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为什么又称姑苏?苏州称姑苏的由来

相信了解苏州,或者听说过苏州的人都知道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枫桥夜泊》,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古称吴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它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国十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枢纽,还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时期),古城始建,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隋开皇九年(589年),根据地处城西南的姑苏山,更城名为苏州。苏州自古有两个名称,吴县的“吴”和苏州的“苏”。夏朝时,有一位谋臣叫胥,他不但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大禹治水时,他还立过功劳,因而名望很高,深受敬重,并受封于江东。

图片.png

  此后,江东便被称为“姑胥”。当时,“姑”在荆蛮语中是拟声词,无任何意义。又因为“胥”字不常用,于是人们就改用近音字“苏”(“苏”的繁体字是“蘇”,由草、鱼、禾组成,寓意“鱼米之乡”)代替了“胥”。这样一来,“姑胥”就变成了“姑苏”。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灵岩山建造了一座姑苏台,于是灵岩山就成了姑苏山。

  如今,苏州一带还有胥江、胥门、姑胥桥等地名。隋时,朝廷改大批的“郡”为“州”。苏州本在“吴郡”,起先要升格为“吴州”,但由于“吴州”已为其他地方所用,所以就按姑苏山的名字将本地取名为“苏州”了。苏州被称为“吴郡”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为泰伯,次子和幼子为仲雍、季历。亶父喜欢幼子季历,但是按照嫡传制度,君位必须传于长子。

  于是,泰伯、仲雍为了尊重父意,就来到了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隐居,并人乡随俗。当时,江东人有边跑边呼喊的习惯,泰伯就给他们造了一个“吴”字,用来表示这种习俗。这就是“吴郡”的来历。后来,泰伯还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

  “勾”也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没有意义。此外,苏州城河道纵横,又有“水都”“水城”“水乡”的别称。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则称赞苏州古城是“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