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只泰坦巨兽都有哪些 古希腊城邦有常备军吗

目录导航:

  1. 17只泰坦巨兽都有哪些
  2. 亚历山大的权利有什么用
  3. 常备军的常备军的出现
  4. 古埃及武器
  5. 马其顿征服希腊时代背景
  6. 马其顿的历史
17只泰坦巨兽都有哪些

1、哥斯拉(大胖要开大,红莲哥斯拉可以见到了);

2、基多拉(三个脑袋、口吐闪电,冠有“王者”称号);

3、拉顿(无齿翼龙的形态,传说中的“火之恶魔”);

4、魔斯拉(神秘莫测的巨大飞蛾,云南传说中的“女神”);

5、金刚(《哥斯拉大战金刚》导演称身高约是哥斯拉的三分之二);

6、阿巴登(《圣经》中第五位天使吹响号角时会出现的“破坏者”,蝗虫魔军的首领);

7、萨尔贡(阿卡德王国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备军的君主);

8、利维坦(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通常被描述为鲸鱼);

9、玛士撒拉(他是亚当与夏娃在该隐之后所生的赛特的后裔,《圣经》记录中最长寿的人);

10、剑龙兽(背部有三角形骨板的恐龙);

11、巴风特(巴风特是有名基督教悪魔之一,今日最为人所熟知的羊头恶魔);

12、猛犸象(已经灭绝的长牙巨象);

13、锡拉(腰身以下缠绕着一条由6只恶狗围成的腰环,锡拉也被命名为章鱼女海妖);

14、尼斯(尼斯湖水怪的代称);

15、提丰(希腊神话中泰坦族的一员,别称一切恶魔的王、妖魔之父,比山还高的喷火巨人,长着一百个蛇头,浑身覆有羽毛并生有一对翅膀);

16、本耶普(澳大利亚原住民统一的说法是它们有像狗的面、毛呈深色、有像马的尾巴、有鳍、海象般的獠牙及鸭喙,一种说本耶普可能存在的理论是说,它们是已经灭绝的双门齿兽);

17、新穆托(与前作是同家族,或者是漫画中出现过的穆托王)。

亚历山大的权利有什么用

亚历山大在继承王位后,利用他的权利仿效希腊,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改革币制,奖励发展工商业;创立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常备军,亚历山大为自己权力欲望和探究世界的尽头而发起征服(前期借用对波斯的复仇为理由)

常备军的常备军的出现

当然是从战国初期有常备军的啊,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是魏国的武卒,是由吴起建立起来的由脱产军人固定训练而出现的. 看看之前的战争,使用的是类似希腊人的公民兵,也就是说寓兵于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所以当时的百姓很有发言权,甚至能驱逐国君 在武卒建立起来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后,(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齐国的技击,赵国的百金之士也出现了 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是公元前2369年左右由阿卡德的萨尔贡一世建立的由5400人组成的.吴起较之晚了近两千年

古埃及武器

一、 早期埃及军队

公元前4000年的后期,在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城镇聚落,从这些聚落中发展出了王权,希腊人将这些聚落称之为“诺姆”,中译为“州”。

有了众多的城邦和王权,就会有与之对应的战争,就会造就古埃及的军队,当时各个城邦之间的乱战打得天昏地暗,有点像我们的春秋战国。

起初埃及的武器非常原始,主要使用匕首、弓箭、长矛、锤斧等等,这些武器的结构也都较为简单,其实这些就是埃及人的狩猎工具。

早期士兵的防护装备也十分简陋,高级士兵能够穿着皮衣,并带上一件皮革盾牌,但大部分士兵通常只能穿着一条短裤,甚至无衣可用。

古埃及人尤其钟情于战锤,就像我们觉得剑是特殊的武器,是君子所用一样。古埃及人也对战锤有着自己独有的情怀,在古埃及的雕刻中常常能看到法老手持战锤敲击敌军的雕刻。纳尔迈调色板中就有纳尔迈持锤出战的图像。二、古王国时期的军事情况

在纳尔迈统一埃及之前,埃及的历史叫做“前王朝时期”,在纳尔迈之后,则叫做“早王朝时期”。早王朝经过几次分裂之后,在哈谢海姆威手中重新统一。这就进入了“古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军队管理还比较混乱,一般都由王族成员担任“监军”。尽管古埃及的军队和我们想象中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军队有所不同,但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十分可观。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陆军,一部分是海军。陆军只有一个兵种,那就是步兵,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没有大变动,依旧是战斧、战锤、弓箭等等。只不过材质从石头变成了金属。陆军的数量大约在数万人左右。

至于海军,埃及的海军比陆军发达得多,埃及人曾经为了寻找一种木材,一口气派出了40艘战舰出海。而且,古埃及在海军的建设上甚至已经有了储备海军后备军官的意识。他们所建造的大船长达一百肘(52.3 米)。三、 中王国时期的埃及军队

古王国的末期,埃及又陷入了乱战之中,当时各州州长拥兵自重,不断地互相兼并,建立独立王国,培养自己的近卫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促进了埃及军队管理制度的更新,譬如埃及的一块石碑就记载了阿美内美斯三世派遣“军队书吏”训练新军,而“军队书吏”向“法老军队秘书长”负责的记载。这说明当时的古埃及军队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制度。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表明中王国时期是埃及军制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以往的埃及军制是临战征兵,而中王国时期则开始招募新兵进行训练,直接加入常备军。

