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如何划分的
- 古代书院的祭祀对象有哪些
- 关于“书院”的古诗有哪些
- 古代教书的地方
- 古代的学校叫什么
答:书院是古代的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
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
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建造书院选址非常讲究,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例如长沙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人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横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
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基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高等级的书院,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
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谷也比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
若遇名师大家讲课,则远近学子云集听讲,每当此时常常讲堂坐不下,因此很多书院的讲堂建筑做成一面全开敞的轩廊形式,当听讲人多容不下的时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岳麓书院宋代最盛时期,著名学者张拭主持书院,远道请来大哲学家朱熹讲课。朱张二人虽然同属理学正宗,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学术思想仍有差异,两种不同年观点一起讲授论辩,成为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学者云集听讲者逾千人。
今天岳麓书院讲堂上仍然摆放着两把椅子,便是对当年朱张会讲的纪念。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
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挂在此处。
中国古代的祭祀其含义是感恩和纪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祭祀人物来教育后人。所以教育场所——学宫、书院都必定有祭祀的建筑。
学宫有文庙祭孔子,一般书院中虽然没有完整的文庙,但也有专门祭祀孔子的殿堂。除此之外,每个书院还有自己独特的祠庙,用来纪念该书院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书院中的这类祠庙叫“专祠”。
专祠,其建筑体量不大,其风格朴素淡雅而庄严,透出一股肃穆的气氛,让人顿生崇敬之意。
书院作为古代的教学场所,今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书院那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今天仍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有些方面基至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
中国古代书院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
书院是民间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盛行于宋初,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第一,书院的组织机构比较精干,一般只设山长(或称洞主、主洞)总理其事,规模较大的书院增设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助山长工作。书院的主持人多数是书院的主讲,脱离讲学的管理人员很少。
第二,书院是教学机关,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重视学术的交流和论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不仅师生共同参加学术争辩,而且常与地方上的学术活动紧密结合,使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第四,书院讲学实行“门户开放”,一个学者可以在几个书院讲学,听讲者也不限于本院生徒,常有慕名师而远道前来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
第五,书院比较重视生徒自学,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人有所侧重,发挥专长。一般都以自修、读书为主,辅以教师指导,质疑问难。成绩考核多重平时表现,不仅视其学业,尤重人品与气节的修养。
第六,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感情相当深厚。主讲书院的名师学识渊博,品德过人,并且献身教席,热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学生是慕名师而来,能够虚心求教,立志成人,尊重教师。因此,中国教育史上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教学中体现得十分突出。
第七,书院的经费多以自筹为主,有较大的自主权,常常组织师生共同管理或监督各项开支。经费重点用于教学和学术活动,其他杂项费用所占比重甚低。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1、中规中矩、礼仪至上
书院在古代就是用来藏书和广纳门徒,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正如现在的学校一样,建筑都是中规中矩的。所以中国古代的书院建筑便像有据可循一样,大多数的建筑多是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书院强调中规中矩,尊师重道,所以这种布局有一种约束天性的感觉,但是又不失美感,一切井然有序、端庄凝重、礼仪至上。
从细节入手,还可以发现更多的模式划分。多数的书院建筑虽然类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就是因为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暗藏玄机,有着很多细微不同的建筑形式。
如第一种串联建筑形式,它是一种多院落沿着纵深方向轴线的串联布置,更是中国古代书院多进院落布局的基本形式。而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大多是采用这种串联的庭院布局形式。
像应天书院,从南往北的纵深方向上,沿着轴线组成了三组串联多进院落。第二种串并联形式,串并联布局是多进建筑群在纵和横两个方向都具有着规则的轴线对位关系。
像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体建筑,从这里划分中轴线,可以依次产生五个主次轴线,所有的主次建筑,依据地形地势依次有序地并列,每个主次轴线的关系对称而整齐。第三种串并列形式,这种形式下的多进院落都是分别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上的轴线对位。
像嵩阳书院,整体建筑群有着两条纵深方向上的轴线,其中有五个院落布局在主轴线上,它们是主体建筑,考场建筑群因为在次轴线上,所以是次建筑群,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上的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的一种形态。
每个不同的建筑模式各有不同的美感,但是总体上又寄予了古代建筑人员对书院建筑的美好期许。
2、依山傍水,与环境完美融合
所有建筑都是与环境脱离不开的,商铺为了挣钱盈利将铺子设立在大街上,而书院中的师生是求学问道,所以历代书院的选址都极为讲究,多是依山傍水,感悟自然。书院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所以会根据自然环境中的地形特点而设计建筑。
与自然融合的建筑并不好建造,在设计书院的路上,也难倒了不少名工巧匠。人们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聚会在树林中排排坐的形式,虽然能够近距离地与自然接触,但是不符合书院的整体氛围。最后,在无数建筑设计者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建造能够和自然相互融合的建筑方法。
这种书院的建造就地取材,施法于万物生存,又顺应了自然的发展。那就是将建筑掺杂在自然中。而书院建筑中的园林就是蕴藏自然的重要一部分。大文学家董仲舒曾经指出过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在书院的园论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园林建筑群是人们为了融合自然的产物,它在双峰夹持中设置关隘,在林壑幽闭楚建立山亭,在广阔处设立长廊,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风格特点。
