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享誉中外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可贵之处在于迄今为止从未中断,这在世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中华文明曾经乃至将来都会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儒家学派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谈到儒家学派,就必须提起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一生共有弟子3000人,其中贤弟子72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曾长达14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但是由于他代表没落的奴隶制阶级的利益,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去,最后他想通过贤明的君主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不过孔子通过这段期间坚持不懈地教育弟子,与其探讨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言论。他的弟子在他死后将其言论进行细致的整理,编成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巨著《论语》。
孔子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全国四分五裂,处于割据状态。据说当时一共有包括晋、秦、鲁、宋、郑等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它们之间彼此融合,不断兼并与斗争,使得诸侯国的数量急剧减少,到战国初期已经所剩无几,初步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各国君王为了称霸群雄,竞相招揽人才;社会名士积极踊跃,献计献策。
当时中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各种新旧思想和制度相互冲突,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文化思想异常活跃。在这段时期,中国在历史、文学、哲学、科学等各方面都涌现了大量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创办了儒、法、道、墨等思想流派,为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百家争鸣”时期。其中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影响最为深远。
孔子是当时士阶层的代表人物。他们较普通人而言,思想偏上但地位低下,对上对下均有一定的妥协。因此,中庸便是两者之间最为合适的哲学思想。孔子的言行举止中,始终体现着“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他还认为中庸是至高极难的一种美德。
中庸应用在人伦上,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和君仁臣忠;应用在政治上,是“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礼记·缁衣篇》);应用在行为上,是“过犹不及”(《论语·先进篇》),“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篇》);应用在教育上,是“求(冉求)也退(性好谦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性好胜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总之,凡是人间事物,都一定符合中庸之道,而中道所在,要根据情况随时移动,随机应变。
儒家学派以孔子为核心,孔子思想以中庸为关键。在5000年的华夏历史中,儒家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思想武器。同时它还为后世留下了诸如《论语》、《孟子》等一系列巨著,影响了无数代华夏儿女。
儒家思想还影响了海外的“孔子”迷们,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儒家在世界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过分地崇尚儒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马克思·韦伯曾经说过,儒学培养出一批高级书呆子,除了哲学、文学,其他知识极少,尤其是科技、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
儒学重视培养伦理道德,却忽视发展经济,制定法规制度,这直接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作为后人,我们只能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