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历史故事? 谢鲁山庄的历史故事?

鲁山历史故事?

关于鲁山的历史故事,有以下几个。

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时代,齐国的国都在临淄,鲁国的国都在曲阜。鲁山地处鲁国东北,故名东山。当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而东山也正处于鲁国边境,所以,就改称鲁山了。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春秋末年,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命令鲁班在6个月内为他修造一座宫殿。宫殿规模宏大,需要一些很大的木材,可是去哪儿找呢?于是,鲁班带领了几个工匠,跋山涉水,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需要的木材。终于有一天,他们走进一片山林中,这里怪石嶙峋,古木参天,三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这可把他们乐坏了,一打听,才知这座山名叫东山。当时,他们用的工具是斧头,砍伐这样粗壮的大树非常吃力,工作进展很慢。看到这些,鲁班心里非常着急。有一天,他们又上山时,由于刚下过雨路比较滑。鲁班一不留神脚下一滑,他顺手抓住了身边的一丛茅草。当他站稳脚跟时,发现手指划破了。是什么划伤了手指呢?鲁班拿起草叶仔细观察起来,发现叶子的边缘有一排锋利的细齿,于是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锯,顺利地完成了采伐任务。人们为了纪念鲁班,就把东山改名为鲁班山,后来渐渐地简称鲁山了。

枣树峪的来历

传说在南北朝时期,梁王从杭州灵隐寺不远几千里来到鲁山拜见国师志公禅师,路经此处,被酸枣的弯针挂住了龙袍,梁王大怒,就命令弯针伸直,酸枣无奈,弯针只好伸展开来,梁王大喜,就命名此地为“枣树峪”。但由于枣树生长得相对矮小,加上弯针变直,受到了许多大树木的欺侮,枣树一气之下,就全部搬家到了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带。从那以后,这里就再也见不到枣树,而枣树峪的名字却因此而流传了下来。

升仙台的由来

相传,曾经给梁武帝当过国师的志公禅师,是鲁山的开山师祖。有两个小徒弟跟着他苦练真功,潜心修道。三年后,志公要外出云游,临走时他把一只人参娃交给两位徒弟,让他们在家熬煮九九八十一天,等他回来后再炼制丹药。志公走后,两个小徒弟守着火炉煮呀煮,到了第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有些不耐烦了,扑鼻的诱人的香味使他们忘了师父嘱咐的话,便取出人参娃分吃掉了。这时志公恰好在回山的半路山,感觉情况不妙,赶紧往回赶。两个小徒弟远远地看见师父回来了,害怕受到责怪,拔腿就跑。当跑到升仙台这个地方,他们的身体腾空飞起,升上了天空。虽然这两个小徒弟也升天成仙,但终因没有专心修炼,不能修成菩提正果,只能作名不见经传的小仙罢了。后来,这块石头人们就起名叫升仙台。

梁王泉

相传,当年梁王带兵打仗路过鲁山时,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焦渴难耐。梁王便派人出去找水,却都无功而返。士兵们也都不愿意走,行军被迫中断。梁王非常着急,跳下马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一坐不要紧,不多时,在他坐过的地方,竟汩汩的流出了泉水。大家仔细看,这泉口的周围是不是像有人坐过的模样?

断头山

断头山,又叫不屈峰,它的海拔是1100米,与观云峰仅差8米。相传,有一年泰山奶奶来到鲁山行宫游玩,无意中发现那座山正在飞速地长高,眼看就要超过鲁山了。泰山奶奶心里想:“它再继续长,岂不超过了我的行宫?我也得让鲁山再长高一些。”她便在这山顶上跺了三脚,这平地便是当年她跺出来的地方。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反而事与愿违,鲁山并没有长高,而鲁山北面40里的连绵山峦比原来长高了三倍。所以,现在鲁山南面千尺陡崖,极其险峻,北面则蜿蜒丰美,尽显秀美。泰山奶奶一看,更加着急,一气之下,挥手一鞭,便把那座山的山头给打去了。看到的这条沟就是她的鞭子给抽出来的,从此以后,那座山再也没有长高。

驼禅寺的由来

驼禅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在鲁山地区香火最旺的寺院。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鲁山的庙会,四方香客云集,达数万人之多。驼禅寺名字的由来一是说当年志公用毛驴将经卷从杭州驮来,一路上累死了十头毛驴,志公念毛驴驮经卷有功,就将寺院起名为驼禅寺。另一种说法是说鲁山整个山脉呈龙形,寺院则恰好建在龙的脊背上,是龙驮着寺院,所以叫驼禅寺。

谢鲁山庄的历史故事?

