的苦衷。

4. 直接走人

《后汉书?逢萌传》:逢萌因为王莽杀了他的儿子。他对朋友说,再不走就要杀到我了。“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于是将官帽高高挂起,与家人一同归隐。

古代辞官有至仕的说法。古代官员如果发现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朝廷不符,或者自己年老体衰,就是向皇帝上表请求至仕。

如果这个官员曾经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皇帝会驳回他的请求,官员需要连续上三次,皇帝才会批准,这也是皇帝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

还有一种辞官是挂印而去,直接把官印挂在官府之中,自己潇洒离开,不过这种方法很极端,少有人用。

1.乞骸骨、告老

“乞”是“请求”的意思,“骸骨”指的是尸骸,意思是使自己的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这是古代最常见的辞官的委婉说法,用于官吏自请退职。

我国古代官员“辞官退官”的说法:告老、解官、请老、乞骸骨、乞身、移病、谢病、致仕、解印、致政、解佩、初衣、告归、移疾、投冠、解组、解绶、解龟。

1.乞骸骨、告老:“乞丐”是“求取”的意思,“骸骨”是指尸体,意思是让自己的尸骨可以安葬自己的家乡。辞官的委婉用语在古代最为普遍,为官员自请退职。就这样一件事,苏轼在《范增论》中记载,汉人采用陈平的离间计,造成楚国君臣关系失调,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暗中勾结,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知道了这一点,范增非常生气,他说:“天下大定,君王要自立,要把他的尸骨赐给他,要他以“乞丐”的身份,他说:“天下大事都定了,君王要他来,要把他的尸骨赐给他。”和“乞骸骨”相同的还有“乞休”,“休”的意思是“休息,歇息”,也是自请辞官。

2.古代中国没有成文的君权制度,汉废郡县之后,只有从董仲舒“屈君而伸天”的思想才能发展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官僚体制,用董仲舒的话来说,是“君臣离合”。但是因为君权天授,臣子若与皇帝不合,那就只能退官一途,限制君权。

3.古代官员离任后会选择回乡,是因为古人有很重的“叶落归根”思想。远古信仰儒学文化,而儒家则强调修身齐家,十分重视家族观念,一个人一出生,便入族谱,死后也安葬在家族的祖坟里,一旦死在外面,灵位进不了家族祠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棵树不管长得多高,在叶子凋谢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土地。

绶带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在中国,绶带最早出现在周代,是一种系帷幕或印纽的丝带。巜史记》中记载:“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因为绶带常系于印上,绶带又有“受”之含义,承绶环印,以示官位?禄,有荣誉象征之标志。

古代西方国家也有佩绶带的习惯,1688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第一个正式法庭,而绶带是法官服必不可少的部分。

各种绶带的颜色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意义,在我军2007式军服中,军官着礼服,仪仗队,军乐队着礼宾服,文工团着演出服时也都要佩带绶带。

在中国古代,绶带就是一种用来系官印、勋章,以及用来表明自身身份的彩色丝带。并且绶带出现的年代非常久远,早在中国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周礼》记载,“授组绶,所以系帷也”。在周王朝时期,绶带被用来系挽垂帘。除了这一作用之外,绶带也被用来系玉佩等饰品,并且不同绶带式样还代表着佩戴人的地位高低。

《礼记》记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也就是说,绶带被赋予了代表阶级地位的意义,从周天子到各诸侯,再到平民百姓,哪一阶层的人可以使用哪一种样式的绶带,都有着明确规定,不得逾越使用。

战国时期后乃至明清时期,绶带的作用逐渐多样化,绶带的代表意义有进一步得到了丰富。除了穿联玉器外,绶带还被用来系官印,并由此发展出了等级深严的印绶制度,每个等级的官员的印绶颜色也都有着明确规定:从三公配紫授、九卿配青授、到最后的五百石以下官员配黄授,绶带的颜色和式样可以用来表明身份地位。

而在西方,绶带的历史也同样十分悠久。在远古时期,便有了佩戴绶带的习惯,绶带不仅仅象征着身份等级,还象征了荣誉。在他们的勋章、奖章上都会配有绶带,并且勋章不同,颜色也不同,可以通过绶带颜色来区别不同奖励。

