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台以北有望景台、张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为主体建筑物的基址,是战国中期城市建筑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武阳台的东北、东南和西南,还有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存。手工业作坊区围绕着宫殿区,墓葬区设在东城的西北部。西城区是为加强东城区的安全而设的防御性附城,城址内遗存较少。
燕下都遗址经过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仅1964年到1978年对东城墓葬区的发掘,即出土文物3800多件,其中很多文物是很精致、很珍贵的。在老姆台东出土的青铜立凤蟠龙纹铺首(宫门上的装饰品),高74.5厘米,重22公斤,上面刻有龙、凤、蛇等禽兽图案,为考古文物所罕见。由此也可推测出宫殿规模之宏伟宽大。
1965年,在武阳台附近发掘了一个丛葬坑,墓中出土文物1480件,其中铁制兵器,如剑、矛、戟以及铁盔、铁甲散片占绝大多数。经过对其中剑、矛、戟等7种、9件兵器的分析,其中6件为纯铁或钢制品,3件为经过柔化处理或未经处理的生铁制品。这说明,在战国晚期,我国就能制造高碳钢,并懂得了淬火技术。燕下都淬火钢剑的发现,比《汉书》记载的王褒上汉宣帝书中的“清火淬其锋”的时间提早了两个世纪。
从燕下都的地理形势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它是燕上都通向齐、赵等国的咽喉要地,为燕国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因而,延续时间很长。燕昭王在这里筑黄金台招纳贤者,燕国很快强盛起来,大败齐国。燕国即将被强秦灭亡之际,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就是在这里策划的。如今游人至此,览千古遗址,看易水东流,遥想当年燕太子丹为荆轲饯行的壮烈情景,不禁使人生发起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感叹。
秦朝时期,秦王政21 年(公元前226 年),秦国军队打败各诸侯国,攻占燕都蓟城,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制国家。随后,废除分封制而建立郡县制,将统一后的国家分为三十六郡。在燕国域内设置广阳郡,此时的琉璃河一带归良乡所辖,隶属中央。(秦疆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