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表达了什么
《论语》是一部春期时期的散文集,虽与孔子相关,但并不是孔子所著,是由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编辑纂写而成的。《论语》采用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举止。
《论语》
《论语》堪称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里面有不少反映孔子思想的内容。它与其他三本著作《孟子》、《大学》及《中庸》合称为四书。现今留存下来的《论语》总共有20篇,492章,因为是语录体,所以书中大多是孔子他们的语言记录,虽然用的词句较少,但是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很丰富。
《论语》的描述核心是孔子,书中有不少描写他的行为仪态的词句,还将他的精神气质刻画地极为形象生动。与此同时,除了描写孔子外,还以孔子为中心,描写了不少他的弟子的形象,其中有能言会道的子贡、温文尔雅的颜回、直爽鲁莽的子路等等,将每个性格特点不同的弟子刻画得非常传神,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论语》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既有涉及到道德方面的内容,也有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内容,更有涉及到人格方面的内容。从中也能看出,孔子的成就之大,不论在道德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亦或是人格方面都有着他自身的理解和想法。
《论语》对于那些研究孔子的学者或历史学家而言是一大利器,非常有利于他们研究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思想成就。
孔子的诚信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为后世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这个标杆鞭策着后人,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传承了千年,为世人所敬仰。今天也分享的是孔子的诚信思想,孔子诚信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孔子诚信
一:以“信”匡扶天下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孔子用自己的思想理念游走在各个列国之间,传播思想,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与思想影响甚至改变天下的格局。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四处传教,宣扬仁政,平定纷争,各个列国之间以“信”往来,以此解决矛盾。这里的诚信已经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了,更是牵扯到政治责任问题。孔子不仅用诚信教化民众,更用其诚信要求统治者,君与民共信,才能天下治。
二:以“信”行天下
孔子提及信的言论多达38次,足以看出孔子对于信的重视程度。孔子认为信是仁的组成部分,先有信,才能得到信任,最后才能成就大业。认为与朋友交往要有信,不论是做学问还是什么要注重信。
三:以“信”为基
诚信是人的一种修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之德也没有的话那么就不足以立足在社会上。
对于个人如此,对于治理国家也一样,如果君主不守信,那么怎么能获得民众的拥护与爱戴呢。
孔子将诚信这个概念贯穿到了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成为了一切道德理论的基础点。
至圣孔子生活在我国什么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在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的甲申时,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殷遗贵族的后裔,早前,他的祖先从宋国出逃,因此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夏邑县。
孔子照片
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在这艰苦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下,孔子曾担任官职,与鲁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角逐,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主张以德仁治国,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在这政治、经济制度崩盘的国家,孔子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辛。但他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各位名师,一生周游列国,致力于游徒讲学,推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其教育思想的成就为: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及精神,还倡导“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技巧等,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风气;政治思想上,提出了“礼”,开创“仁”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