根据史料研究,最早在军装上使用绶带的近代军队里的军事参谋。他们在平常需要进行大量推演。而为了方便记忆,参谋们经常在军事地图上写写画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笔用作标记。因此,这些军事参谋需要随身携带大量不同颜色的笔。最开始时,他们将这些笔放置在军装上衣口袋里,但是这样十分不方便。后来为了方便取用,参谋们便在自己军装上挂了一根绳子,将笔挂在上面。渐渐地,这一习惯就得到了保留,并且在军队中推广开来,但是为了军装的整洁,人们慢慢地便用绶带替换了这根绳子。

中国在军服中使用绶带的时间并不长。

晚清时期,清政府效仿西方国家,组建了新式部队,仿照西方军制建立起新的军队管理训练等制度,而授勋制度也在这一时期被一同引进了。但是在这一时期,并未明确规定授勋需要佩戴绶带。

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沿袭设立了授勋制度,并且对授勋仪式有了更为全面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被授勋者需要“由左肩斜至右肋下”佩戴绶带。除了授勋时会使用到绶带之外,在北洋军和国军中,将官以上级别军官拥有定制礼服,在这些将官出席重要庆典时,是需要身着常服,配戴金黄色绶带的,这是将官地位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在1955年向全军配发了55式军服,并且首次有了常服和礼服之分。但是在这一时期,军装的设计秉承艰苦朴素、简洁经济的理念,并未将绶带作为礼服的一个元素,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1987年。

因此从建国后到1987年,在这将近4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军装上并不能佩戴绶带。即使是87式军服,也仅仅只有仪仗队、文工团、军乐团以及驻外武官的礼服上佩有绶带,其他军种依旧没有配发绶带,这个现象一直到97式军服配发后才得到了改变。

解放军军服上的绶带与历史上的北洋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不同,并没有等级之分,既不代表奖励,也不代表身份,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统一使用同一样式的绶带。

古代的腰牌如何辨认

介绍下古代皇宫贵族身份象征的腰牌、令牌、金印。

首先介绍下腰牌的含义。腰牌是古代官员日常所佩的身份符信,相当于今天的通行证,因系挂于腰间,故称腰牌。金印顾名思义,为金质印玺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

1.清 铜鎏金令牌

铜令牌通体鎏金,雕刻双龙腾于云间,令牌分为两块,反面各阳刻阴雕“圣旨”二字,两牌可合二为一,合符为皇宫和都城夜间特殊的放行证,夜间出入禁门,只有持与该门阴文相符的阳文一片,验证无误,才许放行,否则虽称有旨亦不得通行。

2清 礼部尚书令牌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3 清乾隆 青白玉大清吏部尚书之令牌

吏部为清代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尚书,清又有称天官,官及正二品。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4 清乾隆 金质斋戒腰牌

是清宫行斋戒之日,参与活动者所必须佩带的实物凭证,拥有者非公即爵。

5 晚清 权充钦使大臣维新恩赠金质腰牌

文字周环绕鲤鱼跃龙门图,外圈勾勒回纹。腰牌錾刻工艺精湛,不可多得。

6 辽代 黄金令牌

7 辽代 萧太后 摄政期间使用的金令牌

萧太后(953年-1009年),名萧绰。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萧燕燕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蕃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与宋讲和,坐收岁币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

8 唐 龟钮金印

说明:质沉泽艳,正方形。章体呈斜角方形,上窄下宽,钮为一镂空四足站立乌龟,短尾弯垂,头部前昂,眼嘴分明,上壳錾刻组组半圆形龟壳纹,印面阴刻四字篆文。章制小巧精致,工艺制作精良。重:29克

9 晋 晋归义羌侯金印

金质方形驼钮,印文为“晋归义羌侯”。文字刻划自由率真,雄强奇肆,极为精美。此印为晋政权颁发给羌族首领之官印,极为少见。

10 东汉 “关内侯”金印

此印为赤金。扁柱体,顶部龟形钮,龟首高昂,张鼻怒目,龟背隆起,四肢粗壮做匍匐状,腹下镂空。眼、口、鼻、趾、甲殻清晰可辨,尾下垂。正方形印面上有两行阴文篆书“关内侯印”四字。

关内侯,爵名,战国秦置。三国魏定为第十等,

求“挂印悬牌”的解释

印累绶若: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一步一个脚印: 比喻做事踏实。

金印紫绶: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画沙印泥: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挂印悬牌: 悬:挂。

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飞鸿印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封金挂印: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心心相印: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月潭赋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