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的评价(2)

然后就是这一次大屠杀,让曾国藩成为了一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甚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变成过大于功的厚黑学典型人物。

湘军屠城

湘军屠城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轰动的转变,曾国藩在当年又究竟做了什么,或者是什么导致他的屠杀道路。

1864年南京沦陷,湘军进入南京后,所展现的的确是一副土匪的模样,丑恶的嘴脸尽显无遗,不知道此时的曾国藩是怎么认为的,在看到自己用礼盒仁德教育出来的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什么开始屠杀其自己守护的东西了。据说当时的湘军进城后就和饿狼看到肉一般,看到人就杀,看到房子就放火烧,百姓的钱财被掠夺,城中女子也惨遭蹂躏。南京城血流成河,霎时间尸横遍野。

这一次的屠城,是南京遭受的最大的创伤,灾难过后,城中连一颗树木也不剩。那一年,全中国人口骤减一亿多,除了饥荒瘟疫害死的三千多万,有五千万普通百姓是死于湘军的大屠杀。不禁让人可悲的联想到,将屠杀百姓视作功劳的,原来不止那东亚的小岛国,我们似乎是开了个先例,人家只是照搬照抄罢了。然而关于这次惨无人道的屠杀,曾国藩却没有作过多解释,他纵容这样的屠戮行为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更是全南京城受难的五千万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为了延缓晚清腐败政府的苟延残喘,打着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光荣旗号,却干着屠杀自己子民的勾当。这样的官能叫好官吗。

曾国藩座右铭介绍

曾国藩的座右铭数不胜数,其中有几句传播最广,而且对于每个人为人处事,修身养性都有很大帮助。

曾国藩座右铭

曾国藩座右铭

在为人处事上“每逢大事有静气”这是曾国藩年轻时候时刻铭记在心的,那时的曾国藩初入官场,难免心浮气躁,他就向著名理学家唐鉴先生请教。这个“静”字用得特别传神,从此以后,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思考,这些思考的时间为他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很多平常时候不能注意的细节,都被很好的解决掉。在处理中的问题的时候,这一做法发挥的优势更加明显,曾国藩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索,最终得出的结论往往能让人信服。

在用兵治国上,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同样是曾国藩受用一生的,说的是无论是交朋友或者是用兵都必须要出手果断,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样终究会一事无成,只有出手,才能够解决问题,在抵抗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果断成立湘军,并逐步壮大,才有了后来政治生涯的顺利。

在治国平天下上,做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在湘军取得大成功后,开始重视对自己亲信的培养,他的几位弟弟都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其中洛克六弟最受曾国藩看好,就想向六弟传授自己的带兵经验。曾国藩知道其他几个弟弟的脾气,只要奖励他们就会收到衷心,但是奖励过头又会产生怠慢,所以有缺点的时候,曾国藩多选择私下里交流。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曾国藩看中的人大多数都中心耿耿和他站到了最后。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曾国藩小时候不怎么聪明,可以说是有点笨笨的,为此还被人嘲笑过,但是曾国藩没有因此放弃对学习的热情,反而越来越用功。

曾国藩画像

曾国藩画像

有一次老师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布置了家庭作业,你们每个人晚上回去给我一字不差的背出这篇课文啊,明天检查,听清楚了吗,下课。

曾国藩信心满满,他还想着明天在全班人面前露一手,看哪些人敢嘲笑我。一回家曾国藩就开始大声朗读起来,争取在三十遍内将文章背出来,前面有提到曾国藩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是勤能补拙,曾国藩也就是凭借着这一信念才一直坚持不懈的。不巧,这一天有一位小偷想要光顾曾家,听到孩子在大声嚷读,也不心急,想着一会这孩子读累了睡了,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听听这孩子读的什么也好,好像是诗经……一个小时过去了,耳畔还是朗朗书声,再等会吧,小偷想,这孩子或许是好奇心来了,孩子嘛,总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的。两个小时过去了,诶,今天这屋的主人是唱的哪出啊,我们小偷的时间不是时间啊,你倒好,在屋里暖着,我这可是站在外面受冻啊。但是曾国藩似乎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小偷不敢了,他走进曾国藩家里,把整篇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小偷的本来目的,心中想的是如何教训教训这笨小孩。可是曾国藩凭借勤奋成为挽救清朝的大臣,而小偷,他应该还在为下家的孩子会不会背这么久的书而困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