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人类喝酒的历史有多久了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灵长类最早可能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饮用酒精,其来源可能是森林中地面上成熟发酵的浆果。
一般认为古人最早是在大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酿制酒精,当时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人欣喜地发现水果和蜂蜜经过发酵可以产生一种喝后令人感觉陶醉的液体。然而最新的发现显示我们的祖先实际上早在大约1000万年前便已经对酒精习以为常。
科学家们现在相信,当我们的猿类祖先从树上下到地面并利用双足行走时,他们便开始捡食地面上掉落的发酵浆果。长久以往,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身体便逐渐学会了消化酒精成分。
美国圣达菲学院的专家们研究了ADH4基因,这组基因的功能是产生用于消化人体内酒精成分的酶。
按照先前的认识,这种酶应当只有在我们的远古先祖们酿造出酒精之后才会存在于人类的体内。但科学家们却惊奇地发现早在大约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这种酶便已经出现了。
这项发现也解释了为何在今天仍然主要在树上生活的猩猩仍然无法消化酒精,而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却可以。
圣达菲学院教授马修卡里根(Matthew Carrigan)表示:这种变化暗示存在于人类,大猩猩和黑猩猩体内的这一基因组在至少1000万年前便开始起作用,消化摄入体内的发酵浆果中含有的乙醇成分。这一结论与此前认为酒精仅有大约9000年历史的认识大相径庭。不过至少在大约9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开始懂得酿造技术,从而得以制造究竟含量高于一般自然发酵浆果的液体饮料。
他说:我们的猿类祖先在大约1000万年前,它们刚学会下到森林中的地面上两足行走之时也同时获得了能够消化乙醇的消化酶。与此同时,由于森林地面上捡食的浆果通常相比挂在树上的浆果具有更高程度的发酵,因而也含有更高含量的酒精成分。因而这一转变或许也就代表着我们的祖先第一次适应或面对在日常饮食中出现大量乙醇的情况
那些不能消化发酵浆果的灵长类可能已经消亡,因而未能将他们的基因遗传下来,而那些能够消化酒精的成员则成功地存活了下来并繁衍了他们的后代。
这一关于ADH4基因的演化历史是采用取自28种不同哺乳动物的基因样本的分析数据重建得到的。这些样本中包括了17种灵长类动物,样本和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大型的开放数据库或保存完好的组织样本。
人类酿造酒精的最早证据来自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在一处考古地点,人们发现了粘土制造的罐子,其中遗留有酒石酸成分的痕迹,这是酒类中含有的主要酸性物质之一。
部分考古学家甚至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认为发生于大约1.1万年前的整个人类新石器革命都是由人类对于更好的酒类以及对饮用酒精之后产生的陶醉感的迷恋追求而产生的。
美国宾州大学考古学家帕特里克迈克格文(Patrick McGovern)宣称史前人类社会会囤积小麦,大米,玉米,大麦以及小米,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酿造含酒精饮料。他相信早期的人类祖先农民们每天的口粮便是营养丰富的混合物,一半是水果,一半是美酒。
人类喝酒的历史,几乎和禁酒的历史一样长。你在百度一搜就出来了,最早提出禁止喝酒的是大禹,第一个颁发的禁酒令是“酒诰”,周公旦。禁止人们随意喝酒,规定只有祭祀、打仗、重大节日时候能喝酒,其他时间聚众饮酒,一律杀头,非常严苛。 这么严苛的禁酒令在中国历代都有继承,商鞅、秦始皇、到朱元璋、乾隆都有像周公这样禁过酒,但都没禁住。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对酒欲不能罢? 是因为:酒是唯一一种人的胃肠道吸收,缺作用于人的神经的食物,能让人产生愉悦,兴奋的感觉,“号称生命之水”!如果我们拿一个特殊的放大镜来看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枷锁幼儿园到大学到工作到结婚生子,有老师、家长、妻子、孩子管着你,这些就是隐形的枷锁。某天你喝下半斤白酒,发现套在你身上的枷锁“嗖”地全不见了,你忘记了所有的束缚。 于是,天是老大,你是老二! 什么领导、妻子、孩子、房子、信用卡等等的牵挂,都飞到九霄云外。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酒这个“生命之水”,在醉而未醉的那刻,让我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让我的灵魂自由放飞。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灵魂的自由,人戒不掉喝酒。 有句话说得好:我不是戒不掉酒,我是戒不了朋友!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 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二 箪醪劳师
东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为了实?quot;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 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 投醪河"。
类似的历史故事如<<酒谱>>所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秦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
三 鲁酒薄而邯郸围
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候,鲁国恭公后到并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份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发兵与齐国攻鲁国。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
