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钰哲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两岁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困,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在夹缝中求生。也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勤奋好学,是校内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管是哪一学期的考试,他总能拿到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九一九年,他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清华的留美预备班。

天文学家张钰哲

天文学家张钰哲

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张钰哲还多才多艺,他喜欢文学也喜欢绘画。但是在他的心中,他更想要为祖国效力。他攻读学校的机械工程,想着有一天,祖国不再被洋人所欺侮,想着为祖国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有一天,他在同学那里发现了一本书,那本书是一本纪委普通的天文科普读物。但是也就是这一本小册子改变了他的一生,也促进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他读到书中作者写的一段话:“天文学乃中国古学,在我国启昌独早,其研究规模,千年前即已灿然大备,惜后中落……近百年复受晚清腐败政治之影响和军阀的摧残,天文古学更日就消亡,几成绝响。诸君关心国粹,扶翼文明,想亦深同愤惜也。”正是这一段话使得张钰哲的心微微颤了一下,他想中国难道真的要这样沉沦下去吗?古代先人树立起的天文之雄风真的就再也飘扬不起来了吗?他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美国求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发现了中华行星,为中国的天文事业赢得了光荣。

关于张钰哲评价怎么样

关于张钰哲评价,国内外天文学界的专家都对他竖然起敬。一九八六年,《人民日报》中对张钰哲做出这样的评价:他是一颗永不熄灭的星。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哈佛大学天文台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张钰哲从事的半个多世纪中,他为天文事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发现了四百多颗没有被记载过的新星,其中有八十一颗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编号。

张钰哲一家照片

张钰哲一家照片

国人给张钰哲的评价不仅有对他能力的赞美,也被他的爱国之情深深折服。抗战胜利后,张钰哲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伙伴一起将天文台迁到了南京。在出国访问过程中,张钰哲一边考察国外遥遥领先的天文仪器设备与科学技术,一边向西方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是张钰哲向全世界证明: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照样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中国人也能做到!没错,张钰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及研究成果告诉大家张钰哲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张钰哲对天文学的贡献赢得了外国人的称赞,这也证明了中国人的无限智慧。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钰哲一直担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他在天文学探索的道路上从未停息。从他发现的“中华星”起一直到他病逝,他为中国和世界的天文学呕心沥血。张钰哲是一位热爱科普的天文学家,也是天文科普的引路人。

关于张钰哲的简介

下面是一段张钰哲简介:中国现代天文学家张钰哲是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他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十七岁考进了清华学堂。二十一岁考入康奈尔大学后又转入芝加哥大学。毕业后的张钰哲到叶凯士天文台工作。他一生观测过日全食五次,其中三次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九二八年,他用叶凯士天文台的六十厘米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小行星,他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小行星。

张钰哲照片

张钰哲照片

两年中,他一直不断的探索天际,想要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一颗人类还未探索到的行星。当这颗星一闪而过时,他激动万分,他确信在眼前一闪而过的星星是一颗从未被发现的行星。为了这颗行星,他在两年内废寝忘食,没有睡过好觉也没有吃过一顿安心的饭食,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那台通向天际的望远镜。多少个昼夜过去了,坚持不懈的张钰哲熬红了双眼,面色苍白的他依旧不停的在天空中探索。终于这颗星不负有心人,它再一次映入了张钰哲的眼帘,他快速按下相机快门,将这颗他苦苦等候的行星留在了照片底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