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历史由来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资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装成;二九七日是寒,田地休息柴扉关,阖家幸福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三九严寒不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古人留下的传统文化习俗七言诗和24节气歌诀中,从冬至日数九算起,每隔9天一个阶段,依此推到惊蜇前的“九九”,这81天,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数九寒天”。

image.png

  “数九”反映了古人对一年中,从较冷到最冷日子的时令和民俗总结,也反映出了物候的阶段性变化。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挠乎阳。

  黄帝的老师岐伯在经典古籍中谈到的“冬三月”,指的是一年24节气中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节气。

  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莫过于“大寒”,顾名思义,就是冷到了极致的“三九”。所谓的“闭藏”,指的正是自然的天冻地裂,水结冰。

  “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接”。虽然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但却有利于自然万物和人体的生长和收藏规律。

  同时,一年之中,较为重要的几个传统节日,都在大寒前后。比如:一年之中的小年,除夕、春节等;

  农历2020年庚子年的腊月23日,是传统民俗中的“过小年”,按照民间百姓留下的习俗文化,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灶王”、“送灶神”、“辞灶神”、“扫尘节”或“灶神节”。

  那么,古人是怎样在这一天祭礼灶王爷的。为何民间还留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呢?

  结合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今天,“源易缘”就来谈谈这些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家家户户敬奉的灶王爷是谁?

  如果说三界神仙中,最基层的“公务员”是一方的土地,那么,灶王爷就是“一家之主人”。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我们在《灶王爷本姓张?七杀星张奎夫妇,又是怎样被民间尊奉为一家之主的》、《比土地爷的神职还小些,他却能面见玉帝,灶王爷是怎么获此特权的》等民俗系列文章中,曾经谈到过。

  “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在民间留传的传统故事里,多认为灶王爷与玉皇大帝是同姓“老本家”。

  相传,张灶王有兄弟俩,哥哥是泥瓦工,绝活是筑灶台;弟弟会画画。由于张灶王心肠好,爱热情帮助人,深受四邻们的爱戴。

1638756264107970.png

  腊月23日深夜,70岁高龄的张灶王和妻子相继辞世。有一天,做弟弟的对全家说,他睡梦中看到大哥和大嫂相继成仙,被玉皇大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随后,弟弟还将梦中看到的大哥大嫂的样子画出,张贴在自家中,同时赠送给了邻居们。就这样,灶君文化流行越来越广。

  由于,中国的神话体系较复杂,民间也有将曾尝过百草的神农氏炎帝、主司南方火的“赤帝”火神祝融等尊为“灶神”。

  《封神演义》中,赤胆忠心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为了力保商王朝不败,孤守渑池城,最后战死,姜子牙封神时,封其夫妇为“七杀星”和“桃花星”,后二人也被民间尊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二、民间为何要祭祀灶神?

  传统文人《易经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和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善恶到头终有一报。

  在民间百姓的印象中,“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神职,虽然不是很大,却时刻在关注着、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善行与恶行。

  因为“灶王神”手中有一本“善恶簿”,负责监督人间的善恶行为在他的身边则有两个善恶童子,一个持有“善贯”、一人持“恶贯”,专门负责记录每家每户每个人,这一年之内的功过与善恶。

  除此之外,百姓们还认为,灶王爷还有一项面见天庭玉皇大帝的“特权”。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会被玉帝召上天庭,汇报家家户户的情况,然后到第二年的大年初一再回到各家各户。

  这就是民俗文化对敬奉灶王神对联中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来历。

  三、古人是怎样祭祀灶王的?

  在民俗文化古籍中,曾记载有《门神灶》的曲辞,写道: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贺那灶王老爷降吉祥。

  由于灶王神掌管着记录家家户户的善恶“特权”,百姓们更希望灶王能够上到天庭多说好话,少说不利的坏话,于是制作成粘牙的麦芽糖,作为供品。

  “新年新气象”,到了大家三十晚上,还会为灶王神换上一张全新的灶王神像,用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image.png

  祭灶神用麦芽糖的习俗,颇有用意:首先,糖是甜的,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天庭汇报是可以甜言蜜语;其次,麦芽糖粘性较强,会粘嘴,灶王吃了,嘴会被粘住,想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不利的话,开不成口;第三、“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即使想说些坏话,可吃了人家的糖瓜,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从而达到“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的效果。

  四、为何民间有“女不祭社”说法?

  传统文化中,古人告诉百姓要学会敬畏天地,尊重自然规律,也留下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千百年来,留传有这个说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代封建时期留传下来的,需要遵从严格的礼仪制度;二是古人讲究“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思想,拜月不便;三是神话传说中月宫神仙,太阴星君、嫦娥仙子等,均是严肃庄重,国色天香女性美貌女子,男子拜月多有不便,拜月不合礼法。

  “女不祭灶”的讲究,与古代严格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有关。

  据说,灶王爷长得貌若潘安,女子祭灶在科技和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也不是很方便,恐有“男女之嫌”,因此祭灶习俗,在古代多限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