四 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五 汉高祖醉斩白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末期,刘邦(汉高祖)做亭长时,往郦山押送劳工,但在路上,劳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丰西泽中,将劳工放走,结果只有十来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夜中,刘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报道,前面有一条大蛇阻挡在路上。请求让我们回来。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说:是壮师的跟我来,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刘邦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路开通了,走了数里路,刘邦困了,倒头就睡着了。有一老妇人在蛇被杀死的地方哭,有人问哭的原因,老妇人说,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有人又问,何以见得你儿子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 因挡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斩。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刘邦,刘邦听后暗自高兴,颇为自负。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科学家发现,在人类进化史上,从猿猴可以直立行走和储藏水果开始,他们的身体就已经具备了消化和吸收酒精的能力,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开始接触酒精的最早源头。
佛罗里达州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研究所(Foundation for Applied Molecular Evolution,FAME)的主管斯蒂芬·本纳博士(Dr. Stephen Benner)对《葡萄酒搜索》(Wine Searcher)网站的编辑说:“人类从1,000万年以前就开始接触酒精,最初的酒精是在水果(比如葡萄)中出现的。经过了1,000万年,现在人类应该已经可以很好地适应葡萄酒中的酒精了,这对葡萄酒消费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
本纳博士的团队发现,现代医学有一种趋向,就是把人类患病的原因归咎于人类本身无法适应进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比如,现代医学认为,腰部疼痛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糖尿病和高血压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类开始食用高卡路里的食品;酒精中毒之所以出现是由于人类发明发酵这种工艺后开始饮用酒精饮料。
本纳博士接着指出,由于批量发酵需要使用到陶器和玻璃罐子,所以很多研究者推论,在旧石器时代,这些陶器和玻璃器皿还不存在,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并没有机会饮用酒精。
不过,本纳博士的团队认为,以上观点几乎都可称得上是“反科学”的,所以他们开始着手进行这项新的研究。他们收集了24只灵长类动物身上的乙醇脱氢酶(即ADH4)基因序列,其中包括大猩猩、新世界猴子、旧世界猴子和狐猴等。乙醇脱氢酶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大量存在于动物的食管、胃和肠中,也是酒精代谢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酶。
本纳博士的团队研究了六千万年以前、接近恐龙时代的乙醇脱氢酶的基因序列。在实验室里,这些古老的乙醇脱氢酶被重新复活,并用来进行新的研究,以观察它们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什么变化。
本纳博士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十分惊人。虽然大多数的古灵长类动物无法有效地代谢酒精,然而,从600-1,200万年前开始,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第一批可以直立行走和搬运食物的原始人类慢慢地发展出完善的消化系统,可以代谢酒精。这些酒精来源于发酵的水果。树上的水果掉到地面后,由于外皮被擦坏,会慢慢受到酵母菌的侵蚀,进而发生酒精发酵,使水果中出现酒精。那些食用并吸收了这些带有酒精的水果的原始人因而拥有了更多的食物,也就拥有了更高的存活几率。
如果本纳博士团队的研究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现代社会中种种与酒精相关的病症并不是由于人类的身体无法代谢酒精而引起的。本纳博士指出,事实上,人类的身体早从旧石器时代之前就已经可以适应酒精了。当然,那时候的酒精饮料的浓度远没有90%那么高。
2009年,科学家们发布了目前公认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阿尔迪(Ardi)的详细情况。本纳博士开玩笑说:“没有酒精,阿尔迪和其他同伴聚会的时候能玩得很开心吗?”估计不会很开心吧,不过他的后代们,也就是现在的我们,因为有了各种酒精饮料,一旦开起聚会,都会热闹开怀的很。
人们一度认为,饮酒始于大约9000年前,当时人类把酿酒作为一种储存食物的方式。新研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开始饮酒的时间应提前至大约1000万年前,那个时候人类祖先正从树栖转向地面。
美国圣菲学院的科研人员分析了28种哺乳动物体内“乙醇脱氢酶4”的进化史。“乙醇脱氢酶4”分布于胃肠道中。并不是所有“乙醇脱氢酶4”都一样,有些动物的“乙醇脱氢酶4”具有代谢酒精的能力,另一些动物却不具备这种能力。
科研人员通过对这些动物体内的“乙醇脱氢酶4”测序发现,大约1000万年前,人类祖先体内“乙醇脱氢酶4”出现了单个遗传突变,能赋予了他们更强的乙醇代谢能力。这一时间正值人类祖先开始适应地面生活,代谢乙醇能力的增强,能够帮助他们在食物稀缺时食用落到地面的高度发酵的水果。
研究人员表示。大约10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获得了增强乙醇消化的脱氢酶,这个时间接近于开始在森林地面生活的时间,而我们更古老的树栖祖先体内的乙醇脱氢酶4并不能有效氧化乙醇。这种变化说明在原始人类适应地面生活的阶段,他们接触到含乙醇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多。