谢鲁山庄位于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寨子屯的燕子山麓,依山傍水,由三座山峰交错而成,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山庄从1920年开始建设,历经七年建设,才有如今大家看到的规模,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四个私人庄园之一。

庄园的主人是前国民党陆军少将吕春(芋农),外号芋头嬷,1871年生于陆川县乌石镇,他身材不高,大约只有1.57米,体重约80多斤。有“三喜”(即文喜、武喜、武喜),历任县丞、知州、道尹、统领等职,后来成为广西陆军中区步兵第一司令,军衔为陆军少将,谢鲁山庄是他的故居,占国达400亩,是我国近代四大私人庄园之一。

谢鲁庄园是私家庄园,却又不是一所普通的庄园。据工作人员介绍,庄园创建之初,主人吕芋农就赋予了庄园设校箴书、培育人才的明确目的。贡生出身的吕芋农十分重视读书,所以将庄园命名为“树人书屋”,而且书院前门题有楹联“安得奇书三车娱兹白首,再种名花十万本缀此青山”,满满的书卷气。

谢鲁庄园里面,亭台楼阁,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所有的房屋建筑均为砖墙瓦顶,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山庄的建筑布局依照苏杭园林特色,依山而建,迭迭而上,造型幽雅别致。全庄园贯以“一到九”的设景,每字各建其景,每景各含其义。

我们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放鲁山庄,园内门景、长廊、小桥、池塘、石山、房屋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融中国各庄之大观于一炉,不愧有“八桂第一庄”之称。

庄园里的花草树木因地而种,因物而配,因意而设,品种之多,花色之众,在私家园林中极为少见,一共有300多种龙鳞松,还有80多龄的龙眼树,高耸云天的草椰树,低如侏儒的千年矮,大逾双抱的白玉兰,小似火柴的文丝竹等,共有150多种,盆花数以千计。

谢鲁山庄的建筑算不上雄伟,也没有像广东四大名园那样的精美雕塑,从外观上看,似乎与普通农舍相似,然而走到里面,却发现所有房舍依山构建,因地设景,十分合理,整个山庄分为琅环福地、前山和后山3个层次。琅环福地为山庄中心区,包括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倚云亭、半山亭等;前山包括大门、二门、折柳亭、迎屐、含笑路等;后山则包括白云路、白云深处、梅谷等。

整个谢鲁山庄的建筑主体由六处房舍构成,多外向内分别是门楼、迎屐、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庄园工人宿舍。庄园一到九的景设为:一股山泉、二重围墙、三个层次、四个园门、五座假山、六处房子、七口池塘、八座凉亭、十二个道口,十分讲究。

树人堂是庄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它位于山庄中心区半山上。是一座二层小阁楼,正门上方有一块“树人堂”匾额,阁楼旁边有遮荫大树。楼下是书童的课堂和教师卧室,门的两侧有一副对联:“花色欲迷仙半阁,书声常伴月三更。”阁上是藏书的地方,曾收藏过《万有文库》、《二十四史》、《四书》、《五经》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诸子百家之类的书,还有历史、自然、建筑工程、冶金铸造、美术等类图书以及名人字画等。1944年日军入侵时,陆川乌石中学曾搬到树人堂上课。

红色历史讲解?

毛主席一家有六个亲人为了革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掖红色历史?

高金城烈士陵园可以了解下。还有高台西路军红军烈士陵园

泰山红色历史?

泰山岩岩,汶水汤汤。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民的觉醒,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高潮的到来,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历史壮举。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相继发生了铁路工会、农民协会、青年学生反抗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爆发了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和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及陆房战斗在这里也留下了辉煌的历史印记;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泰安战役、东平战役,泰安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为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这些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英勇事迹,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浸润了无数优秀泰安儿女的情魂和热血,在齐鲁大地的民族奋斗史上书写了激越豪迈的篇章。泰安也因此更加声闻遐迩,牵系着后人的无限情思和向往。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独立发动领导的,奠定了山东党组织发展壮大和创建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等,再现了抗日英雄们为了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历史。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泰山红色旅游景点:泰山景区内也分布着很多的红色旅游景点,串点成线。位于天外村的冯玉祥墓,位于普照寺附近的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冯玉祥泰山纪念馆、范明枢墓,以及位于岱庙的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万仙楼附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默默无声地带着游客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阳,是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既是一处设施完善的公园化、园林化陵园,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

东良庄抗日自卫战纪念碑:位于高新区良庄镇东良庄村,纪念1938年东良庄村抗击日军暴行的历史事件。周边有良庄青青农场,是一家集休闲农业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场,锻炼中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毅力,传承革命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