埃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而且,此时的埃及陆军也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工,陆军明显有了轻步兵和重步兵的区别,重步兵携带盾牌、金属武器并且全身着甲。而轻步兵则单薄得多,他们主要负责使用弓箭在后方杀敌。此外还有新出现的战车兵。

古王国末期,希克索斯人入侵了埃及,这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为埃及带来了战马和战车,引发了埃及的军事技术革命,埃及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希克索斯人学习了马和战车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将入侵者击退,之后战车和战马就成为了埃及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

至于武器,这个时期的由于青铜冶炼等技术的提高,埃及士兵的武器装备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战斧、矛、弓箭、战锤、投石器、短剑等等武器。不只有近战使用的长矛,还有用于投掷的的短矛,甚至还有用于攻城的特长矛。

还有一种奇特的武器“飞去而来器”,这原本是埃及人的猎具,看起来就像一个曲棒,抛出后可以借助回旋力飞回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旋镖”。

马其顿征服希腊时代背景

腓力当政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加强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职能,把它们变成听命于他的工具。

他改革币制,确立了金、银币的兑换价格,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他建立起一支忠于个人的常备军,创造了具有极强打击力的马其顿方阵,其核心是贵族组成的重装骑兵,称“王友”。其重装步兵谓之“步兵王友”,装备一杆长6.3米的长矛,所列阵形纵深最多达32列。步兵的作用在于顶住敌人的攻击,战斗的结局则取决于骑兵的对敌两翼的攻击。腓力是希腊人中第一位赋予骑兵重大意义的人。

公元前355年,毗邻马其顿的中希腊发生城邦混战,弗西斯因财政紧张,竟洗劫了希腊人的圣地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腓力借机南下,控制了希腊中北部地区,马其顿的崛起使一些与北希腊有利益关系的城邦感到了威胁。雅典四方串连,组成反马其顿联盟,一度使腓力的扩张企图受挫。

事后雅典人在坚决反马其顿的政治家德摩斯提尼的倡导下把观剧津贴用于军事开支并令富人分成若干捐献组,负责造舰。雅典成为希腊人反马其顿侵略的中坚。但在雅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借腓力之手摆脱遍及希腊的城邦危机,把战火引向波斯。这种看法的代表是修辞家伊索克拉特,他曾多次上书腓力,对腓力思想有很大影响,但主导雅典政策的仍是抗战的思想。

公元前338年夏,马其顿军与以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联军惨败。战后,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达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拒绝参加腓力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腊和会。科林斯大会满足了希腊大奴隶主的要求,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被内部禁止重分土地,没收富人财产,取消债务,不准为政治目的解放奴隶。马其顿军于会后驻希腊各战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统治。

前337年成立“希腊联盟”,即“科林斯同盟”。

马其顿的历史

马其顿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目录? 马其顿? 马其顿的兴起? 腓力二世统一希腊? 亚历山大东征? 马其顿帝国的衰亡[显示部分][显示全部]马其顿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其顿位于希腊最北部。公元前5世纪后期到公元前4世纪初,马其顿国家逐渐形成。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的统治下强盛起来,逐步统一了希腊。腓力死后,继任者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开始东征。他率军侵入亚洲,灭亡了波斯帝国,又进兵中亚、南亚,侵占了印度河流域,建立起规模空前的大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随即分裂。希腊各邦相继掀起了反马其顿的斗争。马其顿的兴起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其顿的居民是由色雷斯、伊利里亚和一些与希腊人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混合组成的。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马其顿还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国家才逐渐形成。国王阿刻劳斯时期,马其顿国家初具规模。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在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的统治下逐渐强盛起来。腓力二世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限制贵族会议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改革;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组成马其顿方阵。此时的马其顿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十分雄厚。马其顿士兵所装备的盾牌、头盔和武器都是由能工巧匠手工制作的。制作盔甲时需要使用铜片,而制作矛头和剑时则需要用铁。铸剑的方法是:先将铁放在炭火中加热,然后把它敲成剑的形状,再投入冷水中,最后在磨石上打磨抛光。盾牌手盾牌手盾牌手在方阵的边上作战,保护没有防护措施的方阵右翼。盾牌手还随身配备双刃短剑。腓力二世统一希腊编辑本段回目录 改革之后,腓力二世开始了统一希腊的战争。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周边的沿海地区,此后便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了希腊各城邦。公元前352年,马其顿军大败希腊军,攻占了希腊北部。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南下,与希腊军在喀罗尼亚进行了决定性的一战,结果希腊军战败。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全希腊会议(只有斯巴达未参加),会上订立了马其顿与希腊永久的攻守同盟,并由腓力担任盟主。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马其顿对希腊统治的开始。马其顿方阵战术马其顿方阵战术马其顿步兵手持长矛,组成密集的令人生畏的步兵方阵。方阵的右翼由盾牌手防护,前方则由骑兵充当前锋。这种方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具有极强的攻击力,往往将对手打得溃不成军。亚历山大东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其子亚历山大即位,迅速平定了内乱。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开始了远征波斯之行。他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然后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的伊苏进军。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南下,攻占腓尼基,然后占领了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波斯首都巴比伦和苏撒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进军中亚,侵入帕提亚等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军队又侵入印度河流域,此后又想征服恒河流域,但兵力衰竭,被迫于公元前324年撤军。历时十年的东征之行宣告结束。马其顿帝国的衰亡编辑本段回目录 亚历山大东侵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其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到埃及,北抵中亚。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统治方式,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是由一些生活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组成的,其内部很少联系,瓦解不可避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随即分裂。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将领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帝国衰微。公元前307年,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