在书院园林的设计中,就是把建筑看作了风景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让书院中的师生体验到自然,感悟到自然,和自然面对面,阐述自己的渴求。
四大书院就是自然和建筑融合的典范。岳麓书院,游廊曲折,从廊上可以看到自然风光,从远处看。游廊和自然融为一体,高度和谐。白鹿洞书院坐位于庐山的五老峰山下,临靠贯道溪,是个依山傍水的好位置。读书人的心气在自然的熏陶下恐怕能够更上一层楼,正所谓是,“此心聊与此山盟”。书院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为后世留下了更好的技艺观瞻。
3、错落有致的趣味性
虽说书院的布局在整体上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可观。但是其中附属建筑群的安排更是有着深层的奥秘。规矩、齐整是书院建筑的特点。所有的建筑群落,放到整体去看,都是规规整整的。如果千篇一律就体现不出中国古代匠人们的良苦用心了。
根据书院附属建筑群的功能性质不同,古代建筑匠人们通过环境特点和美觉感受,调控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正如最明显的岳麓书院来说,从主体建筑的中轴线上和次轴线上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附属建筑群落。
虽然在鸟瞰上,它们基本一致,但是只有真实地面对着这些建筑群落才能体会到它的不同来。从头门到讲堂,再从讲堂到教学斋,再从教学斋到文庙,层层递进的院落,营造了一种庄严、幽远的感觉。
而且在空间上观感岳麓书院,每个建筑群都错落有致,建筑匠人们运用光影变幻给人们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顺着中轴线走,景色纷纷变幻,走得越深,景色越妙,虽然“庭院深深深几许”,但是有着美景相伴,便不觉得深远无趣,反而有一种完美契合的趣味性。
古代书院的祭祀对象有哪些古代书院的祭祀对象有主要有至圣先师、地方乡贤、学术大儒和地方官员。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教育机构,祭祀是书院的重要典礼。陕西书院祭祀对象主要有至圣先师、地方乡贤、学术大儒和地方官员,书院祭祀一般在孔庙或大成殿、文昌阁、藏书楼进行,祭祀相关事宜都有严格规定。明清时期,陕西书院祭祀是对学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有助于人文教育和乡土礼仪风俗的形成。
书院的主要祭祀对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孔子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尊谥为“大成至圣先师”。
南宋咸淳三年(1267),宋度宗诏令以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子思)、孟轲四人配祭孔子,称为“四配”。
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合议曰:“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
书院祭祀是指古代书院师生崇奉先师先贤的祭祀活动,为书院教育方式之一。
西周学校已有祭祀。《周礼·春官宗伯》郑玄注:“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
汉唐以来,州县学校都有祭祀先师孔子的定制。书院承官学亦建专祠,除祭孔外,并扩展其祭祀对象:本院所尊崇的学术大师。宋朱熹创竹林精舍, 释祭先 圣先师,以周、程、邵、司马、豫章、延平七先生从祀
关于“书院”的古诗有哪些关于“书院”的古诗,例如:
1.白鹿洞书院
[宋] 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2.《书院》宋朝·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3.题马洲书院
元·王逢
蝌蚪秦皆废,灵光鲁独存。
豆笾漂海国,丹雘暗淮村。
苔藓花侵础,蒲芦叶拥门。
青春深雾潦,白日老乾坤。
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尊。
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
先辈俱冥漠,诸生罢讲论。
断编尘树冷,遗像网虫昏。
尽变衣冠俗,终归礼义源。
江南游学士,瞻拜敢忘言。
1、《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宋·张栻
2、 《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宋·胡宏
3、《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宋·方回
4、《拟九颂·峨峰书院》宋·程公许
5、《寺前书院》宋·郑刚中
6、《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宋·黄庭坚
7、《黄沙书院》宋·辛弃疾
8、《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唐·李隆基
9、《白鹿洞书院》宋·朱熹
10、《咏华林书院》宋·孙何
古代教书的地方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叫法,以朝代发展可分为:
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庠(xiáng )】殷商时代的学校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4、【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5、【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6、【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1.古代老师教书的地方叫做书院。
2.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古代教书先生教书的地方有大有小。大的叫学堂,通常由知名高威望先生授课,相当于中学。私塾则是相对小点,先生也不是很出名相当于小学。
平民上是私塾 、贵族官僚书院(平民中也有) 王子王孙太学
古代的学校叫什么在古代中国,学校通常被称为“书院”或“学宫”。在古代希腊,学校称为“学院”(Academy)或“体育场”(Gymnasium)。
在古代罗马,学校被称为“学堂”(Schola)或“公共学校”(ludus publicus)。
在古印度,学校被称为“夜学”(Gurukula)或“僧院”(Vihara)。不同古代文明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来指称学校。
古代学校的名称因时代而异。夏代叫“校”,殷商时代叫“庠”,周代叫“序”,周朝叫“学宫”,齐国叫“稷下”等。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乡学则是地方性的学校。
古代的学校通常叫私塾和书院等
古代的学校可以根据其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不同。以下是古代学校的一些例子:
1. 庠(xiáng):庠起源于夏商时期的早期学校。在《礼记·王制》中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这里的校、序、庠都是古代的学校。庠主要负责教授礼仪、音乐等。
2. 序:序是商朝时期的一种学校。商朝时期,序主要负责教授射箭、驾车等技能。
3. 大学:大学起源于周朝,是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主要教授礼、乐、射、御、书、数等知识,培养统治阶级的人才。
4. 小学:小学是古代的初级教育机构,主要教授文字、算术等基础知识。小学通常设在贵族家庭中,由家庭教师负责教学。
5. 私塾(sī shú):私塾是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通常由私人设立。私塾教授的内容与家庭教师类似,主要包括文字、算术等基础知识。
6. 书院(shū yuàn):书院是古代的学术机构,起源于唐朝。书院通常由私人或政府设立,规模较大,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书院的主要功能是教授学术知识,培养学者和官员。
7. 科举制度下的官办学校: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科举人才,官办学校在宋、元、明、清等朝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官办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官员。
这些古代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共同为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