新泰龙廷革命史纪念馆:位于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通过微景观还原、图文、实物、多媒体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再现了龙廷作为革命老区光荣的历史。村内有一口有50多年历史的老井,展现了老一辈党员们“战天斗地、戮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老井精神。

肥城陆房战役纪念馆:位于肥城市安临站镇境内,坐落于凤凰山之阳,安孙路北侧,纪念馆前耸立着陆房战斗纪念碑,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通过亲历者口述、亲历者笔记、战争遗物、英烈墙、场景再现等多种方式铭记历史,倡导和平。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成立纪念地:位于肥城市仪阳乡政府东南空杏寺内,是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发祥地,寺内设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陈列室。空杏寺,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古刹四面青山环抱,翠柏避日,碑石林立,溪水潺流。

布金山战斗遗址:位于肥城市安驾庄镇大龙村村北,记录了1947年我军分区为摆脱国民党围剿,与国民党军队在布金山展开浴血奋战的故事。建有布金山战斗纪念碑,是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位于宁阳县东疏镇的大伯集村崔家大院。1948年,粟裕将军率领华东野战军华野指挥部,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济南战役,在这儿留下了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如今粟裕将军生活工作的老房子和屋内的生活工作用品仍然保存完好,教育后人继续发扬革命前辈勇于拼搏、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万里故居: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委员长万里同志的故居,也是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位于东平县州城镇桂井子街路东。目前,纪念馆已成为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山西红色历史?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从“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全省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有3399处,相关联其它遗址383处,共3782处。其中,近500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成为红色旅游景/点,31处成为“红色旅游”精品,15处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载体,是发展山西红色旅游产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宝贵资源。

鲁山为啥叫鲁山?

相传,“鲁山”古原名“东山”,因孔予曾登临绝顶,该山因地处我省东部,故名“东山”。

古笈《孟子》亦有“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后因该山地处齐鲁交境,巍峨高耸,位于当时鲁国之地,故又名“鲁山”。

著名红色学校历史?

延安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创办的延安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到西安并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1954年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与西北大学法律系组建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2年与陕西财贸学院合并成立西安政治经济学院,1963年分拆为西北政法学院和西北财经学院,随后西安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高等政法学院之一,2006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也就是说,当年名震天下的延安大学实际上并不是今天的延安大学,而是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

今天的延安大学其实除了名字之外,与原先的延安大学并没有实际上的继承关系。在原先的延安大学迁入西安并几经更名与“延安”再无关系之后,1958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并于1958年9月正式开学,当时只有中文、数学和理化三个两年制专修专业;1971年9月到1972年3月曾经与北京农业大学进行过短时合并。

红色历史印记介绍?

答:红色历史印记,过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四渡过,娄山关,在陕甘宁瓦窑堡大会师

南阳的红色历史?

南阳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或关注关爱于南阳,或战斗工作于南阳。厚重而光辉的历史使得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较早地进行了产业开发。在文学、文学文本方面,由前涉执笔完成的《桐柏英雄》1972年出版。近年来,桐柏县组织文学工作者根据发生在这块红土地上的革命英雄故事,先后在中央文献出版 、作家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了《巍巍桐柏》、《桐柏英豪传》、《桐柏英雄淮源春》、《红苏区绿淮源》、《金兰曲》、《李兴功作品选》、《淮源之歌》等10余部300余万字的红色文学作品。镇平红色文化文本主要围绕彭雪枫将军书写,其中有长篇纪实小说《彭雪枫将军永不飘落的红叶》,革命回记录《玉乡魂》、《一代名将彭雪枫》,戏剧《彭雪枫在淮北》剧目等;在南召县,主要有《南召文史资料》、《革命老区南召》、《伏牛凯歌》以及《袁宝华访谈录》等。以下,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途经南阳的20余天中,留下了许多歌颂部队的民歌。这些流传下来的民歌,也成为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影视剧方面。1979年,根据《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在全国影响巨大,产生了唐国强、刘晓庆、陈冲三位影坛明星;2005年,桐柏县又买下了前涉同志长篇军事纪实小说《桐柏英雄》的修改权,协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投资1.3亿元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目前正在筹措当中。2007年18集电视剧《彭雪枫》拍摄完成并在央视上演、同年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2006年以袁宝华等为原型的12集电视《喋血英魂》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此外,文献纪录片尚有中央电视台文献纪录片《彭雪枫将军》、河南电视台纪录片《寻找彭雪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