这项成果不仅对理解原始人类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了解酒精引起的许多疾病。
酿酒的起源
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贮存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
真正称得上人工酿酒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开始的。这时,人们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尔后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这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已开始用苦味剂酿造啤酒。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耕作农具,即出现了农业,这为谷物酿酒提供了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
从利用含糖野果酿酒到人工栽培果树酿酒,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直到公元前46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才开始种植葡萄并用以酿酒。
从自然酿酒到人类模仿大自然自酿酿酒,再到有意识的进行酿酒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酿酒的发明是人类在效仿生物活动中迸发出的聪明才智的结晶。
中国古代酿酒技术
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这对造酒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中国先人从自发地利用微生物到人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条件选优限劣而制造酒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秦汉,制曲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代虽还用蘖造酒,但大量的酒却已是用曲制造了。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酿酒用曲的比例,“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这是中国酿酒技术史上,有关酿酒原料和成品比数的最早纪录。
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称,夏朝初年,名为仪狄的一个官员用桑叶包饭酿成酒以此献给大禹,大禹饭后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而亡国的。”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宫中暗暗流传。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有些直接进入诗中。酒成为文人生活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中国人一向敦于友谊,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中国人把婚礼的筵席称“喜酒”,生了孩子办满月称“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开业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酒种类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药酒等等应有尽有。其中,中国的名优白酒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受到了中外宾朋的好评。1979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评出了18种中国名酒。这些酒是: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剑南春,贵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贡,四川泸州老窖酒,江苏洋河大曲酒,烟台葡萄酒,北京中国红葡萄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河南民权白葡萄酒,烟台味美思,烟台金奖白兰地,山西竹叶青,绍兴加饭酒,福建沉缸酒,青岛啤酒。 中国不仅酒的种类繁多,而且还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酒文化。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不仅人们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人在饮酒方面还编织了许多酒令和饮酒歌。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不喝少,一点不喝也不好”、“一杯酒,开心扉”、“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十杯酒,红心与朝日同辉”……因此,从古至今以酒为引子的典故也十分丰富,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武松醉打蒋门神”等,至于以酒为题的文字创作则不胜枚举,这些均为中国酒文化增添了饶有趣味的内容。 中国的酒文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喜欢慢慢的品尝,不喜欢一饮而尽,更不喜欢喝得酩酊大醉。所以不仅在饮酒的器皿上有许多讲究,在饮酒的方式上也多种多样。如酒盅要小,满杯为多少份量都有固定标准。 在民间,还有温酒、烫酒的习惯,认为饮凉酒有害于健康,常常把瓶中的酒倒入酒壶中,放在热水中温一下,热了再饮。 这些有关酒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但随着外国酒文化的侵入,中国的酒文化也逐渐在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