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猗顿故城”可能是夏朝遗址(2)


    关于猗顿及范蠡的关系

    猗顿,不是其真姓名,是其号。意为畜奇兽临时停顿过的地方。推测其姓王,传说其有三子,即现在古城外围的三个村庄:王景,王寮,王鉴。以其三个儿子姓名为村名。当地传言是其三个儿子攻破了郇阳城。说明猗顿来此之前这里还有一个郇阳城。
    猗顿(公元前480年——?)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人,一介寒士,祖辈以耕读为业。“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在他生计艰难之际,问富于越国范蠡。一介寒士问富于己经很富的范蠡?当时的范蠡与猗顿是什么关系?特别是陶朱公为何指示猗顿迁徙西河?令人不解。能放牧的地方很多,何必去西河?西河(山西南部)有什么?

论“猗顿故城”可能是夏朝遗址

    范蠡何许人也?
    范蠡「Fàn Lǐ」(前517-前448年) 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
    猗顿与范蠡小37岁,受范蠡指点是有可能的。但俩人是什么关系就不得而知了。从传授致富秘诀只能推测二人关系较为密切。问题是:养畜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来山西南部?这地方是草原吗?这里当时是郇国的城池。距魏国的都城--安邑只有几十公里。这一带不宜大规模放牧。他为何选择这一地区?进一步说,这里当时除草地和盐地外还什么宝贝?

    猗顿究竟靠什么致富?

    记载和传言是靠养牛羊及贩盐在短短的十年内致富。但美化猗顿后面,还有一段记载:。
    《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说明猗顿对珠宝有着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以致可以与伯乐相马相提并沦。一个放牧羊的,很快转型鉴赏古玩,令人费解。
    再看《淮南子·汜论训》云:“玉工眩玉之似碧卢者,唯猗顿不失其情”。有些特别贵重的宝玉,如结绿、玄黎等,离开陶朱公和猗顿,便不能进行交易。无怪乎《抱朴子·擢才》篇感叹道:“结绿、玄黎,非陶猗不能市也”。
    由此可以推测,猗顿在此曾贩卖珠宝,并且与范蠡有关。现不难明白猗顿为何在范蠡指示下来山西南部了。
    置疑:靠养畜十年成天下大富,难!贩盐到山东或西域一带,不可信!山东、西域也有盐。古玩暴富,古今常有且隐秘难察。

    猗顿的珠宝又从何而来?

    可能从西域购来,也有可能从本地收购,有没有可能从地下自挖?反正珠宝(文物)不是从天上吊下来的。猗顿的珠宝从何而来呢?我们只好顺历史再往远古寻找。猗顿未来此地时,这里还有一个郇国的都城--郇阳城。郇阳城呢?传说是让猗顿后代人攻破了。郇之前是商代,此地又称瑕地。瑕,又是什么意思呢?能不能理解为废城墟呢?瑕与废玉有关吗?瑕之前,是夏朝。
    夏朝的都城呢?此地距禹王城均在涑水河边,相距不到50公里。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都呢?史书记载商汤灭夏时曾毁其都城,将城内房屋全烧毁,并复为耕地。但城墙及夏朝的坟墓呢?未必能全毁。商朝时,这里称瑕。不得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