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贡献有哪些(2)

这是屈原对于英雄的赞歌,但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感情,对于他深爱的国家,他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希望他的君王能理解他的苦心,希望他的国家能够长盛不衰,希望哪怕失去了躯壳也能守护它。全诗不过十句,就将一场激烈异常,场面惊险的诗句描绘的栩栩如生,满含着屈原异乎偏执的爱国之心。

虽然现在对于这段历史几乎不可考,我们不知道交战的对方是谁,但是谁在乎呢,我们在乎的只有屈原的委屈愤懑,屈原的爱国之心。这就够了,愿他的诗陪着他的英灵,永生!

楚国政治家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今天的人们每年能够在五月初五吃上粽子,过上节日要多亏了屈原的贡献。屈原当年纵身一跳,跳到了汨罗江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今天的人们会如此的惦念他。

越剧中的屈原

越剧中的屈原

关于屈原为什么选择投江这种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珍贵的生命,历来说法不一,人们猜测的他投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为国而死。当时的秦国特别强大,楚国的都城被秦攻陷后。屈原感到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作为一个对楚国有着浓烈情感的人来说,屈原不愿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因此投身汨罗江中。

2.为想要完美而死。屈原性格刚直,而政治是黑暗和残忍的。屈原发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楚怀王这样君王的带领和无能却攻于心计不为民政的同事们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屈原想要的是“明君”和“哲王”,想要能真心为百姓做出业绩的同事,而赤裸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将他扇醒,终于投江。

3.为救顷襄王而死。这是一种较为新奇的说法。起源与一个民间传说:怀王死后,楚国已经变的不能再承受任何的攻击,而那时候的秦国经常对楚国进行侵犯,终于攻占了郢都。倾襄王在被秦国追杀的过程中想到了流芳在汨罗江附近的屈原,想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扳回一局,重振楚国。然而秦军得知倾襄王的想法后追随而来,屈原为力保倾襄王,便与他交换衣服当着秦军的面跳下汨罗江,襄王获救。

总的来说,不管哪种原因,屈原或是因为绝望,或是因为大义和性格原因都使得他不得不投江自尽。

对屈原故里的介绍

位于长江之畔的湖北省秭归县被认为是屈原的故乡。屈原在名篇《桔颂》中曾深刻写到过桔树的形象,这使秭归的桔子名声大噪,秭归也因此被称为“甘桔之乡”。因为屈原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这里被称作楚文化的源头,并在这里建立起了屈原故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屈原故里

屈原故里

秭归县的凤凰山下是一个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的好地方。春秋时期,屈原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小地方,并从这里走出去,成长为一个传奇人物。如今,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走过江渎庙,走进屈原祠,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屈原。

在乐平里有很多关于屈原的美丽传说。我们口中的杜鹃鸟又称子规鸟,在乐平里它们还有一个名字——秭归鸟。相传,秭归鸟是屈原的妹妹的魂魄所化。每到农历五月,秭归鸟就开始啼鸣,啼声深情悲切,听起来像是在喊:“我哥回呦,我哥回呦。”,好像是在提醒人们别忘记祭祀屈原。

原本是庆祝丰收,分享喜悦的时节,现在人们把端午节也叫做粽子节或者龙舟节,吃粽子、系五彩绳,以此来纪念屈原。在秭归关于屈原的传说还有很多,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屈原,甚至是将屈原的影子刻印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

同时,屈原故里之争的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到底是名人效应带来的利益使然,还是想要尊重和传承这样一种文化,这值得人们细细深思。

赏析屈原的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诗歌,它篇幅最长,字数两千多,句子达到三百多句,而且离骚所表现的意境和个人的思想情感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